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编号:10623077
中医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框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8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取的手段、途径或活动方式。在哲学家眼里,“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 [1] 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2]。“方法”作为一种带有约束性的规定,总是力图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大效益。而方法论则是对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哲学反思,它关注的不是具体方法如何应用,而是从更抽象层面上来把握方法的性质、发展规律及其价值。

    中医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而且有独特的方法。理论、方法、中药是中医的“三大支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塑下和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中医形成了认识人体和诊治疾病的独特方法。在传统科学先后被消解、融合的今天,中医之所以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方法本身的优势。通过对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的理性反思,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中西医难以结合和中医现代化遭遇困惑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也不在政策和资金,而在于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思路和方法问题成了现代中医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医方法论研究专家祝世讷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迄今还没有冲破中医和西医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框架,还没有真正走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问题的道路,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是用西医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问题,往往陷入‘于网内求网外之鱼’的困境。”[3]国外学者Porkert .M 也认为简单的用西医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和解释中医是造成困境的方法论根源,“不是应用精密科学的普遍标准来衡量中医学,而是经常反复地试图以西方医学科学中产生的只适用于西医的方法来重新评价中医学,这是不合理的,必然导致失败。这种试图等于在白天观察星星,在无月光的黑夜观察乌云。”[4 本文根据中医研究对象的特点和中医方法的特色,拟从以下八对认识论范畴着手,提出中医方法论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即运用哲学的范畴思维来概括和提升人们在中医研究中形成的一些共同经验,并尝试着构建中医方法论的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1.主体与客体

    方法是人创造的,由人来掌握和使用,而人对方法的创造和使用又是与研究对象即客体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可以看作是由主体、客体和方法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社会活动系统。从事方法论研究,需要研究这个“主体-方法-客体”系统中的一系列认识论问题,考察以方法为中介的主体与客体,应成为第一要义。面对同一个研究对象,中西医学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显然不能够仅仅从客体上去理解,因为中西医的客观基础是统一的,至今人们尚未发现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和病理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9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