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011
05.《安士全书白话解》下卷《欲海回狂》(一).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1日
第1页
第5页
第13页
第29页
第37页

    参见附件(2651KB,49页)。

    

    《安士全書白話解》下卷《欲海回狂》

    周安士原著

    ·

    曾琦雲譯注

    法戒錄目 录 总劝 1

    冒嵩少 金聖歎

    劝有官君子 3

    韓魏公

    曹文忠公

    王克敬

    顾提控

    劉氏

    劝将士 7

    二曹將軍 支某

    劝求功名者 9

    林茂先

    羅文毅公

    楊希仲

    曹某

    劉堯舉

    鳳陽某書生

    直隸兩考生

    南昌兄弟

    劝塾师 14

    浙某士 張德先

    劝少年 16

    唐皋

    茅鹿门

    陆仲锡

    莆田二生

    劝不和其室者 19

    邬忆川

    贾御史

    史堂

    裴章

    陈公子

    婆羅门妻

    劝求嗣者 24

    靳瑜

    馬封翁

    高封翁

    钱长者

    某富翁

    劝求寿者 27

    范县尹 王某 王沈二人

    劝遇难者 30

    汪一清 張文启 池州舟子

    劝医士 32

    聂从志 陈醫師劝商农工贾 33

    木商某

    王勤政

    麻村二人

    戈阿己

    南京工某

    張甫

    劝亲狎妓童者 36

    赵劉二子 張崇义

    劝悔过 37

    洪燾 項夢原 田某

    劝犯根本重罪者 39

    朱公取卷 許兆馨 進香舟人

    劝发心出世 41

    如來誕生

    不染世缘

    菩萨降魔

    丑诃美女

    佛破男欲

    佛破女欲

    目連卻婦

    沙彌守戒

    抱眠罪果

    業識化蟲

    1

    总劝(共二则,一法一戒)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士,因兹败节堕名。今昔同揆(kuí)〖其道相同〗,贤愚共辙。况乃嚣风日炽,古道沦亡。轻狂小子,固耽红粉之场。慧业文人,亦效青衫之湿〖白居易《琵琶行》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此喻对风尘女子

    的慕恋〗。言窒欲,而欲念愈滋。听戒淫,而淫机倍旺。遇娇姿于道左,目注千翻。

    逢丽色于闺帘,肠回百折。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残容俗妪,偶然簪草簪

    花,随作西施之想。陋质村鬟,设或带香带麝,顿忘东妇之形。岂知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

    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

    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劝青年烈士,黄卷名流,发觉

    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纵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恶事者,务劝回头。更祈展转流通,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若

    视劝戒为迂谈,请观冒公之后报。倘以风流为佳话,再鉴金氏之前车。

    總勸(共二則一法一戒)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欲;紅塵滾滾,易犯惟有邪淫。拔山蓋世的英雄,在此亡身喪國;衣冠楚楚的才子,因此敗節損名。今昔相同,賢愚共犯。何況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輕狂小子,往往沉迷紅粉之場;慧業文人,常常仿效青

    衫之淚。一談止欲,而欲念更旺;一聽戒淫,而淫心倍增。遇嬌姿在道旁,目

    不轉睛;逢麗色於閨簾,輾轉難眠。總是心智被外形所蒙蔽,神識被被虛情所

    牽連。殘枝敗柳,偶然插花戴銀,就作西施之想;陋質村女,間或塗脂抹粉,頓忘東婦 [01]

    之形。哪知天地難容,神人震怒?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損

    他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後的墳墓,無非風流之輩;妓女的祖宗,儘是貪花浪子。

    命當富貴而反遭墮落,本應揚名則金榜除名。情節輕則受牢禁,情節重難免極

    刑。死後墮落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

    普勸青年烈士,黃卷 [02]

    名流,發覺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麵,須知帶肉

    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即使面對如花似玉之貌,也只存若姊若母之心。

    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惡事者,務勸回頭。更望輾轉流通,互相勸化引導。

    必使在在齊歸覺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視勸戒為迂談,請看冒公的報應;倘以

    風流為佳話,再鑒金氏之前車。

    冒嵩少(出《冒宪副纪事》)

    如皋冒嵩少,讳起宗,己未下第归,注《太上感应篇》,于“见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时助写者,其西宾罗宪岳。后罗归南昌,崇祯戊辰正月,梦一道妆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册,呼左立者诵。罗窃听之,即“见他色美”注语

    也。诵毕,老翁曰:“该中。”复呼右立者咏诗,即咏曰:“贪将折桂广寒宫,01. 即東施。語出“東施效顰”的典故。《莊子·天運篇》上說,美女西施病了,按著心口,皺著眉頭,在村頭走過,人們覺得更美。鄰人的醜女東施仿效

    她的樣子,在村頭走過,結果更醜了。

    02. 黃卷:書籍。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紙以防蠹,紙色黃,故稱“黃卷”。

    寫錯可用雌黃塗改。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

    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罗醒,决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发,果登第,后官至宪副。

    冒嵩少(出自《冒憲副紀事》)

    如皋冒嵩少,諱起宗,己未落榜回家,為《太上感應篇》[01]

    做注解。寫到“見

    他色美”這一句,特別留心深刻闡發。當時幫助他寫作的,是西賓 [02]

    羅憲嶽。

    後來羅回南昌,崇禎戊辰正月,夢見一位道貌岸然的老翁,左右站著二位少年

    侍奉。老翁手裏拿著一本冊子,喊站在左邊的人讀誦,羅偷偷一聽,原來是“見

    他色美”的注語。讀誦完畢,老翁說:“該考中!”又喊右邊站立的人詠詩,即詠道:“貪將折桂廣寒宮[03]

    ,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

    滿城紅。”羅醒,判定冒公必會考中,就把這個預兆寫信告訴他的兒子。等到

    放榜,果然如此,後來官至憲副[04]。

    金圣叹(姑苏盛传)

    江南金圣叹者,名喟,博学好奇,才思颖敏,自谓世人无出其右。多著淫书,以发其英华。所评《西厢》、《水浒》等,极秽亵处,往往摭拾佛经,人服其才,遍传天下。又著《法华百问》,以己见妄测深经,误天下耳目。顺治辛丑,忽

    因他事系狱,竟论弃市〖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原本作荆某,讳之也。今则久远矣,特为订正。)

    金聖叹(姑蘇盛傳)

    江南金聖歎 [05]

    ,名喟,博學好奇,才思聰敏,自稱當世無人超過自己。多

    著淫書,發揮才華,牟取聲名。所評西廂、水滸,等極穢褻處,往往引用佛經。

    人們佩服他的才華,名揚天下。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妄測佛經奧義,混淆視聽。

    順治辛醜,忽因他事入獄,殺頭棄市 [06]。

    01. “太上”即是太上老君,也表最上之稱。因為本文出自道門,太上老君即

    是老子,老子是道家的鼻祖,所以用太上老君開頭。《太上感應篇》的主

    旨就是說明因果報應的道理。人生在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不可

    逆轉的客觀規律。如果為惡仍舊富貴,是因為惡報還沒有到時間,不要為

    所欲為,必須猛醒,趕快回頭。為善仍舊貧賤,是因為善報還沒有到時間,不要灰心喪氣,必須精進,義無反顧。

    02. 又稱西席,對塾師或幕友的尊稱。

    03. 月宮。

    04. 憲副:地方省級政府副長官。憲:舊時指朝廷委派駐各行省的高級官吏。

    05. 金聖歎(1608–1661),明末清初人,被稱為文學批評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一說本姓張。吳縣(江蘇)人。明諸生。入清後,以哭廟案被殺。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西廂》合稱“六才子書”,並對後兩種進行批改。能詩,有《沉吟樓詩選》。

    06. 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屍體暴露在街頭,稱“棄市”。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

    劝有官君子(附吏役,共五则,四法一戒) 均是人也,或劳心,或劳力,或安富尊荣,或食贫守困。岂天道之不齐哉?

    抑亦自有以致之也。《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世富贵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孙享荣华之报,皆是祖父

    有厚泽之遗。理所固然。但享福之时,又须修福。譬如耕田,年年收获,即当

    年年下种。若自逞威权之赫,纵心花柳之场,岂非得人爵而弃天爵乎?所难者,顺境常乐,乐则忘善,忘善则淫心生耳。此处若能蓦地回光,便是福基深厚。

    勸當官的君子(共五則,四法一戒,附吏役) 都是人,或勞心,或勞力,或安富尊榮,或食貧守困,是天道不齊呢?還

    是自作自受呢?《詩經》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經》說:“積善

    之家,必有餘慶。”今世富貴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孫享榮華之報,都

    是祖父有厚澤之遺。理所當然。但享福的時候,又必須修福。譬如耕田,年年

    收穫,即當年年下種。若倚靠自己威權顯赫,成天尋花問柳,難道不是得了人

    爵卻丟了天爵嗎?順境常樂,樂則忘善,忘善則淫心生起了啊!此處若能驀地

    迴光返照,突然猛醒,便是福基深厚。

    韩魏公(《宋史》)

    宋韩魏公琦,执政时,买妾张氏,有殊色。券成,忽泣下。公问之,曰:

    “妾本供职郎郭守义妻,前岁为部使者诬劾,故至此耳。”公恻然,使持钱归,约以事白而来。张去。公白其冤,将调任。张来如约。公不令至前,遣人告曰:

    “吾位宰相,不可妾士人妻。向日之钱,可无偿也。”还其券,反助行赀二十金,使复完聚。张感泣,遥拜而去。后公封魏郡王,谥忠献,子孙昌炽无比。

    【按】昔司马温公未有子,夫人为置一妾,乘间送入书房,公略不顾。妾欲试

    之,取一帙问曰:“此是何书?”公庄色拱手对曰:“此是《尚书》。”

    妾乃逡巡而退。总之,欲心一淡,便有把持。韩公本领,全在寡欲耳。

    韓魏公(出自《宋史》)

    宋朝韓琦 [01]

    ,執政時,買了一個姓張的女子為妾,頗有姿色。買契一成,張忽然流淚。公問她什麼原因,她說:“妾本來是供職郎郭守義的妻子,前年

    丈夫被部使者誣陷,家敗無依,故到您這裏來了。”公聽後很同情,送給她一

    些錢讓她回去,告訴她將為她申冤,要她等澄清事實再來。張離開後,韓公為

    之申冤,郭將調任,張如約再來。韓公不再親自見她,)派人告訴她說:“我

    位居宰相,不可買別人的妻子為妾,以前的錢,不必再還。”歸還賣身契,又

    送她二十金作路費,要他們夫妻完好如初。張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遙拜而去。

    後來韓公封為魏郡王,諡忠獻,子孫興旺發達。

    【按】從前司馬光 [02]

    沒有兒子,夫人為他買回一妾,乘機送入書房,公不為女

    01. 韓琦(1008–1075)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天聖五年進士。仁宗時,西

    北邊事起,琦任陝西經略招撫使,與范仲淹率兵拒戰。韓範久在兵間,名

    重當時,為宋廷所倚重,時人稱為“韓範”。西夏和成,入為樞密副使,嘉祐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國公。琦為相十年,臨大事,決大議,雖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卒諡忠獻。宋史有傳。

    02. 司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學家。陝西夏縣(今山西)人。寶

    元進士。他立志垢撰通志,作為統治者的借鑒。神宗賜名為《資治通鑒》。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

    色所動,妾想要試一試,隨手拿起一本書,問道:“這是什麼書?”公顏色莊重,拱手回答說:“這是《尚書》。”於是妾就徘徊而退。總之,欲心一淡,關鍵

    時候就能控制自己。韓公的本領,全在寡欲。

    曹文忠公(《广仁品》)

    宣德中,曹鼐(nài)为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美女于驿亭,意欲就公。公曰:

    “处子其可犯乎?”取片笺,书“曹鼐不可”四字焚之,终宵心不动。天明,召其家领回。后殿试对策,忽飘一纸于前,有“曹鼐不可”四字,于是文思沛然,状元及第。

    【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可之中,大有力量。

    曹文忠公(出自《廣仁品》)

    宣德年間,曹鼐擔任泰和典史。因為捕捉盜賊,在驛亭與一個美女相遇。

    女子想要以身相許,公說:“處女可以輕易侵犯嗎?”拿出一張紙,書寫“曹

    鼐不可”四字燒毀,一夜不動心。天明喊她的家人領回。後來殿試對答,忽然

    飄來一張紙,上面有“曹鼐不可”四字,於是文思如湧,考中狀元。

    【按】人首先有不為,然後才會有為,不可之中,大有力量。

    補充:良家女子,一失貞節,終生後悔。年紀輕輕,不懂世事,禁不住情欲所驅,輕易以身相許,在今天已經司空見慣。這真是世風日下的表現。一個女

    孩子很早就失去了處女的身份,她還有什麼可愛之處?不是她的身上已

    有污點,而是她的心上已有污點。所以,青春少女,面對人欲橫流的社會,不可不慎,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王克敬(《不可不可录》)

    王克敬,为两浙盐运使。时温州解盐犯,以一妇人至。王大怒曰:“岂有

    逮妇人,行千百里外,与吏卒杂处者?污教甚矣!自今以后,凡系妇人,永不

    许逮。”

    【按】官长拘人,往往逮及妇女,此最损德事也。盖妇人愧耻之心,百倍于男子。

    无论诃辱窘迫,致彼轻生。即使婉容询究,而一经见官,彼且胆落魂飞,为终身之玷。嗟乎!自妻与他妻,不过贵贱稍殊耳。假令己之妻女,跪

    于堂下,官府赫赫临之,万目耽耽视之,此时何以为情乎?若王公者,可以高大其门矣〖喻子孙显达〗。

    王克敬(出自《不可不可錄》)

    王克敬,為兩浙鹽運使。溫州押來一批鹽犯,裏面有一個婦女被同時押來。

    王生氣地說:“豈有逮婦人行千裏外,並且與押送人員混雜在一起的呢?從今

    以後不能再逮捕婦女。”就下發了這條命令。

    【按】官方抓人,往往逮及婦女,這是最損陰德的事。因為婦女慚愧羞恥的心,超過男人百倍,無論何種侮辱,都容易引起她輕生。即使婉轉溫柔探詢

    追究,即使官方宛轉溫和探詢追究,只要一經見官,她就會膽落魂飛,視為自己終身的恥辱?自己的妻子與別人的妻子,不過貴賤稍微不同罷

    了。假使自己的妻女,跪在堂下,官府赫赫臨之,萬目耽眈視之,你此

    時又將作何感想呢?

    補充:女人愛面子,若有損傷面子的事,輕則羞於見人,重則尋死覓活。故對

    政見與王安石相左。哲宗繼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為相

    八個月病逝,諡溫國公。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5

    待女人,說話做事都必須慎重考慮。

    中國有句古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所以中國的女子自古

    以來最看重這個貞節問題,把個人的貞節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歷史上為

    什麼有那麼多烈女自殺呢?原因就在於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個東

    西就是面子問題。一旦感到自己再也沒有臉面見世人了,就只有自殺這

    一條道路。我們應當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呢?當然我對那些自殺的烈女

    是滿懷敬意的。但是,面對邪惡勢力,她們是不是能夠另外採取一種方

    式?不敢面對現實,採取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反抗社會,並不能夠消

    滅社會上的邪惡勢力。1935年著名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殺,她留下的遺

    言是“人言可畏”、“我不死不能明我冤。”阮玲玉在電影中敢於扮演

    被侮辱、被損害以及走向進步的各類婦女形象,這在當時是何等的大膽。

    但是面對污蔑她的閒言碎語,面對無稽之談的謠言,她發抖了,她軟弱了。

    她面對敵人的淫威,會臉不變色心不跳;但是,她面對毫無根據的人言,卻退縮了,害怕了。她本來還可以塑造更多更好的形象,為發展中國的

    電影藝術作出自己的貢獻。可是,她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中

    國影藝界的悲哀,也是中國婦女的悲哀。可見,對於中國婦女來說,還

    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面子問題。

    顾提控(《懿行录》)

    太仓吏顾某,凡迎送官府,主城外江卖饼家。后江以盗诬入狱,顾白其冤。

    江感之,以十七岁女进焉,使备洒扫。顾弗纳,具礼送归。如是者三。后江益窘,鬻女于商。又数年,顾考满赴京,拨韩侍郎门下办事。一日侍郎出,顾偶坐门首,闻夫人至,旋跪庭中,不敢仰视。夫人曰:“请起,君非太仓顾提控乎?我即

    江氏女也。赖某商以女畜之,嫁为相公侧室,寻继正房。今日富贵,皆君赐也。

    第恨无由报惠,幸得相逢,当为相公言之。”侍郎归,备陈始末。侍郎曰:“仁

    人也。”竟上其事。孝宗称叹,命查何部缺官,得除刑部主事。

    【按】恩不受报,顾提控之仁。报必偿恩,江夫人之义。荐贤为国,韩侍郎之忠。

    立贤无方,圣天子之断。

    顾提控(出自《懿行錄》)

    大倉吏顧某,因經常迎送官府,與城外江賣餅家相識。後江被誣陷為盜而

    入獄,顧為他申冤。江很感動,把自己的十七歲女兒送給他,願替他灑掃庭院。

    顧不收納,備禮送歸。如此三次反復。後來江越來越貧困,把女兒賣給一個商

    人。又數年,顧考滿赴京,在韓侍郎門下辦事。有一天侍郎出,顧偶然坐在門

    口,聽到說夫人到,馬上跪在庭中,不敢仰視。夫人說:“請起,您不是太倉

    顧提控嗎?我是江氏女兒,承蒙某商人收為幹女兒,嫁給相公作側室,馬上又

    繼正房位。今日富貴,都是您所賜,只恨無緣報恩,幸得相逢,當為您在相公

    面前說幾句話。”侍郎回來,江氏女向他陳述原委,侍郎說:“真是仁人啊!”

    把他的事蹟報告皇上,孝宗稱讚感歎,命查什麼部門缺官,被拜為刑部主事。

    【按】恩不受報,顧提控之仁;報必償恩,江夫人之義;薦賢為國,韓侍郎之忠;

    用人以賢,聖天子之明。

    刘差某(其兄向王姓者说)

    顺治壬辰,江宁役刘某,往江北拘人,拘至收禁,须十余金可赎。囚云:

    “我有一女,汝嘱我家卖之。”刘诺,过江与其妻商议,卖得二十金,尽付焉,刘竟自取。囚知之,一恸而卒。旬日刘病,自言:“囚在东岳诉我,我舌将为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6

    铁钩钩矣。”须臾舌出数寸,七窍流血而死。

    【按】公门正好修德。若刘差者,会见其入三途矣。

    劉氏(其兄向王姓者說)

    順治壬辰,江甯公差劉某,往江北抓人,抓到後關押起來,必須十餘金才

    可贖回。囚犯說:“我有一個女兒,你可代我去吩咐我家賣出去。”劉一口承諾。

    過江後與囚犯的妻子商議,賣了二十金,全部付給劉某,劉竟然占為己有。囚

    犯知道後,痛苦而死。沒有多久,劉得重病,自言自語說:“囚在東嶽控告我,我的舌頭就要被鐵鉤鉤取了。”一會兒,舌頭吐出幾寸長,七竅流血而死。

    【按】身在公門,正好修德。象劉某這樣的人,已經墮落惡道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7

    劝将士(共二则,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苍生,君王之赤子也。不幸当兵戈扰攘之日,夫妇分散,母子流离。此时所恃稍开生路,不至速填沟壑者,惟有将帅耳。一遇无纪律之师,竭其膏,破其节,戕其命,则白雪加霜,红炉添炭矣。吾今代千百年后之穷民,拜祷千百年后之将士:无屠城郭,无劫乡村,无焚民房,无掠妇女。见人之父

    母窜匿逃亡,当作我之父母彷徨莫措想。见人之妻女颠连失所,当作我之妻女

    恩情难割想。古人云:富贵岂一家物哉?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为将士者,纵不为天地之苍生计,君王之赤子计,独不为后世之子孙计乎?早

    自觉悟,福报无疆。

    勸將士(共二則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到處都是天地之蒼生,君王之赤子。不幸遇上兵荒馬亂之日,夫婦分散,母子流難。此時只有依靠將帥,才有生路,不至於橫屍荒野。可一

    遇到無紀律的軍隊,就會耗盡錢財,破了貞節,丟了性命,真是白雪加霜,紅

    爐添炭啊!我今天代千百年後的百姓,祈禱千百年後的將士,不要屠戮城郭,不要搶劫鄉村,不要焚燒民房,不要擄掠婦女。看見人家的父母奔竄逃亡,當

    作我的父母驚惶失措想。看見人家的妻女顛沛流離,當作我的妻女恩情難割想。

    古人說,富貴難道只為一家想嗎?當權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身為將士,即使不為天地的蒼生想,君王的赤子想,也不為自己後世的子孫想嗎?早自覺

    悟,福報無疆。

    二曹将军(《宋史》)

    宋将曹彬,慈和谦让,未曾妄杀。初破遂州,诸将皆欲屠城,公不可。有

    获妇女者,悉闭一室,密令卫之。事平,咸访其家还之。无亲者,备礼嫁之。

    及伐金陵,先焚香约誓,城下之日,不戮一人。后彬子玮、琮、璨,继领旄钺;

    少子玘,追封王爵,实生光献太后。子孙荣盛无比。时同姓将军翰,忿江州不下,屠其城,纵兵淫掠。死未三十年,子孙有乞丐于海上者。

    【按】不染固佳,何如禁军不掠之为愈乎?盖彬所密卫之妇女,皆系诸将所掠者,决非曹公自取之而自还之,且自嫁之也。曹公可谓万世仁将之师矣。

    二曹將軍(出自《宋史》)

    宋將曹彬,性格慈和,為人謙讓,從不亂殺。剛剛攻破遂州,各將都想要

    離營住城,公不許可。抓獲的婦女,集中關在一起,秘密派人保護。事平後,尋找她們的家庭,送回。沒有家人領取的,就備禮嫁出去。討伐金陵時,首先

    焚香發誓:破城之日,不戮一人。後來他的兒子瑋、琮(cónɡ 從)、璨,都相

    繼為帥,繼領旌鉞[01]。小兒子玘(qǐ起)追封王爵。後來的光獻太後,也是出自

    他家。子孫榮盛無比。當時有同姓將軍曹翰,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大肆屠城,縱兵淫掠,死後不到三十年,子孫中就有人淪為乞丐的。

    【按】潔身自好當然很好,若能禁止部下淫掠則好上千百倍。曹公所秘密保護

    的婦女,都是諸將所掠,非曹公所掠,可是曹公親自督促歸還各自家庭,親自主持嫁到合適之處,完全親自過問,為的是怕有差池。曹公可以說

    是萬世仁將的典範。

    01. 鉞(yuè讀音月),古代將領領兵時由帝王賜給的一種象徵權威的兵器。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8

    支某(《现果随录》)

    嘉善诸生支某,康熙己酉春,语友人顾某曰:“吾神魂恍惚,似有怨谴相

    随。”及病,顾偕僧西莲问之。忽腹中作鬼语曰:“吾于明初为副将,姓洪名

    洙。主将姚君,见吾妻江氏美,起贪婪心。会某处叛,以残兵七百,命余征讨,余力不能支,全军覆没。姚收吾妻,妻遂缢死。衔此深仇,累世图报。奈姚君

    末路修行,次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三世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好施

    与,皆不能报。今第五世,当戌酉连捷,以某年舞弄刀笔,害鬻茶客四人,削

    去禄籍,故来相报。”西莲闻其言有序,劝之,许其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

    唯诺。遂请西莲作佛事,支病顿愈。后数日,复作鬼语。西莲责之。鬼曰:“吾

    承佛力超生,断无反复。今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恐师疑吾负信,故特相报。”言毕遂去。俄支某病发,不信宿而亡〖信宿,两个晚上〗。

    【按】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偿

    二三百年前之债,犹其近焉者。

    支某(出自《現果隨錄》)

    嘉善諸生支某,在康熙己酉春天,對友人顧某說:“我神魂恍惚,似有冤

    仇隨身。”於是就病了。顧請僧人西蓮法師來探詢,忽然腹中作鬼語說:“我

    在明初為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我妻江氏貌美,起貪婪心,遇某處叛亂,命我帶七百殘兵徵討,我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霸佔我妻,妻就縊死,結此深仇,多世想要報復,無奈姚君後來修行,次世為高僧,再世為大詞林 [01]

    ,三世為戒

    行僧,四世為大富人,喜好佈施,都沒有機會報仇,現今是第五世,在戌酉應

    考連傳捷報時,因為某年舞弄刀筆,害死賣茶客四人,削去祿籍,故來相報。”

    西蓮聽他說的有條不紊,就勸告他,答應替他誦經禮懺,以解怨仇,鬼同意了。

    就請西蓮作佛事,支病頓愈。後數日,又作鬼語。西蓮責備鬼,鬼說:“我承

    佛力超生,決無反復。今來索命的人,是賣茶客四人,不是我。恐怕法師疑我

    負信,故特來相報。”說完就離開了。一會兒,支某病發,不到兩個晚上就死了。

    【按】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償還

    二三百年前的債,還算是近的了。

    01. 大詞林:大文人。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9

    劝求功名者(共八则,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人之所欲也,科第亦人之所欲也。二者若能兼致,何异腰缠十万,更

    跨扬州之鹤乎?无如世间最易惑人者,莫过于欲。而与功名为水火者,亦莫过

    于欲。古今来慧业才人,为爱水大河之所漂没者,何可胜道?彼或作或辍,平

    日无志于科名,则亦已矣。向使雪夜寒窗,残灯独坐,劬劳之父母,瞻玉兔而

    神伤,重义之佳人,听金鸡而泪堕。一旦朱衣摈斥,黄榜除名,香闺之属望徒虚,罔极之深恩未报,此际何以为情乎?男儿欲遂青云志,须信人间红粉空。

    勸追求功名的人(共八則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功名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二者如果都能得到,那就無異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世間最容易迷惑

    人的,莫過於色欲;而與功名水火不相容的,也恰恰是色欲。古往今來文人才子,被愛河大水所淹沒的,不可計數。舉止平庸,無志於功名,那就罷了。如果有

    志於功名,就會寒窗苦讀,殘燈獨坐。一生辛勞的父母,夜望明月,想到兒子

    功名未就,就不禁傷心悲痛。看重情義的佳人,曉聽金雞,想起情郎前途未蔔,就不禁愁苦流淚。此時,若不專心致志,被情所牽,就會荒廢功課。等到走上

    考場,金榜除名,情人的厚望到此成空,父母的大恩無法報答。此時還有什麼

    臉面呢?男兒要遂青雲志[01]

    ,須信人間紅粉空。

    林茂先(《文昌化书》)

    信州林茂先,闭户读书。得乡荐后,有富邻妇,厌夫不学,慕茂先才名,奔之。

    茂先曰:“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奈何污吾?”妇惭而退。

    茂先次举登第,三子皆登第。

    【按】《【中庸》发端,便说戒慎恐惧。及推论小人,则曰无所忌惮。可见修

    身要图,实唯敬畏。“男女有别,礼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罗

    列森布”,畏也。知其夙养深矣。

    林茂先(出自《文昌化書》)

    信州林茂先,閉門讀書。得鄉薦後,有一個富鄰豔婦,厭惡丈夫不學無術,欽慕茂先的才名,就私奔他。茂先說:“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天地鬼神,羅

    列森布,為何汙我呢!”豔婦慚愧而退。茂先科舉順利,三個兒子也榜上有名。

    【按】《中庸》一開端,就說要“慎獨”,論及小人,則說“無所忌憚”[02]。

    可見修身要務,實在敬畏二字。“男女有別,禮法不容”,敬也;“天

    地鬼神,羅列森布”,畏也。從這裏可見林君平素修養之深。

    補充:所謂慎獨即是說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不要作非禮之事。《中庸》

    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

    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

    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

    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罗文毅公(《罗状元本传》)

    罗伦赴会试,舟次姑苏,夜梦范文正公访,且曰:“来年状元属子。”罗逊谢。

    01. 青雲志:壯志,奮發飛揚的遠大志向、理想。

    02. 無所顧忌。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0

    公曰:“某年某楼事,动太清〖指天界〗矣。”罗因忆昔年曾拒奔女于此楼,梦当不妄。及廷试,果然。

    【按】暗室之中,神目如电,故君子必慎其独。

    羅文毅公(出自《羅狀元本傳》)

    羅倫,赴會試,乘船到姑蘇,夜夢範文正公[01]

    來訪,說:“來年狀元非你莫屬。”

    羅謙虛說不敢當。範公說:“某年某樓一事,已經感動太清 [02]

    了。”羅因此回

    憶昔年在此樓拒絕了一個私奔的女子,夢與事實沒有出入。等到廷試後,果然

    考中。

    【按】暗室之中,騙得了人,卻騙不了神,故君子必慎其獨。

    杨希仲(《科名劝戒录》)

    成都杨希仲,未第时,在外读书,有艳妇就之,不纳。其妻在乡,是夕梦

    神曰:“汝夫励操客斋〖在客居处能操守严明〗,当令魁多士。”寤而莫解其故,及岁暮归,乃知。明年举蜀中第一。

    【按】《优填王经》云:“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罪门。”

    杨公可谓牵之不动矣。

    楊希仲(出自《科名勸戒錄》)

    成都楊希仲,未第時,在外讀書,有豔婦私奔,不受。他的妻子在老家,當天晚上夢見神說:“你的丈夫操行高潔,一定會使他考中。”醒後不知其中

    原故。等到考歸第二年,才知道是蜀中第一名。

    【按】《優填王經》說:“女人最為惡,難與為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罪門。”

    楊公可以說是牽之不動的人了。

    曹某(《不可不可录》)

    松江曹某,应试南都,寓中有妇奔之,曹趋出。行至中途,见灯火喝道,入古庙中。窃听之,乃唱新科榜名。至第六,吏禀云:“此人有短行,已削去,应何人补?”神曰:“曹某不淫寓妇,贞节可嘉,当补之。”及揭晓,果第六。

    【按】好色之人,有女相就,不啻恶耀临门。积德之士,有女来奔,乃是福星光照。

    故曰:祸福无不自己求者。

    曹某(出自《不可不可錄》)

    松江曹某,去南都應試,旅途住宿,有婦人私奔他,曹連忙出去,行至中

    途,見燈火喝道[03]

    ,就躲入古廟中,偷偷一聽,原來正是神命部下念新科榜名,至第六,吏稟告說:“此人有短行,已削去,應什麼人來補充?”神說:“曹

    某不淫婦人,貞節可嘉,可以補充。”等到揭曉,果然是第六名。

    【按】好色之人,有女相就,不異惡星臨門;積德之士,有女來奔,正是福星光照。

    01. 範文正公(989–1052),名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蘇州吳

    縣(今江蘇)人。大中祥符進士。少時貧困力學,出仕後有敢言之名。仁

    宗時任西溪鹽官,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沒。又與韓琦改革

    軍制,鞏固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提出系列措施,未能

    實現。有《範文正公集》傳世。他的善行參見《安士全書白話解》上卷。

    02. 太清:道教所說的“三清”之一。即最高的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

    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聖境”。

    03. 喝道,在道路上大聲吆喝。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1

    所以說,禍福無不是自己找來的。

    刘尧举(《广仁录》)

    龙舒刘尧举,僦舟应试〖僦(jiù),租赁〗,调舟人女,舟子防之密。既入试,舟人以重扃棘闱〖古时科举考场重门关闭,棘枝插墙,防范严密〗,必无虑,入市良久。而试题皆尧举私课,出院甚早,遂与之通。刘父母梦黄衣人持榜至,报刘首荐,适欲视榜,忽一人掣去,曰:“刘某近作欺心事,殿一举矣〖科举

    考试因劣等而被取消下届应试资格,称为殿举〗。”觉言其梦而忧。俄拆卷,刘以杂犯见黜,主司皆叹惜其文。既归,父母以梦诘之,匿不敢言。次举乃获荐,然竟以不第终。

    【按】舟次仓猝之欢,竟以一省元博之,何如彼其愚也!

    劉堯舉(出自《廣仁錄》)

    龍舒劉堯舉,租船應試,調戲船夫的女兒,船夫嚴密防備。劉上岸入試,船夫用大鎖鎖門,料想必無顧慮,於是放心上街,很久未歸。本次考試都是劉

    學習過的功課,很快做完。一出考場,就與船女私通。劉父母夢見黃衣人持榜至,報劉是第一名,正要看榜,忽然被一人奪走,說:“劉某近作虧心事,第一名

    削去。”醒後說起這個夢感到憂慮。拆卷後,劉因雜犯被除名。主考人員都嘆

    惜他的文章。回來後,父母用夢中的話來責問他,劉躲避不敢說。竟以不第終

    其一生。

    【按】乘船倉促之歡,竟用第一名換取,真太愚蠢了!

    凤阳某生(其友面述)

    凤阳诸生某,家有小池植荷,年久未得花。康熙己酉,某生将往句曲录遗,忽放一并蒂莲,父母悦甚,谓是秋闱〖乡试〗捷兆,诘朝将置酒赏焉。〖清制,生员参加科考、录科,取中后即获参加乡试资格。其他落选者可参加名为录遗

    的补考,取中亦可参加乡试。〗是夕,某生夫妇欢聚,有侍婢趋过,夫欲调之,妇弗禁,遂私焉。明晨视花,则已折矣。询之,即此婢也。父母怅甚。折花之夜,某生梦谒帝君,己名已登天榜,帝君忽勾去。涕泣拜祷,三度麾下。及醒,自

    知不祥,怏怏登道。府学遗才,旧额三名,时往句曲者仅有三人,而某生独黜。

    三次大收〖科举考试的最后选用〗,亦复如是,垂涕而归。

    【按】向使其妇毅然不容,夫必以为妒矣,岂知冥冥之中保全科第耶。昔叔向

    之母,因子之谏,欲避妒名,而羊舌氏之族及于难(详《左传》)。则妒亦安

    可概论哉?

    鳳陽某書生(某友面述)

    鳳陽某書生,家有小池,種植荷花,很久沒有開花。康熙己酉,某生將往

    句曲[01]

    錄遺[02]

    ,忽然開出一朵並蒂蓮花。父母看到後非常高興,認為是應考吉兆,準備明天早晨擺酒觀賞。當天晚上,某生夫婦歡聚,有侍婢走過,某生想要調戲,妻未加阻攔,得以私通。第二天早晨再去賞花,已經折斷了。一詢問,就是那

    01. 又名茅山、己山、地肺山,在江蘇句容縣。相傳漢茅盈與弟茅固、茅衷在

    此處修道,故叫茅山。道家稱為金壇華陽之洞天。

    02. 舊時科舉考試正式錄取之後的補錄。清代對秀才舉行科考,考在一等二等

    及三等前十名者,得參加鄉試。三等十名以下,及因故未試之秀才與在籍

    監生、貢生等,得再參加錄科考試。錄科未取及因故未參加者,可以參加

    錄遺。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2

    個婢女幹的。父母很惆悵。折花之夜,某生夢見帝君,自己的名字已經上登天

    榜,帝君忽然勾去,某生流淚拜禱,帝君三次命他退下。等到醒來後,自知不祥,很不高興地出發了。府學遺才,舊額三名,當時往句曲的人,僅有三人,而某

    生獨獨除名。三次大收,也都是這樣,流淚而歸。

    假使他的妻子毅然不容,丈夫必以為是嫉妒。哪知冥冥之中,保全科第呢?從

    前叔向的母親,因兒子勸告,想要避免嫉妒名聲,而羊舌氏一族就全部落難(詳

    見《左傳》)。如此看來,嫉妒不一定就壞,怎能一概而論呢?

    直隶两士(《戒淫汇说》)

    明有一士,应试南京。寓对某指挥第,有女窥之,属意于生。试毕,使婢授意,期于是夜相会。生惧累阴德,却之。同寓一友,素轻挑,乃伪为生赴约。婢暗

    中莫辨,引之入。相与就寝,偶忘闭门。适父晨归,突入见之,大怒,奋剑俱斩,首〖自首〗于有司。明日榜发,在寓者居首列。

    【按】一登举子录,一登鬼子录,荣辱苦乐,皆天渊矣。念别于几微之界,而

    报分于旦夕之间,良可畏哉!

    直隸兩士(出自《戒淫匯說》)

    明朝一個讀書人,到南京應試,住所與某指揮 [01]

    家相對,有一個婢女見到

    書生,頓生戀情,偷偷囑咐考生,在考試完畢的當天晚上幽會。考生害怕有損

    陰德,就不赴會。同住一友,平素為人輕佻,就偽裝成他赴約,婢女暗中不能

    分辨,引他入室,擁抱同寢,偶忘關門,碰上父親清晨回來,突然看見,大怒,奪劍把他們一起殺了,向官府自首。第二天放榜,在住所的考生排在第一。

    【按】一登舉子錄,一登鬼子錄,榮辱苦樂,有天淵之別。意念有細微差別,而報應就在就在旦夕之間,太可怕了啊!

    南昌兄弟(《感应篇广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系双生,容貌音声,父母亦难猝辨,至各以衣色别之。

    及长,同时婚娶,同时入泮,以及荣枯得失,无不皆同。一日应试,同寓一舍,有邻女挑其兄,兄拒之,并戒其弟。弟佯应,竟伪称兄而往,且约中后来娶。

    及榜发,兄获售〖售,科举考试得中〗,而弟名竟黜。女以貌同莫辨,犹谓中

    式者,即所私之人也,大喜,助其行赀。及来春,兄复登第。女闻之,私治行装,意必来荣娶,望之杳然,遂怨恨死。其后兄享高寿,子孙荣盛。弟早夭无嗣。

    【按】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则在胎自具贵相,出胎自

    值良时。宿生若造恶业,则二者俱反。此命相所以不可不信也。然命相

    有定,心则无定。祸福之机,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是命相不可尽信也。

    观南昌兄弟,可以悟已。

    南昌兄弟 ( 出自《感應篇廣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是雙胞胎,容貌音聲,父母都很難馬上分辨,只能各穿

    不同的衣色來區別。長大後,同時婚娶,同時入泮[02]

    ,以及榮枯得失,無不相同。

    一日應試,同宿一舍,有鄰女引誘哥哥,哥哥拒絕,並勸告弟弟小心。弟弟表

    01. 官名。唐中葉後有都指揮使,本方鎮軍校之名稱。宋殿前司及侍衛親軍均

    有對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元代親軍諸衛亦置之。明內外諸衛皆置指揮使

    等官,並建都指揮使司,又有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清唯京城有兵馬

    司指揮,為坊官,與宋明不同。

    02. 入泮(pàn),即入學。泮,即泮宮,古代學宮。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3

    面上假裝答應,私下裏卻偽裝成哥哥前往赴約,並在赴約中說以後必來迎娶。

    等到放榜,兄應試取得成功,而弟榜上無名。那個女人因為面貌相同不能分辨,以為考中的,就是自己私戀之人,大喜,送給路費。第二年,兄又考取,女人

    聽說,私自準備行裝,料想情郎必來榮娶,天天盼望,卻杳無音信,就怨恨而死。

    此後,兄享高夀,子孫榮盛。弟早夭,無後。

    【按】命相吉凶,都是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則在胎自具貴相,出胎

    自值良時。宿生若造惡業,則二者俱反,所以命相不可不信。但命相有

    定,心則無定,禍福之機,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因此命相不可盡信。

    看南昌兄弟,就可以覺悟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4

    劝塾师(共二则,一法一戒) 败名丧节之事,尚不可行于市井,况俨然自命为先生,范生徒于礼义者哉?

    宁失之板,毋失之圆。宁使人指为朴讷书生,不使人目为风流才士。则庶几矣。

    勸塾師 ( 共二則一法一戒 )

    敗名喪節之事,普通人也不敢膽大妄為,何況以身為則,每天以禮義教育

    學生的先生呢?寧可嚴謹一些,也不要輕易變通;寧可讓人嘲諷為迂夫子,也

    不要讓人視為風流才士。如此從教就差不多了。

    浙士某(《戒淫汇说》)

    明季浙有一士,为某指挥西宾,病寒,令徒入内取被,误卷母鞋出,堕床下,师徒皆不知。指挥见之,疑妻与通,讯焉,不服。令婢诡以妻命邀师,己持刀伺候,俟门启,两杀之。师闻扣门,问何事。婢曰:“主母奉屈。”师怒,斥之去。

    复强其妻往,师曰:“某位忝西席,敢以冥冥堕行哉?请速回步。”主人怒稍解。

    明日师辞去,始释然谢罪,备述其故。师随登第,位至通显。

    【按】红颜扣户,白刃临门,稍一依回,冤杀多人矣。

    浙某士 ( 出自《戒淫匯說》)

    明末浙江有一儒士,為某指揮[01]

    的私塾老師。得病感覺冷,叫學生入內取被,誤將夫人的鞋卷出來,掉到床下,師徒都不知。指揮一見,懷疑妻子與之私通,一審問,妻子不服。叫婢女假稱妻子邀請塾師,本人持刀伺候,準備兩人一相

    聚,就一起殺死。塾師聽到敲門,問是什麼事,婢女說:“主母受屈。”師聽

    後很憤怒,呵斥她離開。又強迫妻子前往。塾師說:“我身為教師,怎麼能如

    此道德敗壞呢?請速回步。”主人怒氣稍解。第二天師辭去,指揮才真心謝罪,詳述原故。師隨後金榜題名,地位顯赫。

    【按】紅顏扣戶,白刃臨門。稍一疏忽,就冤殺多人了。

    张德先(余髫年时亲见其讣)

    昆山张德先,训蒙〖教书〗于乡村,与一邻女通,夫觉之。遂弃馆去。康

    熙壬寅,过其地,欲修旧好,乘夜叩其门。夫又觉之,竟擒毒殴,邻里交助,立毙。共弃其尸,竟莫有知者。

    【按】佛言:“诸佛之法,国王大臣不能坏,而僧自坏之。譬如狮子之虫,还

    食狮子。”余于儒门亦云。

    張德先(我孩童時親見)

    昆山張德先,在鄉村裏教書,與一鄰女私通,被其丈夫發覺,就棄館逃離。

    康熙壬寅,路過故地,想要與女人重修舊好,乘夜敲門,丈夫又發覺,就抓住毒打,鄰裏幫助,當場打死了,把他的屍體拋棄荒野,人人共知。

    【按】佛說:“諸佛之法,國王大臣不能壞,而僧自壞之。譬如獅子身上的蟲,還食獅子身上的肉”。我在儒門也這樣說。

    補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就叫作“師范”。教書大本來是最好的職業,在

    其中大可修菩萨道,普度眾生。但它確實既可為善,也可為惡。一旦為惡,人人共知,敗壞了讀書人名聲。

    魔王出世,擾亂佛法,佛陀在世時非常悲痛。魔子魔孫在末法時期

    01. 指揮,官名,見上注釋。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5

    擾亂佛法,往往化為出家人,行破戒之事。所以佛說“譬如獅子身上的蟲,還食獅子身上的肉”。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6

    劝少年(共四则,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谁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运蹇

    (jiǎn)。少年谁不欲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欲享高寿,而淫者偏早

    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暂迷情于花柳也。

    后生可畏,尚慎旃哉!

    勸少年 ( 共四則二法一戒一法戒 )

    少年誰不想享受富厚,而淫者偏赤貧;少年誰不想金榜題名,而淫者偏運

    蹇 [01];少年誰不想早生貴子,而淫者偏無後;少年誰不想健康高夀,而淫者偏

    早夭。一日風流,終身困苦。有志者,不可用這寶貴的上事父母、下育子女之身,迷戀於尋花問柳。後生可畏,對於這樣的事千萬要慎重啊!

    補充: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

    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孔子

    以“氣”為主帥,解釋人生从少到老需要戒備警惕的地方。“氣”可分

    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元氣是先天之氣,是生命的主宰;血氣是後天

    之氣,保持生命的外在形態。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是辯證統一的,後天

    之氣來源於先天之氣,保持旺盛的血氣,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氣。但是,每個人从天真無邪的孩童到飽經滄桑的老人這一段人生歷程中,因受環

    境的影響,個人氣質往往會因外界干擾而受不良的影響,因元氣耗散而

    過早地衰老。所以孔子告誡青少年要戒色,中年人要戒鬥,老年人要戒貪。

    做到了這三點,人在一生中就會有定力,元氣不衰竭而延年益壽。孟子說:

    “吾素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正是一種非凡

    的氣質,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對於廣大學生來說,學生時期,戒之

    在色,即是性的問題。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學生,體質並沒有完全成熟,但男女性的要求已經萌發。如果不樹立遠大的理想,就會沉迷於早戀之

    中。因為有負疚感,性格鬱鬱寡歡,學習成績下降。問題不在早戀本身,主要問題在於過重的心理負擔。沒有健康的心理,怎麼能搞好學習?孔

    子提出的此三戒,主要是从思想予以提防。已經犯了,也不要緊,只要

    懸崖勒馬,依然成為優秀的人才。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浪子回頭金不換。

    當然最好是把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之中,時時从思想上加以警惕。持戒

    秘訣,在於觀心。為了使青少年保持清醒的狀態,我曾經寫了一首詩,叫作《鎖》,內容如下:

    請不要

    過早地打開這把鎖

    儘管門內的世界

    令人神往

    可是,過早地開鎖

    你就會迷失方向

    一把鎖

    鎖住一個未知的世界

    且把這個秘密鎖住

    我們正年輕

    01. 蹇(jiǎn簡),艱難。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7

    這門外的時光

    不能荒廢

    你不用擔心

    終有一天

    鎖將開啟

    門會打開

    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感情,不知不覺地進入早戀。自以為已經長大了,不

    讓親人朋友知道自己的事情,漸漸發展,以致於偷吃禁果,甚至墮胎,真是一

    失足成千古恨。警惕自己,聽此勸告。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皋(《唐氏谱》)

    歙县唐皋,少年读书灯下,有女调之,屡将窗纸餂(tiǎn)破。公补讫,因

    题于上云:“餂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一夕有僧过其门,见一状元匾,左右悬二灯,即书“餂破”二句,异而诘问,始知神火。后果大魁天下。

    【按】窗前题语,门外悬灯,感应之机,捷于桴鼓。

    唐皋 ( 出自《唐氏譜》)

    歙(xī 西)縣唐皋(ɡāo 高),少年在燈下讀書,有個女子引誘他,多次

    將窗紙舔破。公補好後,就題字在上面說:“舔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

    修”。一天晚上有位僧人經過他的門口,看見一塊狀元匾額,左右掛著兩個燈籠,上面書寫舔破的那兩句話。感到驚奇而詢問,才省悟是神火。後來果然大魁天下。

    【按】窗前題語,門外懸燈。感應之機,如此之快!

    茅鹿门(《茅公文集后序》)

    归安茅鹿门〖茅坤,号鹿门,明代散文家〗,弱冠游学余姚,师事钱应杨。

    钱氏有婢窃窥之,佯至书室呼猫,意欲相就。公正色曰:“吾远出从师,若以

    非礼相犯,何以归见父母?又何颜以对汝主?”婢愧而去。后登科,以文章名世。

    【按】念亲,仁也;尊师,义也;守节,礼也;不惑,智也。一不淫而四善备矣。

    茅鹿门 ( 出自《茅公文集後序》)

    歸安茅鹿門[01]

    ,少年時在餘姚遊學,拜錢應楊[02]

    為師。錢氏有婢女偷偷窺視,假裝到書房呼貓,意欲相就。公正色說:“我遠出從師,若以非禮相犯,怎能

    回家見父母?又怎有臉面對你的主人?”婢女慚愧而去。後登科,以文章聞名於世。

    【按】念親,仁也;尊師,義也;守節,禮也;不惑,智也。一不淫,而四善

    就全部具備了。

    陆仲锡(《广仁品》)

    嘉靖中,陆篑斋子仲锡,异才也。随师邱某居京,窥一对门处子。师弗禁,且告曰:“都城隍最灵,盍祷之?”仲锡因往。是夜忽梦中狂哭,众骇问。曰:“都

    城隍追我师徒耳。”询其故,哭告云:“神查我两人禄位,吾名下注甲戌状元,师无所有。神将奏闻上帝,削我禄籍。师则抽肠,以彰显戮也。”言讫,哭犹未止。

    而馆僮叩户,适报邱某毙于绞肠痧矣。后陆果以贫贱终身。

    【按】择师训子,最宜详慎。邱、陆师徒,其鉴不远。

    01. 茅鹿門,即茅坤(1512-1601),明代著名散文家,是“唐宋派”的代表作

    家之一。浙江歸安人,嘉靖進士。

    02. 錢應楊,明代“台閣體”派著名作家。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8

    陆仲锡 ( 出自《廣仁品》)

    嘉靖中,陸簣(kuì愧)齋的兒子仲錫,是異才。隨師邱某住在京城,窺視

    對門的一個女孩,師不加禁止,還慫恿他說:“都城隍最靈,為何不禱告遂願?”

    仲錫因而前往。當天晚上忽然夢中狂哭,眾人驚駭問因,他說:“都城隍追我

    師徒了。”

    再問原故,哭著說:“神查我兩人祿位,我名下注甲戌狀元,師無所有。

    神將奏聞上帝,削我祿籍,師則抽腸,以此懲罰。”說完,哭猶未止。而館

    僮[01]

    敲門,正好報告邱某已斃於絞腸痧[02]

    了。後陸果以貧賤終身。

    【按】擇師訓子,最宜謹慎。邱陸師徒,其鑒不遠。

    莆田二生(《欲海晨钟》)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同学甚厚,甲貌丑而富,乙貌美而贫。甲求继室于富

    家。必欲观婿始允,甲恳乙代往,富家许之。将婚,又欲亲迎,复恳乙往。方至,天忽大雨,而隔岭难行,乃止婿宿。乙谦让至再,又不敢明言取辱。而富家恐

    失吉期,即欲成礼,乙固辞,不听。及寝,不敢解衣。次日雨益甚,仍留宿,复不敢近。第三日迎至甲家,甲怒,奔告于县。县令雷应龙鞫之,乙泣诉真情,验知非伪,乃谓甲曰:“汝妻既同彼宿,义不可归汝,汝不患无妻。”又谓乙曰:“子

    不欺暗室,天以是女畀汝〖畀(bì),给予〗,聘金吾代偿也。”乃以三十金与甲,而令乙为夫妇。

    【按】欲欺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朋友者,弄假成真。

    莆田二生 ( 出自《欲海晨鐘》)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一同讀書,交誼很厚。甲貌醜而富,乙貌美而貧。甲

    向一富家聘娶繼室,對方一定要看到女婿的長相才答應。甲懇求乙代替前往,富家就答應了婚事。將要結婚,又要求親迎,甲又懇求乙前往。剛到,天忽大雨,隔山難回,富家就留女婿住宿。乙謙讓再三,又不敢明說討罵。而富家恐怕坐

    失吉期,就想要即時成禮,乙堅決推辭,不聽從。等到就寢,不敢解衣。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仍舊留宿,還是不敢接近。第三日迎娶到甲家,甲得知此事後很

    生氣,向縣衙告狀,縣令雷應龍審訊。乙哭訴真情,驗知非偽,就對甲說:“你

    的妻子既然已經同別人共宿,道義上不可再歸你,你不怕無妻。”又對乙說:“您

    不欺暗室,天以此女賜給您,聘金我代償。”就拿三十金與甲,而命女與乙為

    夫婦。

    【按】想騙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暗室者弄假成真。

    01. 僮(tónɡ童),舊指男性童僕。

    02. 痧(shā 沙),中醫指霍亂、中暑等急性病。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19

    劝不和其室者(附女人,共六则,二法四戒) 琴瑟不调,非男子之过,即女人之失,大抵曲直参半者多。决无各尽其道,而交相怨尤者也。然而当今之天下,乃男子之天下,非女人之天下,则家之不

    齐,当归咎男子。语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彼其离亲别

    爱,生死随人,举目言笑,唯有一夫耳。饥不独食,寒不独衣,有足不能出户,有口无处声冤,舍其身而身我,舍其父母而父母我,一遇客外之商、游学之士,孤房独宿,形影相怜,岂易受哉?我乃钟情花柳,造业无穷。桑濮之地,一身

    独受其欢。天谴之来,举室尽遭其祸。铁石为心,亦当堕泪矣。而或身当富贵,便广置姬妾,薄视糟糠。恐惧惟汝,安乐弃余,抑何不恕之甚也!普劝世人,宁甘淡泊,莫羡多情。纵遇红颜,且思结发。莫教他年转女身,阁中含恨泪淋淋。

    勸夫婦不和 ( 共六則二法四戒,附女人 )

    夫妻不和,若非男子之過,即是女人之失,大抵都各有不對的地方,決無

    各盡其道,反而互相埋怨之理。然而當今的天下,乃是男子的天下,不是女人

    的天下,則家庭不和,當歸咎於男子。有言道:“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

    由他人。”她離親別愛,生死隨人,舉目言笑,唯有一夫罷了。饑不獨食,寒

    不獨衣,有足不能出戶,有口無處伸冤。拋開自己不顧,而一心只考慮丈夫;

    拋開自己的父母不去孝敬,而只孝敬丈夫的父母。一遇客商、遊學者來家,就

    孤房獨宿,形影相憐,豈易受嗎!可我還不顧夫妻恩愛,在外尋花問柳,造業

    無窮。桑濮[01]

    之地,一身獨受其歡,天譴[02]

    之來,全家盡遭其禍。此情此景,鐵石心腸,也會感動流淚啊!一旦身受富貴,就廣置姬妾,厭棄糟糠[03]。患難

    依她,安樂棄她,也太不講恕道了啊!普勸世人,甯甘淡泊,莫羨多情,縱遇

    紅顏知己,毋忘結髮賢妻。莫教他年轉女身,閣中含恨淚淋淋。

    補充:在感情的專一上,不管過去和現在,女人都要勝過男人。女人一旦嫁給

    男人,就有終身依附之想。而男人大多喜新厭舊,特別是身當富貴以後,更加縱情色欲,棄糟糠之妻而不顾。但作為女人來說,也有其缺點,就

    是心量小,眼界小,只顾眼前,不見长遠。貧時迫于生計,稍有餘則醉

    心小家庭生活,安享浮華,不喜讀書,無意探求人生真相和世出世間種

    種有益之學問也,因而也就心量不夠廣大。看不到人生真諦和實相。因

    為感覺家產來之不易,就特別捨不得佈施。捨財作慈善事,就好像割自

    身之肉。有好事也不做,即使富貴也只是守財奴而已。钱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現在不做福,死後徒後悔。

    邬忆川(《节义传》)

    四明邬忆川,讳孟震,年二十九,丧妻何氏,誓不更娶,终身不复齿男女事。

    妇有再醮者〖再醮(jiào),再嫁〗,挟赀以通。勃然曰:“若愧为妇〖若,你〗,奈何污吾?”暮夜有奔之者,厉声叱去,亦竟不与人言。夜携两儿,萧然并卧,俨若寡女。当事者〖地方当政者〗时赐粟帛,匾其门曰“义夫”。子元会,仕

    至新安太守。

    【按】按《昏义》,男子亲迎,再拜奠雁,盖取一与之齐,终身不改之义。非

    独妇道为然,夫道亦然也。顾男子以继嗣为重,一经丧偶,内助无人,01. 桑濮:桑間濮上,舊時指男女私會之處。

    02. 責罰。

    03. 糟糠:指原配妻子,結髮妻子。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0

    不成家道。故于服终后〖指丧期结束〗,不得已而开续娶之途。非因世

    间男子为政,私自从宽也。嗟乎!人或桑弧未设〖指没有儿子〗,井臼

    〖指家务〗难操,是亦遇之穷耳。苟或不然,则夫妇之伦,原系人道之

    始,奈何使乾坤之正气,独听巾帼者主张,而须眉男子,皆屏息以藏耶?

    卓哉邬君!愿拜下风矣。

    邬忆川 ( 出自《節义傳》)

    四明鄔憶川,諱孟震。二十九歲,喪妻何氏,發誓不再娶,終身不再談男

    女之事。有再嫁女人,攜財來奔,鄔勃然變色說:“你愧為婦人,怎能又污辱我?”

    有女人黑夜來私通,鄔厲聲叱去。這些事也不對人說出。夜攜兩兒,蕭然共臥,儼如寡婦。當政者賜贈粟帛,送匾額叫他為“義夫”。兒子元會官至新安太守。

    【按】按婚儀,男子親迎,再拜奠雁 [01]

    ,原意是娶一終身,白頭偕老之義,並

    非獨獨婦道是這樣,夫道也是這樣。顧及男子以繼嗣為重,一旦喪偶,內助無人,不成家道,故於服終後不得已而開續娶之途。不是因世間男

    子為政,私自從寬。嗟乎,人或桑弧[02]

    未設,井臼[03]

    難操,這也是太貧

    窮了的人罷了。如果不是這樣,則夫婦之倫,原系人道之始。怎能使乾

    坤之正氣,為巾幗女子所獨佔,而鬚眉男子都屏息隱藏嗎!卓越啊,鄔君!

    我願拜下風了。

    補充:自古以來,以為女子一定要从一而終,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這是何等

    的不公平。只有佛法从真正意义上提出了眾生平等的口號,只有實行這

    種眾生平等的口號,人類才會達到真正的男女平等。所以,女子要堅貞

    不二,男子也同樣要堅貞不二。這樣才能實行真正意义上男女平等。

    贾御史(《懿行录》)

    明贾御史某,幼聘魏处士女。逾年而女瞽,处士将返币焉,御史急娶之。

    魏孺人〖孺人,古时对妇人的尊称〗日请御史置妾,御史不可。时御史有兄为

    户部,纳宠京师。孺人请益力,御史复不可。生子衡,弱冠登第,官至刑部主事。

    【按】古今来娶瞽女者,唐有孙泰,宋有周世南、刘廷式、周恭叔、张汉英数

    人耳(详唐、宋史),此外不多见也。贾公行履,古人所难,而魏夫人

    能克配其贤,更足景仰。

    贾禦史 ( 出自《懿行錄》)

    明朝賈禦史,幼時聘魏處士女兒,後來其女瞎眼,處士將要退回聘金,禦

    史急娶回。魏孺人 [04]

    每天都請禦史娶妾,禦史不答應。當時禦史有兄為戶部,在京師得寵,孺人更加強求禦史娶妾,禦史仍舊不答應。生下兒子衡,年紀輕

    輕就考中,官至刑部主事。

    【按】古往今來娶瞎女的,唐有孫泰,宋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

    01. 即獻雁。古婚禮,新郎至新娘家迎親,先進雁為禮。《儀禮·士昏禮》:“主

    人升,西面;賓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又“下達,納采,用雁”“用

    雁為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清胡培翬《儀禮正義》三:“用雁者,取

    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明嫁娶

    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02. 桑弧,桑樹做成的木弓。

    03. 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務勞動。

    04. 孺人,明清時七品官的母或妻的封號。地方政府的禦史為七品官,所以賈

    禦史的妻子稱孺人。舊時也將“孺人”作婦女的尊稱。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1

    數人罷了(詳見唐宋史),此外不多見。賈公之事,實是一般人所難以做

    到的。再加上魏夫人賢慧,更令人景仰。

    史堂(《感应篇图说》)

    史堂微时已娶,及登第,自恨不得富家女为妻,渐至睽隔〖睽(kuí),不

    合〗,不与同寝。其妻抑郁成疾,卧病数年,堂不一顾。临终隔壁呼曰:“我

    今死矣,尔忍不一视耶?”堂竟不顾。妻死,心不自安,乃从邪说,以土器盖面,兼用枷索束其尸。是夕见梦于父曰:“女托非人,生遭楚毒,死受厌胜〖厌胜,以诅咒制人的巫术〗。然彼亦以女故,寿禄俱削尽矣。”明年堂果死。

    【按】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最为上爱,妻亡,上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怪之,左右以新娶对。上怒曰:“这厮夫妇之道尚薄,岂能事我?”杖而疏之。

    若史堂夫妇,非宿生之怨对乎?“觑破怨家,各自寻门走”,不觉有味

    于莲大师之言。

    史堂 ( 出自《感應篇圖說》)

    史堂地位低微時已經娶妻,等到考取後,極其遺憾不得富家女為妻,漸漸

    與妻子疏遠,不與同寢。其妻抑鬱成疾,臥病數年,堂不看一眼,臨終妻在隔

    壁呼喊道:“我今天要死了,你忍心不看一眼嗎?”堂竟然不聽。妻死,心不安,就聽從邪說,用土器蓋面,兼用枷索捆其屍。當天晚上夢見父親說:“女已託

    生非人,生遭荼毒,死受厭勝 [01]

    ,但你也因為此女之故,壽祿都已削盡了。”

    第二年堂果然死了。

    【按】天順年中,都指揮馬良,最被皇上寵愛。妻子死亡,皇上常常慰問。數

    日不出,皇上責怪。左右報告因娶新婦。皇上發怒說:“這廝夫婦之道

    尚且如此之薄,怎能侍奉我!”把他痛打一頓,從此疏遠。象史堂夫婦,難道不是宿生的怨家嗎?看破夫妻怨家,各自尋門走,就會覺悟蓮池大

    師 [02]

    說的話了。

    補充:夫妻怨家者多,恩愛者少。但怨家宜解不宜結,化解怨家,必須从自己

    做起,處處把自己放在低處。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可以讓人三分。否則,就永遠結怨輪回,沉淪三途,永無出期。

    裴章(《科名劝戒录》)

    河东裴章,父镇荆州时,有神僧昙照,言章位望过于其父。弱冠,娶李氏,后从职太原,弃妻洛中,别有所挈。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日诵佛经。又十年,复遇昙照。照惊讶曰:“吾十年前,尝语郎君必贵,今皆削尽。何也?”章不

    能讳。照曰:“夫人生魂诉上帝,恐有大难。”后旬日,为其下剖腹于浴釜中,五脏尽出。

    【按】李氏可谓觑破怨家,各自寻门走矣。

    01. 厭勝,以巫術詛咒制服人。

    02. 蓮池大師,明杭州雲棲寺僧。名袾(zhū 朱)宏,亦稱雲棲大師。淨土宗

    第八代祖師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俗姓沈,初業儒,後為僧,居雲棲塢。

    融合志禪淨土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蓮池大師七筆勾出西湖勝跡: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

    把魚水夫妻一筆勾!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2

    裴章 ( 出自《科名勸戒錄》)

    河東裴章,其父在荊州為主帥,有位神僧叫作曇照,預言裴章的地位名望

    會超過他的父親。年少時娶李氏為妻,後赴太原任職,將原配拋棄于洛中,另

    尋新歡。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每天念佛佛經。過了十年,裴章又遇到曇照,曇照驚訝說:“我十年前,曾經預言郎君必貴,今天已經全部削盡了,為何呢?”

    章不能隱瞞。曇照說:“夫人生魂訴上帝,恐有大難。”未過十天,剖腹於浴

    盆中,五臟盡出。

    【按】李氏可以說是看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了。

    陈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说)

    嘉定陈公子某,为徐文学婿,宠媵婢月兰,伉俪不和。适有算命婆至,知之,索徐重价,出一小木人付徐,身带七针,嘱其密缝夫枕内,过三夜,婢当失宠。

    徐如其言,夜半,夫忽狂叫,口吐血沫。徐惊悔,取出断之。未几,徐亦狂叫,自称杭州万卷书,旬日而死。家遂凋落。

    【按】夫固无良,妇亦自取。主婢业报,均所难免。

    陈公子 ( 其友曾向家君說 )

    嘉定某陳公子,為徐文學女婿,寵愛媵[01]

    婢月蘭,伉儷[02]

    不和。正巧有算

    命婆來到,知道內情後,向徐氏索取高價,拿出一個小木人給徐氏,身帶七針,囑她密縫在丈夫的枕頭內,過三夜,婢就會失寵。徐按照算命婆的話做了。夜半,丈夫忽然狂叫,口吐血沫。徐氏驚恐後悔,將木人取出砍斷。沒有多久,徐氏

    也狂叫,自稱杭州萬卷書[03]

    ,十日而死,家道從此凋落。

    【按】丈夫固然不好,婦人也是自作自受。主婢業報,均所難免。

    婆罗门妇(详《杂譬喻经》)

    佛世有婆罗门,其妻无子,妾生一男,夫甚爱之。妻怀嫉妒,佯为怜惜,私取小针刺儿囟上,没入于顶,举家不知,儿遂哭死。妾悲悼几绝,后微知之,问一僧曰:“欲求心中所愿,当修何功德?”僧曰:“受八关斋,所求如意。”

    妾遂受八戒,七日命终。转生即为其女,容貌端正,一岁而死。妻哭之哀,过

    于妾之哭子。复生一女,倍胜于前,未几又死。如是七返。最后一女,生十四岁,垂嫁而死。昼夜悲恸,不能饮食,停尸棺中,不忍盖之,日视其尸,颜色益好,经二十余日。有一罗汉,化作沙门,诣门求见,直言示之。妻始觉悟,旋复视

    尸,臭不可近。遂求沙门授戒。明日欲往寺中,忽有毒蛇当道。沙门知其为妾,代之忏悔,解其怨结。蛇后命过,便生人中。

    【按】薄行之夫,前既详言之矣。妒悍之妇,其恶岂可恕哉?《正法念处经》云:“女

    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缘,女人死后,多堕饿鬼中。”故略举内典一条,以为炯戒。

    婆羅门婦 ( 詳《雜譬喻經》)

    佛世有一個婆羅門,正妻無子,妾生一男,婆羅門很疼愛。妻懷嫉妒,外

    表假裝憐惜,暗中偷偷取小針刺兒囟 [04]

    上,小針全部刺入,全家人都不知道,01. 媵(yìnɡ映),陪嫁者。

    02. 伉儷(kànɡlì抗麗),指配偶的雙方,有時也指配偶的一方。

    03. 冤魂俯身。

    04. 囟(xìn信),嬰兒頭頂骨未合縫的地方,在頭頂的前部中央。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3

    兒就哭死了,妾悲痛欲絕。後來妾悄悄地知道了此事,問一位僧人:“要實現

    心中的願望,應當修什麼功德?”僧人說:“受八關齋 [01]

    ,所求如意。”妾就

    受八戒。七日命終,轉生即為正妻之女,容貌端正,一歲而死。妻傷心痛哭,悲哀之情超過妾之哭子。再生一女,長得比前女更好,沒有多久又死了,如此

    七次反復。最後一女,長到十四歲,已近婚嫁時又死了,其妻晝夜悲慟,不能

    飲食。屍停在棺中,不忍心蓋住,每天看望屍體,覺得顏色很好,經過二十多天,有一位羅漢,化作沙門[02]

    ,前往求見,把事情原委說出,妻才覺悟,再去看屍,臭不可近。就求沙門授戒。第二天正往寺中求戒,忽有毒蛇擋道。沙門知蛇是妾,就代替懺悔,解除她們的怨結。蛇死後,便投生人道中。

    【按】道德敗壞之夫,前面已經說的很詳細了。嫉妒兇悍之婦,她的惡業難道

    就可寬恕嗎!《正法念處經》說:“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此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故略舉佛典一條,以為警戒。

    01. 又作八關齋戒,八支齋法等: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身不塗飾香鬘。七,不自歌舞,又不觀聽歌舞。八,于高廣

    之床座不眠坐。九,不過中食。此中前八者為戒而非齋,第九者正為齋戒。

    即合八種之戒與一種之齋戒而名八齋戒,是成實論智度論(此若干處應有

    書名號)之意也,若俱舍論之意,合第六塗飾香鬘與第七歌舞觀聽為一戒。

    以前七為七戒,第八為齋戒,合為八齋戒。俱舍論十四曰:“何等名為八

    所應離?一殺生,二不與取,三非梵行,四虛誑語,五飲諸酒,六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七眠坐嚴麗床座,八食非時食。”又曰:“離非時食是齋亦齋支,所余七支是齋支非齋。如正見是道亦道支,余七支是道支非道。”

    02. 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的通稱。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4

    劝求嗣者(共五则,皆法) 子息一端,人知操之自我,而不知主之者天也。人知主之者天,而不知操

    之者我也。何谓主之者天?世有姬妾满室,儿孙绝响,孑然一妇,子女盈前者,比比皆是。更有多方滋补而无效,而未沽药饵者先得矣。百计尝试而无功,而

    暂共衾裯者偏遇矣。此天也,非人也。何谓操之自我?盖斩焉无后者,非今生

    所造之因,即前世所招之果。岂有明明上天,于我独行其刻乎?然作恶既已招殃,则修善自应获福。譬如虎项之铃,自系者还从自解。亦如寒潭之内,积水可以

    成冰,化冰还能为水。此人也,非天也。善求子者,往往于不求中得之,于方

    便中得之,于慈悲平等中得之。现见前人获是报,何不依他样子修?

    勸求子者 ( 共五則皆法 )

    子息一事,人只知操之於我,卻不知主宰在天。或者人只知主宰在天,卻

    不知操之於我。什麼叫做主宰在天?世間有人姬妾滿室,但兒孫卻全無;孑然

    一婦,卻子女滿前,此種情形比比皆是。更有人多方滋補求子而無效,而不沾

    補藥的人卻已經先得子了。百計嘗試而無功,而私奔暫寢卻偏偏懷胎。此是天意,非人力所能為。什麼叫做操之於我呢?因為無後的人,不是今生所造之因,就

    是前世所招之果。難道明明上天,對於我獨行苛刻嗎?作惡既然已經招殃,則

    修善自應獲福。譬如虎項之鈴,自系者還從自解。又如寒潭之內,積水可以成冰,化冰還能為水。此人力所為,不靠天啊!善於求子的人,往往於不求中得之,於方便中得之,於慈悲平等中得之。現見前人獲此報,何不依他樣子修 [01]?

    補充:我認為,人是他自己命運的主人。這是我的格言,也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宿命論者,跟著命運跑,永遠在六道中輪回。不信命運的人,又為所欲為,造墮落之因。佛教認為,善惡果報,如影隨形。既然知道為善必有善報,那就必定努力為善;既然知道為惡必有惡報,那就必定處處謹慎,不敢

    為惡。所以,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上天主宰我們的禍福,也不能離開

    因果。前世作了善,自然要得善報,前世作了惡,自然要得惡報。前世

    雖然作了惡,但真心懺悔,从此努力為善,就能改造自己的命運。這就

    是命自我立的道理。

    靳瑜(《懿行录》)

    镇江靳瑜,五十无子,训蒙金坛。夫人出赀买邻女为妾,翁归,因置酒于房,以邻女侍,且告之故。公面赤,夫人以为己在也,出而反扃其户。公遂逾窗出,告夫人曰:“汝意固厚,但此女幼时,我尝提抱之,恒愿其嫁而得所。吾老又

    多病,不可以辱。”遂还之。次年夫人生子文僖公,十七岁发解〖乡试中举〗,位至宰相。

    【按】因无子故置妾,既还妾反生子,使不还妾,未必生子也。今人无子,便

    思娶妾。岂知欲火愈炽,福德愈轻,是犹渴饮盐汤,弥增其渴。惜乎世

    人不悟也。

    靳瑜 ( 出自《懿行錄》)

    鎮江靳瑜,在外教書,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夫人出資買鄰女為妾。靳回

    家,就在房中擺酒席,叫鄰女陪伴,並告訴丈夫其中之故。靳公臉紅,夫人以

    為自己在場,出來將門反鎖。靳公就跳窗出來,告訴夫人說:“你心意雖好。

    01. 修,修行,積德。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5

    但此女幼時,我還抱過她,只願她嫁一個好地方。我老又多病,不可以汙損她。”

    就歸還。第二年,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文僖公。十七歲發解[01]

    ,位至宰相。

    【按】因無子故娶妾,既還妾反生子。假使不還妾,未必生子。今人無子,便

    思娶妾。豈知欲火愈旺,福德愈輕。此如渴飲鹽湯,更增其渴。可惜啊!

    世人不悟。

    马封翁(《迪吉录》)

    马封翁〖封翁,指因子孙贵显而受到朝廷的封赠〗,中年无子。娶一妾甚艳,每栉发〖栉(zhì),梳发〗,见公必避。叩之,乃曰:“父死于任,骸骨难归,故鬻妾耳。妾未经卒哭,约发以素。是以相避。”公恻然,即日还其母,不索原钱,并助路费,母子拜泣而别。是夕梦神告曰:“天赐汝子,庆流涓涓。”明年果

    生一子,因名曰涓,即状元公也。

    【按】岳州冯状元父,无子买妾,得一宦女,还之。未几,妻娠,里中皆梦鼓

    乐送状元。与此同。

    馬封翁 ( 出自《迪吉錄》)

    馬封翁[02]

    ,中年無子。娶回一美妾,每理髮時,見公必回避。詢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父死于任職期間,骸骨難歸,故賣我。我不能完成喪禮,束發以

    表哀悼,所以回避。”馬公很同情,當天即歸還其母,不索原錢,並助路費,母子拜泣而別。晚上夢神說:“天賜你子,慶流涓涓[03]。”。第二年果然生下一子,就取名為“涓”,後來考取狀元。

    【按】岳州馮狀元,父無子買妾,得一宦女,歸還。沒有多久妻子就懷孕,鄰

    里人都夢鼓樂送狀元,與此同。

    高封翁(《感应篇瀹注》)

    扬州高某,初无子。贩货京口,寓中时闻安息香。一日壁中忽伸进一枝,公潜窥,见一少女独坐。访之主人,即其女也。问何以不字〖古时称女子许嫁

    为字〗?曰:“择婿难耳。”数日,公于邻中访一婿以告。主人微嫌其贫,公曰:

    “吾当借赀与之。”是日即为作伐〖做媒〗,赠数十金。归梦神曰:“汝本无子,今当赐汝,可名铨。”逾年果生一子,后登第,仕至尚书。

    【按】不起邪心,难矣;为之择婿,更难。择婿,难矣;捐赀助其营生,更难。

    仁人用心,固如此哉。

    高封翁 ( 出自《感應篇瀹注》)

    揚州高某,沒有兒子。販貨於京口,住所中常聞到安息香氣(安息香:蔓

    藤蘿香氣),有一天,牆上忽然伸進一枝香。

    公偷偷向外一看,見一少女獨坐。訪問屋主,原來是他的女兒。問為何不

    嫁,說:“難選女婿。”幾天後,高公於鄰中訪得一婿告訴他。主人有點嫌他

    貧。高公說:“我借錢。”當天即做媒,贈數十金。歸回夢神說:“你本無子,今當賜你,可名銓。”過了一年,果然生一子。後登第,官至尚書。

    【按】見色不起邪心已經很難了,為之選婿就更難了,捐資助其營生就難上加

    01. 唐時取士,頒格於州、縣,合格者,謂之選人,由所在州郡發遣解送至京

    參與禮部會試,稱發解。宋沿其制。明時於各直省舉行鄉試,中式者稱為

    舉人,也稱發解。

    02. 封翁,舊時子孫貴顯,父、祖因而受封典的,叫“封君”,也叫“封翁”。

    03. 涓涓:細水漫漫流的樣子。此指子孫不斷絕。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6

    難了。仁人用心,就是這樣啊 !

    钱长者(《懿行录》)

    毗陵钱某,赀甲一郡,行善乏嗣。里有喻老,为势家所逼,求贷于公。公

    不计券,如数给与。事平,喻挈妻女踵谢。夫人见女有姿色,欲翁娶之,喻氏

    甚喜。公曰:“乘人之危,不仁。本欲行善,复杂爱欲于其间,不智。”急还之。

    是夕妇梦神曰:“汝夫厚德,当赐汝贵子。”逾年果生子,名天锡,年十八,乡、会连捷。〖明清科举制度,乡试取中称举人,获参加会试资格。会试取中称贡士,获参加殿试资格。殿试取中称为进士。〗

    【按】经云:“淫人妇女者,得绝嗣报。”可以返观而悟矣。

    钱长者 ( 出自《懿行錄》)

    昆陵錢某,佈施遍滿一郡人,但行善無子。村裏有位喻老,被家勢所逼,向錢公借錢,錢公不計較多少,如數給與。事後,喻老攜帶妻女拜謝。夫人見

    其女有姿色,為丈夫娶為妾,喻氏很高興。錢公說:“乘人之危,不仁;本想

    行善,又雜愛欲於其中,不智。”急忙歸還。當天晚上其婦夢神說:“你夫厚德,當賜你貴子。”一年後,果生子,名天錫,年十八,每考必中。

    【按】經說:“淫人婦女者,得絕嗣報。”可以返觀而悟了。

    富翁某(《迪吉录》)

    闽富人某,无子,多美妾,皆不育。时有官赴任,中道妻亡,行李告竭。

    女泣曰:“母将腐矣!不若鬻我以葬,余为行赀,父任满赎可也。”父曰:

    “我止有汝,安忍为此?”女曰:“舍此无策。”于是涕泣鬻之富人,得钱

    三百千,而富人不知也。见其幽闲贞静,行止非常,约发虽以素,略不示忧戚

    之容。问之不告,叩介绍者,乃知其详,遂送还其父。父虑钱散无偿,翁曰:“不

    必偿矣。”又助路费二百千。未几,正妻生二子,皆少年登第。

    【按】马公所买之妾,是鬻身葬父。富翁所买之妾,是鬻身葬母。若不遇此善人,无以为孝女劝。若不生此贵子,无以为义士劝。

    富翁某 ( 出自《迪吉錄》)

    福建富人某某,無子,家有很多美妾,都不育。這時有官赴任,中途妻亡,旅資已盡,女兒哭道:“母親屍體就要腐爛了,不如賣我安葬,剩餘的作父路費,父任滿後再贖回我。”父說:“我只有你了,怎能忍心這樣做?”女兒說:“除

    此別無良策。”於是父女哭別賣給富人,得錢三百千,富人不知內情。見她幽

    嫻貞靜,舉止不同一般人,雖然束發以表喪親,但外表卻一點也不露出憂戚之容。

    問她不告,詢問介紹者,才知詳情,富人就送還其父。父顧慮錢已用完,無法償還。

    富翁說:“不必還了。”又助路費二百千。沒有多久,正妻生下二子,都少年

    登第。

    【按】馬公所買之妾,是賣身葬父;富翁所買之妾,是賣身葬母。若不遇此善人,無以為孝女勸。若不生此貴子,無以為義士勸。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7

    劝求寿者(共三则,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之有精液也,如树之有脂也,灯之有膏也,滋之则茂,竭之则枯。《解

    脱要门》云:“修行之人,若数十年欲心不动,则精髓凝结,渐成舍利。”《道

    书》曰:“欲念不生,则精气发于三焦,荣华百脉。”苏子曰:“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无如世人,淫欲关头,至老不悟。当淫火动时,便起欲念。

    欲念起时,精气益耗。精气既耗,淫火愈动。互相引发,死亡立至。更有服饵

    热药,助火导淫,煎灼五脏,其祸尤惨。至于亏损阴德,削夺寿算,更不必言矣。

    有志长年者,岂可蹈此覆辙哉?

    勸求壽者 ( 共三則一法一戒一法戒 )

    人有精液,如樹有脂,燈有油。保養則精力旺盛,耗盡則生命枯竭。《解

    脫要門》說:“修行的人,若數十年欲心不動,則精髓凝結,漸成舍利 [01]。”

    《道書》說:“欲念不生,則精氣發于三焦[02]

    ,榮華百脈。”《蘇子》說:“傷

    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可惜世人,淫欲關頭,至老不悟。當淫火動時,便起欲念;欲念起時,精氣愈耗。精氣既耗,淫火愈動,互相引發,死亡立至。

    還有服春藥的人,助火導淫,煎灼五臟,其禍尤慘。至於虧損陰德,削奪壽年,更不必說了。有志于求長壽的人,豈可重蹈覆轍嗎 ?

    范县尹(《迪吉录》)

    唐范某,精于历数,自算来秋,寿禄俱尽。时欲就职江西,访之日者〖日

    者,古时根据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的人〗。日者曰:“君大限在来年七月矣,何

    以远官为?”范曰:“某亦自知,但欲得微俸以嫁女耳。”及之任,买得一婢,诘之姓张,父尝为某堰官,乃故友也。叹曰:“吾女不愁不嫁!”择一贤婿,先以女妆嫁焉。秩满归京〖秩满,官吏任职期满〗,仍遇日者。见而骇之,问故,以直告。叹曰:“子今福寿未可量也。”后历官数任而卒。

    【按】人若康健时,常想死日,则何善不为,何恶不戒?惜乎不念归期耳。菩

    萨八念中,有一“念死”,其义深哉。

    范县尹 ( 出自《迪吉錄》)

    唐朝範某,精通歷數[03]

    ,自我算計來年秋天壽祿都盡。當時要就職於江西,訪問占卜的人,占卜者說:“你的大限[04]

    在來年七月,為何還遠出為官?”範說:

    “我也知道,只想要獲得微薄薪水以備嫁女罷了。”赴任後,買得一婢,一詢問,01. 佛的身骨。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圓寂後火化,每凝結有舍利,或如

    珠,或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舍利,也有雜色的,那是綜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損壞,菩薩以下,其堅度便相應減少。

    02. 中醫以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腑。三焦指食道、胃、腸等

    部分及其生理機能。《難經·榮衛三焦三十一難》:“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熱水穀。……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

    03. 第一指推算節氣之度。《書·洪範》疏:“筭日月行道所曆,記氣朔早晚之數,所以為一歲之曆。”第二指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04. 死期。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8

    婢姓張,父曾為某堰官,是自己的舊友。感歎道:“我女不愁不嫁。”擇一賢

    婿,先以女妝嫁。任滿歸京,又遇占卜者,看見範後很驚駭,問故,告之實情,占卜者感歎說:“您從此福壽不可估量了。”後曆官數任而才去世。

    【按】人若康健時常想死日,則何善不為?何惡不戒?可惜啊!人苟且度日,不思歸期。菩薩八念中,有一念死,它的含義非常深啊!

    王某(思仁目击)

    昆山庠生子王某,弱冠时,与一邻女有约,往来不绝。其父时用夏楚〖夏(jiǎ)

    楚,一种体罚用具〗,卒不戒。一日伤于胸,得呕血症,百药不效。毕姻甫三载,遂身故。其妇哀毁数年,亦卒。

    【按】昔有宫人,多怀春疾。医者曰:“须敕数十少年药之。”帝如其言。阅月,宫人皆肥泽,拜帝谢恩。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无复人状。帝问是何物,对曰:“此是药渣。”王某既自身为药渣矣,又欲服药,将焉用之?

    王某 ( 思仁目擊 )

    昆山學生王某,年幼時,與一鄰女相戀,往來不絕。父親用夏楚 [01]

    責罰,始終不戒。一日胸口受傷,得嘔血症,百藥不效。完婚才三年,就死了。其婦

    哀毀[02]

    數年,也死了。

    【按】從前有很多宮女,都得相思病。醫者說:“須敕[03]

    數十少年才能治癒。”

    帝許可。經過一個月,宮女都肥澤起來,拜帝謝恩,各少年匍匐于後,枯瘠無複人樣。帝問是何物,回答說:“此是藥渣。”王某已經自身為

    藥渣了,再來服藥,還有什麼用呢 ?

    王沈二公(《感应篇集解》)

    宋开禧初,简州进士王行庵,弱而寡欲。其表弟沈某色力强壮,肆情花柳。

    王屡规之,不听。一日沈自外归,目击其妻与人苟合,正欲取器击之,手臂忽

    不能举。浩叹而卒,时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设醮〖道教用于祈福禳

    灾的一种仪式〗。道士拜疏,伏地良久,起云:“查公寿算,止得五旬。以两

    次不淫人女,延寿三纪。”后果至八十有六。

    【按】野草闲花,固宜永断,即夫妇之际,亦当相敬如宾。唐薛昌绪,与妻会,必有礼容,先命女仆,通语再四,然后秉烛造室,高谈雅论,茶果而退。

    或欲就宿,必请曰:“昌绪以继嗣事重,欲卜一嘉会。”此虽近迂,然

    欲矫枉,必先过正,故录之,以备韦弦〖韦弦,原为随身佩带以诫勉自

    己的饰物,后常用指有益的规劝〗。

    王沈二人 ( 出自《感應篇集解》)

    宋開禧初,簡州進士王行菴,年少寡欲。他的表弟沈某色力強壯,縱情花

    柳。王屢次規勸,不聽從。一日沈從外面回來,目擊其妻與人苟合,正要取器打,手臂忽然舉不起來了,浩歎而死,時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設醮 [04]

    ,道士拜疏,伏地很久後,起來說:“查公壽年,只有五旬[05]

    ,因為兩次不淫人女,01. 夏楚:古代學校的體罰用具,此處指用荊條或棒一類的東西鞭打。

    02. 指居喪時因過度悲哀而形體憔悴。

    03. 敕:舊時皇帝允許稱“敕”。

    04. 醮:舊時一種禱神的祭禮。

    05. 數,十。或指十日,或十月,或十年。五旬即五十。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29

    延壽三紀[01]。”後果至八十六歲。

    【按】野草閑花,固然要永斷,即使夫婦之間,也當相敬如賓。唐薛昌緒與妻

    子相會,必有禮容,先命女僕通語再四,然後秉燭入室,高談雅論,茶

    果而退。或要就宿,必請道:“昌緒以為繼嗣事重,想要約一次嘉會。”

    此雖近迂,但要矯枉必先過正。故記錄下來,以備韋弦 [02]。

    01. 十二年為一紀。

    02. 韋弦:有益的規勸。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0

    劝遇难者(共三则,二法一戒) 颠沛流离之际,完一妇女节,功必倍之。损一妇女节,过亦倍之。得失天渊,尤宜谨守,是在强为善而已矣。

    勸遇難者 ( 共三則二法一戒 )

    顛沛流離之際,保全一個婦女的節操,功德必倍于平時;損壞一個婦女的

    節操,過失也必倍于平時。得失有天淵之別,值得特別謹慎。只要處處提醒,善自我立,福自我求。

    汪一清(《续笔乘》)

    嘉靖末,漳庠汪一清,遇乱被获。见贼执一妇至,乃同学友妻也,竟认为

    妹,许其赎出。贼乃同闭一室,相对月余,不起邪念。后得赎归,友泣拜谢之。

    汪随登第。

    【按】达旦之义,再见汪君。古往今来,几人仿佛?

    汪一清 ( 出自《續筆乘》)

    嘉靖末,漳庠[03]

    汪一清,遇亂被抓。見賊捆來一個女人,是同學的朋友之妻,就認作自己的妹妹,答應將她贖出。賊就把他們關在一間房子,一個多月在一起,不起邪念。後得贖歸,朋友感動得流淚拜謝,汪隨即登第。

    【按】明智之人,惟有汪君。古往今來,幾人相仿 ?

    张文启(《不可不可录》)

    明末福建张文启,与周某避寇山中。有少女先在,见二人,仓皇欲避。张曰:

    “去必遇寇,吾等皆诚实人,决不相犯。”中夜,周欲私之,张力阻得免。及旦,张恶周在,同之出山,知寇已退,速访其家迎之。张后为黄姓者婿,奁具甚厚,观之,即其女也。生二子,皆登第。

    【按】周生业报,固自在后,惜乎未之知耳。

    張文啟 ( 出自《不可不可錄》)

    明末福建張文啟,與周某入山中避寇。有一個少女先在,看見二人來,倉

    皇想要逃避。張說:“離開必定遇寇,我們都是誠實人,決不相犯。”夜半時分,周想要淫女,張極力阻攔得以停止。等到早晨,張討厭周在,一同出山,知寇

    已退,趕快查訪女家送歸。張後來作黃姓者的女婿,嫁妝非常豐厚,一看新娘,原來就是山中所遇之女。生二子,都登第。

    【按】周的報應,自然相隨在後,可惜我沒有查知罷了。

    池州舟子(池州人述)

    康熙癸卯,池州大水。有人驾舟,救一少女,将污之。女仍入水,遇树得生。

    逾年女嫁他村,合卺(jǐn)之明日,女见其舅〖夫之父〗,即前逼己之人,大恨,泣告送嫁者,遂自缢死。

    【按】后女家与之构讼,其事始闻于人。

    池州舟子 ( 池州人述 )

    康熙癸卯年,池州漲大水。有人駕舟救一少女,想要污辱她,少女仍舊投

    入水中,遇樹得生。一年後少女嫁往他村,結婚時,少女看見公公,就是舟中

    03. 庠:舊時稱學校為癢。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1

    威逼自己的人。非常痛恨,哭著告訴送嫁的人,就自己吊死了。

    【按】後來女家與婿家打官司,此事才被大家知道。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2

    劝医士(共二则,皆法) 淫欲关头,他人破之难,医家破之易。何则?人想病时,欲心自淡,今则

    所见无非病人,其易一也。人惟不知卫生,所以斫丧,今则精于调摄,其易二也。

    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今既识得病源,不啻洞见肺腑,其易三也。勉之哉!

    勸醫士 ( 共二則皆法 )

    淫欲關頭,他人看破較難,醫家看破就容易。為什麼呢?第一,人想到得

    病情形,欲心自然變淡,醫生所見,到處都是病人;第二,人只因不知保重身心,所以常常損害身體,醫生則精于調攝;第三,男女之體,本是皮袋,滿盛惡露,只因薄皮所覆,瞞盡天下英雄,醫生識得病源,不異於透視肺腑。自勉啊!

    聂从志(《文昌宝训》)

    宋嘉祐间,黄靖国为仪州判官,被摄至冥。主者曰:“汝官仪州,曾知一

    美事乎?”取簿示之。乃医者聂从志,于某年月日,在华亭杨宅行医,拒奔妇

    李氏。上帝敕其延寿三纪,三世登科。其后一一皆验。

    【按】禁止邪淫,鬼神便称美事,则反此者可知矣。

    聂从志 ( 出自《文昌寶訓》)

    宋嘉祐間,黃靖國作儀州判官,被帶到陰間,冥主說:“你在儀州為官,知道一件美事嗎?”取出登記簿給他看。原來是醫生聶從志,於某年月日,在

    華亭楊宅行醫,拒絕私奔之婦李氏。上帝命延壽三紀,三世登科。其後都一一

    實現。

    【按】禁止邪淫,鬼神就稱美事,那麼與此相反就可推知了。

    陈医师(《感应篇广疏》)

    余干陈某,尝医活一贫士,士感之。一日暮宿其家,值士他往,妻欲出陪。

    陈止之。妇曰:“姑意也。”陈曰:“不可。”妇低回良久。陈连曰:“不可不可。”

    后几不自持,遂取笔书曰:“不可二字甚难。”天明辞去。后陈之子应试,试

    官欲弃其文,忽闻连呼“不可”。细阅之,决意欲去。遂大声曰:“不可二字甚难。”

    不得已,强录之。及谒见,乃知其故。

    【按】其子几不中式,皆从乃父几不自持来。

    陈醫師 ( 出自《感應篇廣疏》)

    餘幹陳某,曾經醫活一貧士,此人很感激。一天晚上在貧士家住宿,遇上

    貧士外出,妻要陪陳安寢,陳阻止。婦人說:“這是我婆婆的意思。”陳說:“不可。”

    婦人低頭徘徊很久,陳連連說:“不可!不可!”,後來幾乎控制不住自己,就取筆寫道“不可二字甚難”,天明辭去。後來陳的兒子應試,試官想要丟開

    他的試卷,忽然有聲音連呼“不可”。仔細一看,還是決心丟開,聽到更大的

    聲音說“不可二字甚難”。不得已勉強錄取下來。等到相見,才知道其中原故。

    【按】陳的兒子幾乎考不上,都從其父幾乎控制不住的原因來。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3

    劝商农工贾(附豪仆,共六则,皆戒) 商农工贾,当自念曰:吾等或靠经营,或靠手艺,披星戴月,冒暑冲寒,不过欲少积锱铢耳。人有妻女,我亦有妻女。人有姊妹,我亦有姊妹。他人若

    起恶念,我必切齿衔仇。我若稍有邪心,彼亦摩牙抱恨。现见某某为奸淫事,疾病死亡,官非破败,甚至鬻女卖男,弃家荡产。只为一念之差,以致如此。

    吾今早自觉悟,便当断此邪心。见女之老者当作母想,长者当作姊想,少者当

    作妹想,幼者当作女想。不谈闺阃之事,不看淫邪之书。兼之步步积阴功,时

    时行方便。则福寿自然日增,子孙自然荣茂。世间便宜,孰过于此?

    勸農工商贾( 共六則皆戒,附豪僕 )

    農工商賈 [01]

    ,應當自己想一想:“我們或靠經營,或靠手藝,披星戴月,冒暑受凍,不過是想要積累一點錢罷了。人家有妻女,我也有妻女;人家有姊妹,我也有姊妹。他人若起惡念,我必切齒記仇;我若稍有邪心,他人也磨牙抱恨。

    現見某某為姦淫事,疾病死亡,抄家破敗,甚至賣女賣男,傾家蕩產,只因一

    念之差,以致如此。我今早自覺悟,就要斷此邪心。見老的女人,當作母想;

    大的女人,當作姊想,少的女人,當作妹想,幼的女人,當作女想。不談女人之事,不看淫邪之書。加上步步積陰功,時時行方便,則福壽自然日增,子孫自然榮茂。

    世間便宜,莫能與此相比。

    木商某(《戒淫汇说》)

    嘉靖末,宜兴节妇陈氏,有姿色。一木商见之,百端诱饵,知不可犯,乃

    夜掷木其家,闻官以盗,又贿胥吏窘辱,以冀其从。妇日夜祷玄坛,一日梦神曰:

    “已命黑虎矣。”未几,木客入山,有黑虎跃出,越数人而食之。

    【按】此等恶人,投畀豺虎,固不足惜。独惜其白发高堂、红颜少妇,在千乡

    万里外,哭望天涯,骸榇俱无着耳。客居之士,所当痛心而镂骨矣。

    木商某 ( 出自《戒淫匯說》)

    嘉靖末,宜興節婦[02]

    陳氏,頗有姿色。一個木商看見,百般引誘,凜不可犯。

    於是在黑夜把木料搬到她家,告狀到官府誣陷女人是盜賊,又賄賂胥吏 [03]

    威逼

    侮辱,想盡詭計要使女人順從。陳婦日夜祈禱,一日夢神說:“已命黑虎來幫

    你了。”沒有多久,木商入山,有黑虎躍出,跳過幾人吞食了木商。

    【按】此等惡人,投身虎口,本不足惜。可憐的是他的白髮高堂[04]

    ,紅顏少婦

    在千萬裏外,哭望天涯,屍骨都無著落。客居外地的人,看到這種報應

    應當痛心刻骨了。

    王勤政(《感应篇图说》)

    滁阳王勤政,与一妇通,有偕奔之约,而虞其夫追及。未几,夫为妇所制

    而死。王骇,奔江山县,自谓可脱。饥投食店,业店者供二人食。王问故,曰:

    “顷有被发人随汝,非二人乎?”王知为怨鬼,诣郡自首而伏辜焉。

    【按】怨鬼既随,不能自主。其自首也,怨鬼有以使之也。

    01. 行商稱商,坐商稱賈(ɡǔ 骨)。

    02. 守貞節的女人。

    03. 胥吏,官府中辦理文書之類的小吏。

    04. 高堂,即父母。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4

    王勤政 ( 出自《感應篇圖說》)

    滁陽王勤政,與一婦人私通,有共奔之約,只是憂慮其夫追到。沒有多久,夫被婦謀殺。王害怕,逃到江山縣,自以為可逃脫。因饑餓投奔一飲食店,店

    小二提供兩份飲食,王問其故,回答說:“剛才有一個披頭散髮的人跟隨你,不是兩人嗎 ?”王知為怨鬼,只好報官自首而認罪。

    【按】怨鬼既隨,人不能自主。人能自首,是怨鬼使他這樣。

    麻村二人(《不可不可录》)

    麻村甲乙二人,居止不远。甲恋一孀妇,其妻怀恨。乙使己妻挑之,遂通焉。

    积久,乙妻亦恨。一夕甲在孀妇家,渴而趋归,至门首,忽闻乙与妻语,大怒。

    还至孀妇家,取斧而往。道经乙门,欲先淫其妻以报焉。乙妻亦怨夫之不归也,姑从甲意。时乙在甲家,度甲将归,私欲杀之,持斧立自门首。闻门内男子声,急叩门。甲持斧跃出,乙持斧砍入,暗中大叫。邻里执炬来劝。乙见奸夫即甲也,大惊,问甲曰:“汝何处得斧?”甲曰:“本欲断奸夫头,因污汝妻,姑饶汝命。”

    乙曰:“吾何曾奸汝妻?”甲指其斧曰:“此非我厨下缺柄斧乎?”乙语塞。

    众皆曰:“此天报也。”哗然而散。

    【按】淫人妻女,妻女人淫,与庆封之易内何异?〖庆封,春秋时齐国大夫,一度专权,嗜酒好猎,后被灭族。其易内事见于《左传》。〗

    麻村二人 ( 出自《不可不可錄》)

    麻村甲乙二人居住相距不遠。甲戀一寡婦,其妻懷恨,乙使己妻引誘甲妻,就私通。時間一久,乙妻也懷恨。一天晚上,甲在寡婦家,口渴而歸家,到門

    口,忽然聽到乙與妻子講話,大怒,回到寡婦家,取斧而往。途中經過乙家門,想要先姦淫其妻來報復。乙妻正怨恨丈夫不回,就順從甲意。這時乙在甲家,估計甲將回家,想要殺甲,就從甲家拿出一把斧頭站到自家門首等候甲的歸來。

    突然聽到屋內有男子聲,急忙敲門,甲持斧躍出,乙持斧砍入,暗中大叫。鄰

    裏舉起火把來勸。乙見姦夫即甲,大驚,問甲道:“你在什麼地方拿得斧?”甲說:

    “本來要砍你這姦夫的頭,因已汙你妻,姑且饒你命。”乙說:“我何曾奸你

    妻?”甲指他的斧頭說:“這不是我廚下的缺柄斧嗎?”乙無語可回。眾人說:“真

    是報應。”譁然而散。

    【按】淫人妻女,妻女人淫。

    戈阿己(目击其审单)

    康熙己酉,昆山戈阿己,淫一邱氏妇,时往焉。一日曰:“我杀汝夫,何如?”

    妇怒,止之。其夕竟操刀往,妻不觉。乘暗挥刃,适邱如厕,误伤其女。邱闻之官,戈戮于市。

    【按】奸人之妻,反恶其夫,只此一念,天网难逃。

    戈阿己 ( 目擊其審單 )

    康熙己酉,昆山戈阿己,姦淫一邱氏婦,常常前往。一天說:“我殺你夫,怎麼樣?”婦怒,阻攔他。這天晚上,戈竟然操刀前往,妻未發覺。乘黑揮刀,遇上邱上廁所,誤傷其女,邱告到官府,戈戮於市。

    【按】奸人之妻,反恨其夫。只此一念,天網難逃。

    南京工某(余成童时亲闻)

    康熙辛亥冬,南京有工某,僦居昆山,通于卖面之妻。夫觉之,迁避一村。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5

    未几,工亦迁至。一夕夫自外归,潜闻私语,密自开门,取面刀暗中斫之,正

    中其脑,连被捆榻下。夫以为死,叩邻取火,火至并杀其妻,而奸夫已失所在矣。

    明日有人报曰:“某处荻苇中有死人,血流遍体,但裹一湿棉被,冰结如胶。”

    视之,即工某也。相距里许,隔一大河,盖裹被渡河,冰水入脑而死者。

    【按】临白刃,至痛也。渡冰河,至寒也。暴尸骸,至羞也。别妻子,至惨也。

    而皆于淫念致之。所以《楞严经》云:“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南京工某 ( 我孩童時親聞 )

    康熙辛亥冬,南京有個工某,租居昆山。與賣面人的妻子私通,丈夫發覺,遷避一村。沒有多久,工也遷至。一天晚上,夫自外歸,聽到家內男女私語,悄悄地獨自開門,取出面刀在黑暗中斫人,正中姦夫之腦,連被捆在床下。夫

    以為死,喊鄰居取燈火,燈火到就殺妻子,而姦夫不知到哪裏去了。第二天有

    人報導:“某處荻葦中有死人,血流遍體,包著一床濕棉被,冰結如膠。”一看,就是工某,相距一裏左右,隔一條大河,工裹被渡河,冰水入腦而死。

    【按】臨白刃,至痛;渡冰河,至寒;暴屍骸,至羞;別妻子,至慘。而都起

    於淫念,所以《楞嚴經》說:“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张甫(万人目击)

    太仓张甫,素有淫掠之行,良家妇女亦间遭其污。后投郡城显宦家,势益横。

    康熙壬戌秋,被害者罗其恶事,控于军门。当事鞫得其实,拷掠备至,枷示阊门,限其绝命而后释。

    【按】余阊门目睹后,适梓人进此板书样,故并刊之。

    張甫 ( 萬人目擊 )

    太倉張甫,常有姦淫擄掠行為,良家婦女,也常被他姦污。後來投靠郡城

    顯宦家,更加囂張。康熙壬戌秋,被害者羅列他的惡事,向軍門 [01]

    控告。當事

    者審問屬實,嚴刑拷打,披枷帶鎖在大門口示眾,限其絕命。

    【按】我在大門目睹後,正逢此書已出樣版,故一併刊登。

    01. 明代對總督、巡撫的尊稱,清代對提督的尊稱。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6

    劝亲狎妓童者(共二则,皆戒) 妓女之流毒,甚矣哉!竭人精气,耗人货财,离人夫妇。朴者亲之而淫荡,智者恋之而昏迷。迎新送旧,藏垢纳污。此亦天下之至秽者也,而俗士甘之,奇已!至于龙阳〖指狎昵男宠〗,尤属多事。幸得为男矣,无可被污矣,乃于

    无可污之处,而必求其污之之道,岂非自寻烦恼耶?不知何人作俑,其习至今

    存也。洁白之士,宜并戒之。

    勸莫親近猥褻妓童 ( 共二則皆戒 )

    妓女的流毒,太厲害了。竭人精氣,耗人資財,離人夫婦。質樸的人一接

    近就會淫蕩,聰明的人一迷戀就會愚癡。迎新送舊,藏垢納污,這是天下最污

    穢的人,但俗人卻緊追不捨,太奇怪了。至於俊男,更屬多事,幸而為男,不

    能被汙了。竟然有人從無可汙之處,而必求可汙之道,難道不是自尋煩惱嗎!

    不知何人作俑,陋習流傳至今。潔身自好之士,要一併警戒。

    赵刘二子(都中竞传)

    宛平民赵林,与刘方远,饮妓家。妓之旧好王宗义至,刘殴之,立毙。闻

    于官,刘嘱妓诬供赵杀,赵抵死。一日刘方宴客,客忽揪其发,作赵声骂曰:“尔

    实杀人,嫁祸于我,我已诉阴司,摄汝辈矣。”未几,刘与娼俱死。

    【按】杨邦乂(yì)〖北宋抗金忠臣〗足不涉茶房酒肆,一日被友诱入妓馆,遂至焚衣自责。较之赵、刘,优劣何如!

    赵劉二子 ( 都中競傳 )

    宛平民趙林與劉方遠在妓家飲酒,妓的舊好王宗義到,劉方遠毆打他,當

    即死亡,被告到官府。劉囑咐妓誣供趙殺,趙抵死。一日劉方遠宴客,客人忽

    然揪住他的頭髮,作趙的聲音罵道:“本是你殺人,卻嫁禍於我,我已訴陰司,就要抓你了。”沒有多久,劉與娼都死亡。

    【按】楊邦乂(yì 義)從不涉足茶房酒肆,一日被友誘入妓館,就焚衣自責。

    較之趙劉,優劣何如?

    张崇义(友人目击)

    康熙辛亥,山西永宁州银匠张崇义,比〖比,亲昵〗一顽童武根耳子,寝

    食与俱。一日张醉,先就枕。根耳子见铺内有物,竟拉杀张,窃之而逃。时适

    五鼓,逃出东门,门尚未启,次早获之,拟斩立决。

    【按】俊童在家,每彰闺丑。张生之变,犹属意外耳。

    康熙辛亥,山西永甯州銀匠張崇義,親戀一個頑童叫武根耳子,寢食與共。

    一日張醉,先靠枕而睡,根耳子見鋪內有物,竟然殺死張,竊物而逃。這時正

    是五鼓,逃往東門,門還未開,次早抓獲,擬斬立決。

    【按】俊童在家,常出醜聞。張生之變,猶屬意外。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7

    劝悔过(共三则,各兼法戒) 邪淫之事,世人犯者甚多。虽一时不见恶报,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阴夺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于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更有自

    身暂脱,而报于子孙,今世未偿,而酬于来世者。譬如密罗之雀,处处无逃,亦如漏器之鱼,渐渐就死。今人举足动步,皆临暗厕深坑,恬不知畏,一旦业

    报到来,手脚忙乱,如落汤螃蟹,嗟何及哉?普劝世人,早自觉知,生大恐怖,发大羞惭,起大勇猛,于佛菩萨前,一一忏悔。则罪从心起,还从心灭,积德既久,自可挽回。若欲超出三界,又当发菩萨誓愿,愿未来世,度尽一切众生,所有

    淫业罪报,尽行救拔,使彼莲华化生,不由胎狱。则不惟恶业消除,抑且获福

    无量。故《涅槃经》云:“譬如氎华〖氎(dié)华,棉花〗,虽有千斤,终不

    能敌真金一两。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咸味。”屠刀放下,还同不坏之身。

    水底回头,便立菩提之岸。火急进步,时不待人。若智若愚,皆当自勉。

    勸悔過 ( 共三則各兼法戒 )

    邪淫之事,世上很多人觸犯,雖一時不見惡報,但冥冥之中,或者漸漸地

    消除他的福報,或者悄悄地奪去他的壽年,或者科考除名,或者死於蛇虎、刀兵、國法、水旱等,還有自身暫脫,而報於子孫,今世未償,而酬于來世。譬如密

    羅之雀,處處無逃;又如漏器中魚,漸漸就死。

    今人舉足動步,都面臨暗廁深坑,但人卻無動於衷,無所忌憚。一旦業報到來,手腳忙亂,如落湯螃蟹,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普勸世人,早自覺悟,生大恐怖、發大羞慚、起大勇猛。在佛菩薩前,一一懺悔,則罪從心起,還從心滅,積德既久,自可挽回。

    若要超出三界,又當發菩薩誓願,願未來世度盡一切眾生,所有淫業罪報,盡

    行救拔,使彼蓮花化生,不由胎獄,那麼不但惡業消除,而且獲福無量。故《涅

    槃經》說:“譬如氎[01]

    花,雖有千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鹹味。屠刀放下,還同不壞之身;水底回頭,便立菩提之岸。”當勤精進,時不待人,無論賢愚,都當自勉。

    洪焘(《迪吉录》)

    明洪焘,文忠公次子也。一日如厕,被亡仆拉至阴府,见一贵人中坐,绯衣、绿衣者左右侍立。洪以前程为问,绿衣者出一册于袖中,其字如蚊,己名下不

    能尽阅,后注云:“合参知政事,以某日污室女某,降秘阁修撰、转运副使。”

    洪悚然泪下。绿衣者曰:“但力行善事,犹可挽回。”既苏,已死三日,遂勇

    于为善。后公以秘撰两浙漕召,甚恐,竟无恙。以上寿终,官至端明殿学士。

    【按】最易犯者,莫如媵婢,岂知折福乃尔哉?慎之慎之。

    洪燾 ( 出自《迪吉錄》)

    明洪燾是文忠公的次子。一日上廁所,被亡僕拉至陰府,見一貴人坐在正

    中,紅衣綠衣者左右侍立,洪問自己的前程,綠衣者從袖中拿出一冊,其字如

    蚊,己名下不能盡閱,後面注道:“合參知政事,以某日汙室女某,降秘閣修撰,轉運副使。”洪悚然淚下,綠衣者說:“只要力行善事,猶可挽回。”蘇醒後,已死三日。從此勇於為善,後公任命為秘閣修撰兩浙漕召,很恐懼,竟然安然

    無恙,以高夀終。官至端明殿學士。

    01. 氎(dié疊),西國木綿花如柳絮,此國人以它撚紗織布,故氎為細棉布。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8

    【按】最易引起淫心莫如媵婢,豈知折福如此啊,慎之慎之!

    项梦原(《知非集》)

    北直项梦原,原名德棻(fēn)。梦己中辛卯乡科,以污两少婢削去,遂誓

    戒邪淫,力行善事。刻《金刚经》,岁施之。后梦至一所,见黄纸第八名为项姓,中一字模糊,下为“原”字,因易名“梦原”。壬子乡试,中二十九名。己未会试,中第二名。心甚疑之。及殿试,二甲第五,方悟合鼎甲之数〖科举制度,殿试

    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恰是第八,而榜纸实黄也。后官至副宪。

    【按】戒淫,善矣。并流通内典,善之善者也。奚但灭罪哉?

    項夢原 ( 出自《知非集》)

    北直項夢原,名德棻(fēn分),夢見自己考中辛卯鄉科,因為淫汙兩少年

    女婢削去。從此發誓戒邪淫,力行善事。刻《金剛經》佈施。後來夢至一所,見黃紙第八名為項姓,中一字模糊,下為“原”字。醒後就改名為“夢原”。

    壬子鄉試中二十九名,己未會試中第二名,心很疑惑。等到殿試,二甲第五,才悟合鼎甲之數恰是第八,而榜紙實黃。後來官至副憲。

    【按】戒淫已經是善了,又流通佛典,是善上加善了,難道僅僅只是滅罪嗎 ?

    田某(《不可不可录》)

    明季田某,丰姿俊雅,妇人往往奔之,田心知其非而不能戒。读书于南山寺,见神人白日告之曰:“汝有大福,因花柳多情,削去殆尽。若自今改过,犹不

    失为进士、御史。”田急猛省忏悔,其爵果如神言。

    【按】《解脱要门》云:“若忏悔淫业,须观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灭。”

    犯淫戒者,不可不知。

    田某 ( 出自《不可不可錄》)

    明季田某,豐姿俊雅,婦人常常私奔他。田心知不對卻不能戒。在南山寺

    讀書,看見神人白日告他說:“你有大福,因風流多情,削去將盡,若從今以

    後改過自新,尚不失為進士禦史。”田趕緊猛省懺悔,其結局果如神言。

    【按】《解脫要門》說:“若懺悔淫業,須觀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滅。”犯

    淫戒者不可不知。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39

    劝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则,皆戒) 《华严经》云:“邪淫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者妻不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属。”《罪福报应经》云:“淫人妇女者,死

    入地狱,男抱铜柱,女卧铁床。从地狱出,常生下处,堕鸡鸭中。”虽然,此

    犹泛言淫业也。若乃至亲尊长、僧尼净众,而有烝秽染污,则名根本重罪,死

    堕无间地狱,屠割烧磨,无暂停息。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复坏,更寄他方。

    具如经说,言之可畏。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虽无其事,而有其心,亦名

    为犯。须知此人三寸气断,必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宜乘康健之

    时,于三宝前,苦切忏悔,誓度十方一切众生,使彼皆出三界,我然后方成正

    觉。则虽有定业,自然消除。昔阿阇世王,犯大逆罪,以忏悔恳切故,在地狱

    中,不过如世间牢狱五百日苦(详《菩萨本行经》)。足见忏悔功德,不可思议。

    倘然一日因循,难免长劫苦楚。

    勸犯根本重罪者 ( 共三則皆戒 )

    《華嚴經》說:“邪淫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屬。”《罪福報應經》說:“淫人婦女者,死

    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從地獄出,常生下處,墮雞鴨中。”這還是針

    對一般情況來說的。若淫汙尊長、僧尼淨眾,就叫作根本重罪,死墮無間地獄。

    屠割燒磨,沒有一刻停息。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複壞,更寄他方。詳如經說,說出可怕。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雖無其事,而有其心,也名為犯。須知

    此人三寸氣斷,必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要乘康健之時,於三寶前,苦切懺悔,誓度十方一切眾生,使之都出三界,我然後才成正覺。那麼雖有定業,自然消除。從前阿闍世王[01]

    ,犯大逆罪,因為懺悔懇切,故在地獄中,不過如

    世間牢獄五百日苦(詳見《菩薩本行經》)。足見懺悔功德,不可思議。如果一

    日疏忽拖延,難免長劫苦楚。

    朱公取卷(本房吴履声述)

    宿松令朱维高,康熙己酉,入江南内帘,取中一卷。夜梦鬼曰:“此人不可中。”

    因手书一“淫”字。问其详,曰:“此人奸继母之女,已干天谴。”次日偶忘其梦,以此卷呈,主试者大加称赏,忽以笔抹“险阻”二字。朱禀云:“中卷内有此

    字者甚多,似不应抹。”主试者悔之,命朱洗去。及洗,而墨迹溃透数层矣,忽忆前梦,遂决意摈去。

    【按】北俱卢洲,当男女会合时,同至树旁,树枝四面垂下,自然得诸卧具。

    若此女系母姨姊妹,树枝不垂。强意污之,树即枯死(出《起世因本经》)。

    可见骨肉之间,大犯天忌,摈出孙山,未足以惩其罪也。

    朱公取卷 ( 本房吳履聲述 )

    宿松令朱維高,康熙己酉,入江南作內簾 [02]。取中一卷,夜夢鬼說:“此

    人不可中。”因手書一“淫”字。問其詳情,說:“此人奸繼母之女,已觸犯

    上天。”第二天日偶然忘其夢,以此卷呈上,主試者大加稱賞,忽用筆抹“險阻”

    01. 國王名,是佛住世時摩竭陀國的統治者,為太子時,聽惡友提婆達多的話,幽困父王頻毗娑婆。即位後,併吞小國,威震四鄰。但因害父罪,遍體生瘡,至佛所懺悔,痊癒後,即皈依釋尊,為佛門有力的護法。

    02. 科舉時代鄉試和會試時,閱卷的試官叫作內簾。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0

    二字,朱稟道:“中卷內有此字者很多,似不應抹。”主試者後悔,命朱洗去。

    一洗,墨蹟浸透數層了。忽憶前夢,就決意除名。

    【按】北俱盧洲,當男女會合時,同至樹旁,樹枝四面垂下,自然得到各種臥具。

    若此女系母姨姊妹,樹枝不垂,強意汙之,樹即枯死。(出《起世因本經》)

    可見骨肉之間,大犯天忌,名落孫山,不足以懲其罪。

    许兆馨(《感应篇说定》)

    晋江许兆馨,戊午孝廉也,往福宁州,谒本房座师。偶过尼庵,悦一少年尼,挑之不从,遂以势胁之,强污焉。次日无故发狂,嚼舌两断而死。

    【按】此是华报,果在地狱。

    許兆馨 ( 出自《感應篇說定》)

    晉江許北馨,戊午孝廉 [01]

    ,往福寧州,拜會本房座師,偶然經過尼庵,戀

    一個少年尼姑,挑逗不從,就以勢威脅,將她強姦。第二天無故發狂,將舌頭

    咬斷而死。

    【按】此是花報[02]

    ,果報在地獄。

    进香舟人(姑苏同进香者述)

    顺治初年,有夫妇进九华香,夜宿舟中。有人窥其妻美,夜半诈为夫而淫之。

    次早方觉,惭而缢死。夫大痛,买棺殡于道,朝礼毕,载其柩归。至家,则其

    妻先在焉,骇以为鬼。妇曰:“汝送我先归耳。”夫益骇,发棺视之,则死者

    乃同舟人也,项上有索,如缢死状。由是远近传播,朝礼者益加严肃。

    【按】进香之人,定系信善男女,报之所以速而奇也。

    進香舟人 ( 姑蘇同進香者述 )

    順治初年,有夫婦上九華山進香,夜宿舟中,有人窺其妻美,夜半偽裝為

    夫而姦淫她,第二天早晨婦才發覺,慚愧而吊死。夫極其痛苦,買棺材安放於

    道旁,朝禮完畢,載柩回家,一到家中,他的妻子已先到了,夫驚駭,以為是

    鬼,婦說:“你送我先回了。”夫更加驚駭,打開棺材一看,則死者是同舟人。

    項上有索,如吊死的樣子。因此遠近傳播。朝禮者更加嚴肅。

    【按】進香之人,定系善男信女,所以報應如此快而奇。

    01. 孝廉,這裏是“舉人”的意思。

    02. 華者喻也。又假之義也。如人為獲果實而植樹,正得其果實,兼可得華,華即華報也。如此眾生植善惡之業因,正報其業因之結果曰果報。又稱實

    報正報。附隨其實報正報而得之假果名華報。例如不殺之因,遠感涅盤之果,謂之實報,因之而得長壽,是即華報也。智度論十一曰:“如人求蔭故種樹,求華或求果故種樹,佈施求報亦複如是。今世後世樂如求蔭,聲聞辟支佛

    道如華,成佛如果。”往生要集上末曰:“應知念佛修善為業因,往生極

    樂為華報,證大菩提為果報,利益眾生為本懷。”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1

    劝发心出世(引经十则,八法二戒) 昔世尊在祇园精舍,有四比丘,共论世间何者最苦。一言淫欲,一言饥渴,一言瞋恚,一言惊怖,共诤不止。佛言:“汝等所论,未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瞋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出《法

    句经》)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爱男子。有男子之身,即爱女人。败

    名丧节,损福削寿,靡不由之。纵或矢贞守操,现享富贵,而享富贵时,必造

    恶业,一日行凶,万劫受报,所得不偿所失。即或享福之时,又修善业,直至

    生天,而天福一尽,复入轮回。所以经云:“转轮圣王,王四大天下,飞行自在,福尽还作牛领中虫。”则知业缘福报,总归堕落之因。地狱天宫,尽是轮回之处。

    若不发出世之心,趣菩提之路,而徒屑屑焉今日修善,明日改恶,转轮于三途

    八难,非所望于血性男子也。虽然,曲高者,和自寡,此言可为知者道。

    勸發心出世 ( 引經十則八法二戒 )

    從前世尊在祇園精舍,有四位比丘,共同討論世間什麼最苦,一說淫欲,一說饑渴,一說瞋恚,一說驚怖,爭論不止。佛說:“你們爭論,都未看到苦

    的本質。天下之苦,莫過有身,饑渴瞋恚色欲怨仇,都因有身。身是眾苦之本,禍患之源。”(出自《法句經》) 即如淫欲一事,有女人之身,即愛男子;有男

    子之身,即愛女人。敗名喪節,損福削壽,無不從此身而來。即使矢志堅守貞

    操,現享富貴,而享富貴時,必造惡業,一日行兇,萬劫受報,所以得不償失。

    即使享福之時,又修善業,直至生天,而天福一盡,再入輪回。所以經說:“轉

    輪聖王,統治四大天下,飛行自在,福盡還作牛領中蟲。”則知業緣福報,總

    歸墮落之因;地獄天宮,儘是輪回之處。若不發出世之心,走菩提之路,得過

    且過,今日修善,明日改惡,轉輪於三途[01]

    八難[02]

    ,就不是男子漢大丈夫。曲

    高和自寡,相信此言則可為知音。

    如来降诞(《释迦如来谱》。

    此条虽无与乎戒淫,然欲为下文张本,不得不述应化原由,庶使一段大事

    因缘不至泯没耳。)

    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无量劫前,已经成道。为欲救度众生故,分身无数,处处示现降生耳。即以此土释迦言之,即天竺国净饭王之太子也。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宫,名善慧菩萨。时天竺国有圣王,名净饭王,圣后名摩耶夫人,皆

    过去古佛,现身为国王国母。菩萨即乘六牙白象,腾空入夫人右胁,圣母即觉

    身体安乐,如服甘露。智慧辩才,应时具足。诸天妙膳,自然而至。将及弥月,圣母引诸宫女,游于园中。偶举右手,攀波罗叉树枝。太子于右胁忽然而生,放大光明,遍照天地,万天圣众,赞叹欢喜。地上忽涌香水二池,一冷一热,浴太子身。又虚空中九龙吐水以应之,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忉利天王以天衣承

    01. 即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02. 八個見聞佛法有障礙的地方和情形,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此中地獄餓鬼畜生屬三惡道,因業障太重,很難見聞佛法;北俱盧洲人,福分很大,但不曉得佛法,故

    不能了生脫死;無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那裏的人也是不能了生脫死;

    患了盲聾瘖啞的人,自然見聞不到佛法;世智辯聰是世人仗著小聰明,不

    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譭謗佛法;生在佛出世前或是佛涅槃後,都見不到

    佛和聽不到佛法。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2

    接。尔时太子,各于方面,自行七步,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净饭

    王坐宝殿上,适议国政。忽闻大臣击欢喜鼓,奏诞圣子。欲以宝辇,载之入宫。

    毗首羯磨天化作七宝车,四大天王为之御,诸天于虚空中烧微妙香,供养太子。

    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此其大略之毫末也,详在大藏诸经,不可殚述。

    如來誕生 (《釋迦如來譜》)

    (此條雖與戒淫無關,但要為下文張本,不得不述應化原由。要使一段大

    事因緣,使眾生明白。)

    本師釋迦牟尼佛,於無量劫前,已經成道。因為想要救度眾生的原故,分

    身無數,處處示現降生。即以此土釋迦來說,就是天竺國淨飯王太子。未降生

    前,在兜率天宮,名善慧菩薩。當時天竺國有聖王,名淨飯王,聖後名摩耶夫人,都是過去古佛,現身為國王國母。菩薩即乘六牙白象,騰空入夫人右脅,聖母

    即覺身體安樂,如服甘露,智慧辯才,應時具足,諸天妙食,自然而至。將要

    滿月。聖母帶領宮女游于園中,偶舉右手,攀波羅叉樹枝,太子在右脅忽然而生,放大光明,遍照天地。萬天聖眾,讚歎歡喜。地上忽湧出香水二池,一冷一熱,沐浴太子之身。虛空中又有九龍吐水以呼應。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忉利天王用

    天衣承接。此時太子,面向四方,自行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時淨飯王坐在寶殿上,正在議論國政,忽然聽到大臣擊歡喜鼓,上奏聖子誕生,要以寶車載入。當時毗首羯磨天,化作七寶車,四大天王駕車,諸天在虛空中

    燒微妙香,供養太子。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此其大略情景。詳在大藏諸經,難以述盡。

    不染世缘(《佛本行经》及《过去因果经》)

    尔时净饭王,聘耶输陀罗为太子妃,具足姻礼。复增二妃,一名瞿夷,二

    名鹿野,即为三妃。起三宫殿,采女三千,侍御太子。第一宫采女,当于初夜。

    第二宫采女,当于半夜。第三宫采女,当于后夜。宫中复奏千万音乐,昼夜不绝。

    尔时太子,恒与其妃,行住坐卧,无有世俗之意。于静夜中,但修禅观,未尝

    与妃有夫妇之道。

    不染世缘 (《佛本行經》及《過去因果經》)

    那時淨飯王,聘耶輸陀羅做太子妃,完成婚禮,又增二妃,一名瞿夷,二

    名鹿野,即為三妃。建起三座宮殿,有美女三千,侍奉太子。第一宮美女,初

    夜值班,第二宮美女,半夜值班,第三宮美女,後夜值班。宮中演奏千萬音樂,晝夜不絕。此時太子常與妃子,行住坐臥,無有世俗之意,於靜夜中勤修禪觀,未曾與妃有夫婦之道。

    菩萨降魔(《观佛三昧海经》)

    魔王波旬,见太子勇猛修行,欲败其道,遍集天兵、毒龙恶鬼,诣太子所,刀轮火箭,四面云集。太子入慈心三昧,不能为害。波旬大怒,复遣三女,天

    冠缨络,容仪晃耀,乘七宝车,安施宝帐,无量玉女,各奏天乐,身中毛孔,皆出妙香。至太子所,下车合掌,安详徐步,礼敬太子。手执宝器,盛天甘露,献太子言:“太子生时,万神侍卫,何弃天位,来此树下?我是天女,六天无

    双,愿以微身,奉上太子,乞遂下情。”尔时太子,身心不动,但以眉间白毫,旋向三女。三女自见身内脓血涕唾、九孔筋脉、大肠小肠、生脏熟脏,其间各

    有无量诸虫,宛转游戏。三女尔时,即便呕吐。又见自首,一化为蛇,一化为狐,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3

    一化为狗。背上负一老母,发白面皱,犹如僵尸。胸前复抱一死小儿,六窍流脓。

    三女惊怖,匍匐而去。

    菩萨降魔 (《觀佛三昧海經》)

    魔王波旬見太子勇猛修行,想要破壞。聚集天兵,毒龍惡鬼,來到太子住

    所,刀輪火箭四面雲集。太子入慈心三昧,不能被害。波旬大怒,又派遣三女,天冠纓絡、儀態萬千,乘七寶車,安施寶帳,無量玉女各奏天樂,身中毛孔飄

    出妙香,來到太子處,下車合掌,安詳慢步,禮敬太子。手拿寶器,盛滿甘露,獻與太子,說:“太子生時,萬神侍衛,為何拋棄天位,來此樹下?我是天女,六天無雙,願以微身,敬奉太子,懇請領情。”此時太子身心不動,只用眉間

    白毫旋向三女。三女自見身內:膿血唾液、九孔筋脈、大腸小腸、生髒熟髒,其中各有無量諸蟲,宛轉遊戲。三女此時即便嘔吐。又見自己之首:一化為蛇,一化為狐,一化為狗。背上負一老母,發白麵皺,猶如僵屍。胸前複抱一死小兒,六竅流膿。三女驚怖,匍匐而去。

    丑诃美女(《杂譬喻经》)

    佛世一婆罗门,生女端正,艳丽无双。乃悬金于外,募有能诃我女为丑者,当与之金。九十日内,竟无应者。引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甚丑,无有一

    好。”阿难白佛言:“此女实好,而佛言恶。”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耳鼻舌亦尔。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著细滑、手喜盗财,如此之者,皆不好也。”

    丑诃美女 (《雜譬喻經》)

    佛在世時,有一個婆羅門生了一個非常端正豔麗的女兒,他就懸金獎賞能

    把他女兒罵為醜惡的人。九十天內,沒有人敢來應試。把女子帶到佛哪裏,佛

    就訶斥說:“這個女子很醜,沒有一點好的地方。”阿難說:“這個女子實在

    長得好,為什麼說她醜呢?”佛說:“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睛,耳朵不聽

    邪聲,才是好耳朵,舌不貪味,才是好口,身體不接觸細滑,才是好身體,手

    不偷盜財物,才是好手。現在這個女子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觸細滑,手喜偷盜財物,難道能說她好嗎?”

    佛破男欲(《出曜经》)

    拘睒弥国,有摩因提,生女端正,将诣佛所,愿给箕帚。佛言:“汝以女

    为好耶?”曰:“从头至足,周旋观之,无不好也。”佛言:“惑哉肉眼!吾

    观从头至足,无一好也。汝见头上有发,发但是毛,象马之尾,亦皆尔也。发

    下有髑髅,髑髅是骨,屠家猪头,骨亦皆尔。头中有脑,脑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者。目者是池,决之纯汁。鼻中有涕,口但有唾。腹脏肝肺,皆尔腥臊。肠胃膀胱,但盛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筋挛皮缩,但恃气息

    以动作之。譬如木人,机关作之,作之既讫,解剥其体,节节相离,首足狼籍。

    人亦如是,好在何处?”

    佛破男欲 (《出曜經》)

    拘睒彌國有個叫做摩因提的,生了一個端正美麗的女兒,將要獻給佛陀,打掃內外。佛說:“你以為女兒長得好嗎?”他回答說:“從頭至足,全身觀察,沒有哪處不好。”佛說:“糊塗啊!肉眼欺騙了人。人從頭至足,仔細觀察,沒有一處是好的。你看見頭上有發,發就是毛,象馬的尾巴都是這樣。發下是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4

    頭骨,頭骨就是骨頭組合,殺了的豬頭也是這樣。頭中有腦髓,腦髓就象泥巴,臊臭難聞,掉到地上,腳都不敢踩。眼睛是水池,取下來都是水汁。鼻中有鼻涕,口裏有唾液。腹藏肝肺,都很臊腥。腸胃膀胱,盛滿屎尿。四肢手足,骨骨相拄。

    筋攣皮縮,全靠氣息。行動起來,好像木人,機關操作,停止不動。解剖身體,節節相離,首足狼籍。人就是這樣,有什麼好看的地方呢?”

    佛破女欲(《摩邓女经》)

    佛告摩邓女〖又作摩登伽女,曾以幻术迷惑阿难〗:“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耳,爱阿难行步。”佛言:

    “眼中但有泪,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尿,臭处

    不净。其夫妻者,便有恶露。恶露中便生儿子。已有儿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于是身中,有何所益?”

    佛破女欲 (《摩鄧女經》)

    佛告摩鄧女:“你愛阿難什麼地方?”女說:“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行步。”佛說:“眼中只有淚、鼻中只有涕、口

    中只有唾、耳中只有垢、身中只有屎尿,臭處不淨。一成夫妻,便有惡露,惡

    露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便有哭泣。在此身中,有何

    可愛 ?”

    目连却妇(《禅秘要经》)

    长老目连,得罗汉道。本妇〖出家前之妻〗欲从之,盛服庄严,欲坏目连。

    目连即说偈言:“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缠裹,不净内充满,无一是好物。我心

    如虚空,一切无所著,正使天欲来,不能染我心。”

    目連却婦 (《禪秘要經》)

    長老目連,得羅漢道。本婦欲從之,盛服莊嚴,欲壞目連。目連即說偈道:“你

    身骨架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內充滿,無一是好物。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

    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沙弥守戒(《贤愚因缘经》)

    佛世安陀国有优婆塞,供养一比丘、一沙弥,日日馈膳。一日举家出门,独存十六岁幼女,容貌无双,偶忘馈膳。食时既至,比丘遣沙弥自取。女闻叩门,知为沙弥,喜而延入,倍现淫态,谓沙弥言:“吾家财宝,其数无量,若遂我愿,当为汝妇。”沙弥自念:“我有何罪,遇此恶缘?宁丧身命,终不破戒。若欲

    逃去,彼必牵住,路人见之,反取污辱。”乃方便告云:“汝可闭门,我入一房,暂停须臾,当即如愿。”女出闭门。沙弥入室,见一剃刀,心甚欢喜,乃脱衣

    服,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处,涕泣发愿:“我今不破佛菩萨戒,及和尚

    戒,自舍身命。愿我世世生生,出家修道,究竟成佛。”遂自刎死,流血滂沱。

    其女见之,欲心顿息,大生悔恨,自断其发。父适归家,叩门不启,使人逾入,见女如是,骇问其由。女默不答,心自思惟:“若以实对,甚可羞惭。若言沙

    弥辱我,必堕地狱,受苦无极。”展转熟思,即以实告。父因入房,合掌作礼。

    国王闻之,礼拜赞叹。见闻者,皆发菩提之心。

    沙彌守戒 (《賢愚因缘經》)

    佛世安陀國有位優婆塞[01]

    ,供養一比丘、一沙彌,天天送食。一日全家出門,01. 華譯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男安 士 全 書 白 話 解

    安

    欲

    海

    回

    狂

    安

    法 戒 安

    45

    獨存十六歲少女,容貌無雙,偶忘送食,食時已到,比丘派沙彌自取。少女聽

    到敲門,知是沙彌,喜而引入,倍現淫態,對沙彌說:“我家財寶,其數無量。

    若順從我願,就做你的妻子。”沙彌心想:“我有何罪,遇此惡緣;寧喪身命,終不破戒;若要逃走,她必牽住;路人看見,反取污辱之名。就想一法,告女說:

    “你可關門,我進入一房暫停一會,當即如你願。”女出關門,沙彌入室,見

    一剃刀,心生歡喜,就脫下衣服,合掌跪向拘屍那城,佛涅槃處,涕泣發願:“我

    今不破佛菩薩戒及和尚戒,自捨身命,願我世世生生,出家修道,究竟成佛。”

    就自刎而死,流血滂沱。少女一見,欲心頓息,大生悔恨,自斷其發。父親回家,敲門不開。派人爬進去,見女如此情狀,驚問原由。女默不作聲。心中思想:“若

    講實話,太可羞愧;若說沙彌辱我,必墮地獄,受苦無盡。”輾轉思量,即告

    實情。父就入房,合掌作禮。國王聽到這件事,禮拜讚歎。見聞者都發菩提之心。

    抱眠罪果(《僧护经》)

    僧护比丘,从龙宫出,经历一处,备见种种可畏之事。殿堂壁柱,及诸器皿,皆血肉所成,火烧受苦,共有五十六事(详在经中)。内有二沙弥,眠卧相抱,猛火烧身,苦不休息。出问世尊,世尊一一答之(详在经中)。又云:“汝见

    二沙弥者,是地狱人。迦叶佛时,是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卧,故入地狱。

    火烧被褥中,相抱受苦,至今不息。”

    抱眠罪果 (《僧護經》)

    僧護比丘,從龍宮出,經過一地,詳見種種可畏之事:殿堂壁柱,及各器皿,都是血肉所成,火燒受苦,共有五十六事(詳在經中)。其中有二沙彌,眠臥相抱,猛火燒身,痛苦無窮。出來後問世尊,世尊一一回答 ( 詳在經中 ),又說:“你

    看見的二沙彌,是地獄中人。迦葉佛時是出家人,共一被褥,相抱眠臥,故入地獄,火燒被褥中,相抱受苦,至今不息。”

    业识化虫(《法句喻经》)

    佛世有清信士,供养三宝。临终之时,其妻在傍,悲伤痛苦。夫闻哀恋,即时命终,魂神不去,在妇鼻内,化作一虫。时有道人,见妇哀哭,善言劝谕。

    其妇尔时,涕泪交出,虫便堕地。妇见而惭,欲以脚蹈。道人急告曰:“止止,莫杀,是汝夫君!”妇曰:“吾夫奉经持戒,精进难及,何缘为此?”道人曰:“因

    汝恩爱,临终哭泣,动其恋慕,故堕虫身。”道人为虫说法,虫闻忏悔,命终生天。

    【按】临命终时,最为要紧。一念偶错,前功尽弃,慎之。

    業識化蟲 (《法句喻經》)

    佛世有清信士[01]

    ,供養三寶。臨終之時,其妻在傍,悲傷痛苦,夫聽後哀戀,即時命終,神識不去,在婦鼻內,化作一蟲。這時有位道人,見婦哀哭,善言勸慰。

    婦人此時,涕淚交出,蟲便落地,婦見而生慚愧,想要腳踩。道人急告說:“停!

    停!莫殺,是你的夫君!”婦說:“我夫奉經持戒,精進難比,為何如此?”道

    人說:“因你恩愛,臨終哭泣,動其戀慕,故墮蟲身。”道人為蟲說法,蟲聽

    後懺悔,命終生天。

    【按】臨命終時,最為要緊。一念偶錯,前功盡棄。慎之。

    居士,為四眾或七眾之一。

    01. 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清淨信心的男子,梵語叫做優婆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651KB,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