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080
爱情心理学.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7日
第1页
第6页
第15页
第27页
第42页
第123页

    参见附件(4205KB,196页)。

     爱情心理学是作家莎伦·布雷姆写的关于爱情心理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如何了解亲密关系,相互吸引,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各方面恋爱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

    爱情心理学内容简介

    为了能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我们专门对原书内容进行了精简改编,并特别邀请着名漫画作家、对“两性关系”有深刻见解的钱海燕女士为此书配画了插图,重新设计编排,命名为《爱情心理学》。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爱情”所面临的挑战?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没有真正的爱?关于爱情,他(她)的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爱需要品味,爱需要思考,爱更需要运用智慧。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其实就是一本典型的“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着作。作者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传播学、家政学等学科近几十年爆炸式的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因此远远突破了通俗心理学中将男女看做“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庸俗观点和肤浅见解。阅读本书可能只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但其中的某些内容也许能使你受益终身。

    爱情心理学作者简介

    莎伦·布雷姆(Sharon S.Brehm),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硕士,杜克大学心理学博士,以社会心理学和亲密关系方面的研究着称,就此主题撰写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章。 罗兰·米勒(Rowland S.Miller),是Sam Houston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从事亲密关系课程的教学超过25年,获得2008年国际关系研究学会的教学奖。 丹尼尔·珀尔曼,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教授,从事家庭问题研究长达30年,曾经担任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主席。 插图作者: 钱海燕,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着名漫画作家。《小女贼》系列等数十种绘本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钱海燕的作品妩媚俏皮、亦庄亦谐,评论家称之为“简笔浮世绘—拈花微笑,飞叶伤人,既有禅趣,亦含杀机。”

    爱情心理学章节目录

    第1章理解亲密关系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的变化

    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成长与经历的影响

    个体差异的影响

    自我概念差异

    人类进化的影响

    亲密关系带来的烦恼

    第2章相互吸引

    只有接近,才能喜欢

    距离是有成本的

    熟识导致更加喜欢

    接近也会产生不利作用

    外表吸引力

    对美貌的偏见

    谁漂亮

    进化决定美貌标准

    文化的作用

    什么人更在平美貌

    美貌的好处及交往中的代价

    般配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

    哪方面的相像才会彼此喜欢

    相反也有吸引力吗

    “对立”也可能吸引

    为什么相像县有吸引力

    喜欢我们得不到的人

    第3章印象管理

    第一印象

    认知的力量

    将伴侣理想化

    归因的过程

    不同的观念及其后果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策略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你了解自己的伴侣吗

    了解

    动机

    伴侣的可认知性

    知觉者的能力

    知觉者的影响

    第4章交流

    韭语言交流

    韭语言交流的组成

    韭语言敏感性

    韭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语言交流

    自我表露

    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交流不当及应对

    交流不当

    说我们想说的

    积极倾听

    保持礼貌和冷静

    尊重和确认

    第5章投入与回报

    社会交换

    回报与成本

    比较水平

    替代选择

    关系的四种类型

    随时间变化的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

    关系中的成本与回报

    回报须太于成本

    随时间流逝的回报和成本

    我们真的这样贪婪吗

    相互依赖的本质

    欲取先子

    公平关系

    第6章友谊

    友谊

    友谊是什么

    友谊的规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友谊

    春期友谊

    中年期友谊

    老年期友谊

    友谊的性别差异

    友谊的个体差异

    第7章爱情

    爱情简史

    爱情的类型

    爱情三元理论

    浪漫、富有激情的爱

    友伴之爱

    爱的类型

    爱情的个体差异

    依恋类型

    随年龄变化的情感

    男性和女性对爱的不同理解

    我们可以爱多久

    为什么浪漫不能持久

    让爱更持久

    第8章性

    性态度

    对随意性行为的态度

    对同性恋的态度

    性态度上的文化差异

    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

    性生活频率

    一去一妻与婚外性关系

    避孕和预防性痘

    性满足

    性生活频率和性满意度

    性与关系满意度

    交换理论与性满意度

    性交流

    交流的欲望

    性交流和性满足

    性侵犯

    第9章嫉妒、欺骗和背叛

    嫉妒

    嫉妒的西种类型

    谁更容易嫉妒

    谁令我们嫉妒

    是什么让我们嫉妒

    对嫉妒的反应

    欺骗

    亲密关系中的说谎

    蓝言与说谎者

    如何察觉伴侣的欺骗行为

    背叛

    背叛的个体差异

    背叛的西面性

    应对背叛

    第10章权力

    权力和社会交换

    权力的来源

    权力的类型

    权力的表达过程

    权力的结果

    权力和人格

    亲密关系中的权力

    性别刻板印象

    第12章分手与离婚

    不断变化的离婚率

    离婚的盛行

    为什么离婚率上升了

    高婚的预测指标

    影响离婚的三个主要因素

    与离婚有关的其他因素

    离婚之路

    分手的步骤

    分王和离婚的后果

    分开之后的关系

    父母离异的孩子

    爱情心理学截图

    内容提要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作者不仅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

    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

    果,而且把社会学、传播学、家政学等领域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也融入

    本书,总结出人们在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嫉妒、背叛、离

    婚、孤独等各个方面的行为特点。

    本书突破了通俗心理学对两性感情的肤浅总结,更超越了“男女来自不

    同星球”的刻板比较,每一种视角和每一个观点都有助于你更加深刻地

    理解爱情。由著名漫画作家钱海燕提供的插画,更能使你在轻松和愉悦

    欣赏图画的过程中,深刻思考和咀嚼爱情的真谛。

    在当今纷繁多变的世事中,“爱情”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独身主

    义、网恋、婚外恋、一夜情、婚前性行为、堕胎、离婚、单亲家庭。应

    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的爱情吗?

    爱需要品味,爱需要思考,爱更需要运用智慧。

    序一

    我们中国人往往自诩为“关系专家”,也以善于巧妙运用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著称于世界。然而,当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考虑“关系”的实证问题时,我们便茫然了。

    不过,在关系科学上的无知不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就以爱情为例吧,虽然数不胜数的诗人和作家或热情讴歌赞美,或理性分析批判,总结出

    一个又一个爱情真谛,但我们对这个奇妙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理解得

    似乎并不深刻。是性格相似的人容易相互吸引,还是性格互补的人更容

    易坠入爱河呢?是不是女人比男人更爱嫉妒?男人真的来自火星、女人

    真的来自金星吗?所有这些问题都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研究有着

    密不可分的联系。

    过去的20年间,社会心理学从单纯地关注认知、思维、决策等理性过程

    逐渐扩展到人类的情感、关系等感性课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家在过去20年关于情感和关系的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和进行的科学

    论证,可能已经超越了我们中国两千年来在“爱情”这个问题上的分析和

    判断。另外,亲密关系研究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挑战是,由这个研究课

    题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断其研究价值

    和意义。但我们必须强调科学研究讨论的是一般规律,而不是某个人的

    具体想法和行为。也就是说,不能依据个人喜好来判断价值。所以我们

    希望在阅读《爱情心理学》这部著作的时候,读者能更多地运用理性思

    考,而不要单纯以情感作为评判标准。

    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媒体

    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

    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期望这一本书能够取代通俗心理学家在电视

    上的夸夸其谈,或阻止书店中庸俗心理学书籍的猖獗泛滥。但是,它至

    少使得人们对关系科学的认识向着更加学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

    发展。

    本书关注的所谓“爱情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感受与他们在亲密

    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作者们综合了社

    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

    研究成果。作为活跃在社会心理学界的学者,他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在

    上述众多领域中寻求平衡,融会贯通,提供了关于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诸

    多研究结论。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已经习惯了通俗心理学家把个人观点当作科学

    事实,用华丽辞藻取代严谨分析的惯常做法,那么,在阅读本书时,你

    不仅要适应科学研究的表达方式,更要理解科学家们在争论“关系”原理

    和甄别伪科学时的执着。我相信,这本书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可以

    理解,书中难免出现某些读者不感兴趣的话题,以致这些读者可能偶尔

    感到,本书不太合他们的口味。不过,如果耐心多读一两页,便会发

    现,当再次随同作者回到主要问题上时,你已经获得了对亲密关系更为

    深刻的理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科学总能广泛地吸引公众,而通俗理

    念往往只被信奉者所接受的原因。

    彭凯平 教授

    著名华人心理学家、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

    序二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决定了每个人戏剧般的人生,是

    成长经历中最基本的和最精彩的情节。我们受到一些人的吸引,喜欢或

    者爱上一些人,与一些人发生浪漫关系或者性关系,与伴侣结婚并给予

    伴侣支持和慰藉,而当这些关系不幸终结时,我们则会感到痛苦。

    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人们对归属和关爱的基本需求。这些需求意味着对他

    人的强烈的感情依恋,也常常会涉及与他人的相互依赖。众所周知的

    是,为避免精神上或身体上的许多疾病,任何一个人所能够得到的最好

    的保护,莫过于置身于一个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之中。亲密关系提供有

    意义的且往往是持久的社会支持网络。在我们低落的时候有可以寻求安

    慰的人,而在别人有需求的时候又可以提供帮助和关爱,是一个人生命

    当中最重要的资源。成功的商界人士在被问到“如果可以一切重来,生

    活可能会有怎样的不同”时,很少有人说他们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

    中去;相反,他们大多都说会对家庭和朋友付出更多的爱,并花更多的

    时间与他们在一起。

    爱情很重要,亲密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显而易见的中心位置,但很

    奇怪的是,它只是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只是

    在近几十年中,它才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在此之前,学

    术兴趣仅在于研究两个人或较小团体之间的公开性的关系,如人们的竞

    争与合作,磋商与谈判,顺从或者抗拒。但是有一批执着的研究人员,包括本书的几位作者,开始把兴趣转移到亲密关系的研究上,并着重研

    究喜欢之情、爱情和两性关系的一些组成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

    的兴趣开始从社会心理学扩展到人格研究、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家庭研究、传播学及家政学。每一种视角都给理

    解爱情带来崭新的见解与思想。

    菲利普·津巴多 教授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序三

    三个月时间给《爱情心理学》这本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伟大教科书画

    了三十余幅插图,创作过程苦乐参半,骂骂咧咧。完工交稿,编辑大人

    谕:就手儿写篇序吧,您是恋爱专家(大概是说我乃专煞恋爱风景的俏

    皮话专家),顺便总结一下工作态度咋这么间歇性抽风呢?(因为我的

    不可抗力懒惰和规律性失踪本书出版推迟了,抱歉。)

    磨墨洗笔,惶恐之余,有点悲哀:终于轮到我给别人写序,唉老了……

    你看,女人就这样,无论多么英明神武都会紧张是否年轻漂亮之类破事

    儿。肤浅?也许。但据说此乃生物本能,无法超越,而且究其根本还是

    男人在乎吧:女性年轻才有择偶竞争力,漂亮是直接证据──大眼睛闪

    烁如星辰:幼儿期动物眼都大,晶状体清澈透明不浑浊;皮肤光洁长发

    飘飘:狗老了也掉毛,紧致脸蛋是胶原蛋白丰富没有黑色素沉积;细腰

    丰胸:新陈代谢活跃无多余脂肪堆积,以上均说明此雌性动物正处于生

    育期,健康无慢性疾病和寄生虫,卵子活跃,嗯,@%可以给他制

    造更多后代,延续基因……

    从裸子植物到灵长类贵公司总裁,一切生命头等大事无非延续基因。不

    独爱情,连母爱亦非诗人所歌颂的先天伟大情操,而是权衡利弊之结

    果。你知道(你要是多看几本此类“不好听的实话”系列丛书就会知

    道):在食物匮乏环境恶劣的极端状态,许多产后的雌性动物会吃掉幼

    崽(如武则天),只有窝巢牢固冰箱充足,且某异性有能力有意愿(有

    房有车答应买钻戒)负责哺乳期生活(可能长达五十年)她才会一腔柔

    情“选择”作母亲。爱情是广告,是物物交换,是进化过程的缤纷包装

    纸,是施受双方均不明了的真挚骗局,当然你如果不想知道这一点,可

    以继续看八点钟言情剧。

    但问题是,知道了有用吗?A:有。B:没有。C:不一定。

    写这篇序时,我在万米夜空的越洋航班上叼支圆珠笔困得死去活来。起

    飞前经过五星酒店般奢华的头等舱(这一张机票可以买辆不错的私家

    车),瞥见一位异常美丽的华裔女孩泪光盈盈地悄声讲电话:“……你

    真不肯留我一句吗?……那我真走了?”她的旧T恤上有世界最著名学府

    的徽标。衣饰雅致低调。出身好。看上去像学生物的(别问我为什

    么)。她懂得肯定比我多。那个男人肯定配不上她(我肯定)。但她此

    刻神伤心碎,除了时间没什么能帮她——甚至连这本书也不能。十二小时航程写出二十个大字,下飞机前我穿过嘈杂拥挤的经济舱找厕

    所。推开没锁好的门赫然发现一个上身赤裸的中年男人,在互相狂叫

    Sorry的五秒钟里研究发现:德国人;满脸剃须泡沫:很高很帅;左臂

    纹一朵蓟;牛仔裤很干净;正在用细小水流洗胳肢窝……半小时后出机

    场,我走在他后面,看到那风韵犹存的妻子扑进他(气味清新的)怀里

    深情拥抱,旁边是两个欢呼雀跃的女儿,他大笑着轮番举高亲吻,最小

    的孩子手里捏一束自家花园采的三色堇,撒落一地……登机前我见到他

    和另一个女子依依拥吻道别。但现在,看过这本书,我原谅他。

    所以,答案是C。

    作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业余漫画作者和唯恐冷场的职业爱情观察家,我最

    不喜欢听到的有两句话:

    一,如果我退休了,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我的建议是你立刻去如

    何如何,谁都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二,我的心碎了,我再也不会去爱……

    据说人类心脏是惟一不会生癌的内脏,原因不知,我猜,也许是因为

    ──人的心会碎?在外表完全没有异样的情况下它会因爱而无声碎裂,宛如冬夜晶莹凛冽的高原冰湖?善良纯真的人大概对心碎更缺乏免疫力

    一些,如苏格拉底、甘地、纳兰容若、朱丽叶、特蕾莎修女、奥黛丽·

    赫本……埃及神话中狼头人身的阿努比斯是冥界守护神,他有一枚神奇

    的羽毛,死亡者把心脏放在天平上,若心中罪恶轻于羽毛便可上天堂,反之下地狱。我倒觉得,不用这样麻烦,肉眼观察即可:一个人的心如

    果碎得超过多少片,可以直接上天堂──天堂里怎么会有不心碎的人?

    心碎的原因很多,爱情──正如那些八点钟电视剧所言──是最美好最值

    得的一个。爱令人低智,但天网恢恢,肥而不腻,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

    的傻瓜。所以,别抱怨了,去爱吧!爱说明你活着:相信我,能证明一

    个人真正活着的证据并不多,呼吸、脉跳和尚未停发的薪水及养老金都

    不算。但,爱之前请看看这本书,我认为作为傻瓜上岗培训教材它很不

    错,加上我的插图,那就,简直相当不错。我保证你看了之后绝对不会

    从此不心碎,但你会明白人类为何会心碎,以及,全世界的人都和你一

    样傻,没关系的:去吧。钱海燕

    著名漫画作家

    本书插图作者

    目录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1章 理解亲密关系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的变化

    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成长与经历的影响

    个体差异的影响

    自我概念差异

    人类进化的影响

    亲密关系带来的烦恼

    第2章 相互吸引

    只有接近,才能喜欢距离是有成本的

    熟识导致更加喜欢

    接近也会产生不利作用

    外表吸引力

    对美貌的偏见

    谁漂亮

    进化决定美貌标准

    文化的作用

    什么人更在乎美貌

    美貌的好处及交往中的代价

    般配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

    哪方面的相像才会彼此喜欢

    相反也有吸引力吗

    “对立”也可能吸引

    为什么相像具有吸引力

    喜欢我们得不到的人

    第3章 印象管理

    第一印象认知的力量

    将伴侣理想化

    归因的过程

    不同的观念及其后果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策略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你了解自己的伴侣吗

    了解

    动机

    伴侣的可认知性

    知觉者的能力

    知觉者的影响

    第4章 交流

    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的组成

    非语言敏感性

    非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语言交流

    自我表露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交流不当及应对

    交流不当

    说我们想说的

    积极倾听

    保持礼貌和冷静

    尊重和确认

    第5章 投入与回报

    社会交换

    回报与成本

    比较水平

    替代选择

    关系的四种类型

    随时间变化的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

    关系中的成本与回报

    回报须大于成本

    随时间流逝的回报和成本

    我们真的这样贪婪吗

    相互依赖的本质

    欲取先予公平关系

    第6章 友谊

    友谊

    友谊是什么

    友谊的规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友谊

    青春期友谊

    中年期友谊

    老年期友谊

    友谊的性别差异

    友谊的个体差异

    第7章 爱情

    爱情简史

    爱情的类型

    爱情三元理论

    浪漫、富有激情的爱

    友伴之爱

    爱的类型

    爱情的个体差异

    依恋类型随年龄变化的情感

    男性和女性对爱的不同理解

    我们可以爱多久

    为什么浪漫不能持久

    让爱更持久

    第8章 性

    性态度

    对随意性行为的态度

    对同性恋的态度

    性态度上的文化差异

    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

    性生活频率

    一夫一妻与婚外性关系

    避孕和预防性病

    性满足

    性生活频率和性满意度

    性与关系满意度

    交换理论与性满意度

    性交流交流的欲望

    性交流和性满足

    性侵犯

    第9章 嫉妒、欺骗和背叛

    嫉妒

    嫉妒的两种类型

    谁更容易嫉妒

    谁令我们嫉妒

    是什么让我们嫉妒

    对嫉妒的反应

    欺骗

    亲密关系中的说谎

    谎言与说谎者

    如何察觉伴侣的欺骗行为

    背叛

    背叛的个体差异

    背叛的两面性

    应对背叛

    第10章 权力

    权力和社会交换权力的来源

    权力的类型

    权力的表达过程

    权力的结果

    权力和人格

    亲密关系中的权力

    性别刻板印象

    第12章 分手与离婚

    不断变化的离婚率

    离婚的盛行

    为什么离婚率上升了

    离婚的预测指标

    影响离婚的三个主要因素

    与离婚有关的其他因素

    离婚之路

    分手的步骤

    分手和离婚的后果

    分开之后的关系

    父母离异的孩子

    第1章 理解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何不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婚姻维持不下去了?

    同性之间与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有何不同?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我们有同学、同

    事,我们会接触商店的服务员,医院的医生,办公室的秘书。我们有朋

    友,我们也有爱人。本书主要考虑的是后两种伴侣的关系,因为它们是

    典型的亲密关系。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成人的亲密关系。

    那么,什么是亲密关系?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亲密关系

    是

    亲密关系至少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依赖、相互性、信

    任和承诺。

    一种有着多种成分的复杂概念,亲密关系至少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

    了解、关心、依赖、相互性、信任和承诺。

    亲密伴侣对对方经常有很多个人的甚至是秘密的了解。他们共享彼此的

    经历、爱好、感情以及欲望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大多数其他人所不知

    道的。亲密的伴侣关心对方,对对方有比对其他人更多的感情。

    他们的生活也是交错在一起的,无论一方做什么总会影响到对方想要做

    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双方的依赖——一种对彼此的需求和影响——是经

    常的(经常影响彼此)、强烈的(对彼此都有显著的影响)、多元的

    (影响彼此的方方面面)和持久的(影响彼此很长时间),当关系是相

    互依赖时,一个人的行为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影响到对方。

    由于这种紧密的关系,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常认为他们是一对而不是两个

    可以完全分开的个体,他们表现出高度的相互性,这意味着他们承认双

    方生活的融合,意识到他们是“我们”而不仅仅是“我”和“她”(或他)。

    亲密关系可以存在的另外一个要素是信任,即相信对方会尊重和善待自

    己。人们期望这种亲密关系不会带来伤害,当这种信任消失时,他们经

    常会变得多疑,从而破坏亲密关系中特有的坦诚和依赖。最后,亲密的伴侣有着对关系的认真承诺,这就是说他们期望他们的伙

    伴关系永远持续下去,他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去实现这个目

    标。没有这种承诺,曾经有着亲密关系的人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对方的依赖和了解将越来越少,最终会分道扬镳。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最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包括以上所有我们界

    定的6个特征。如果仅有一些特征存在,那么亲密关系或多或少会逐渐

    淡化。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我们与陌生人和其他人的互动都很重要,但亲密关系有其独特之处。事

    实上,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之

    一。我们就需要经常地、愉快地与亲密的伙伴在长期的和充满爱心的关

    系中互动。亲密关系中有种人类的基本的归属需要,如果这种需要不能

    满足的话,它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需要(不仅是想要)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

    关系,只有与那些了解和关心我们的人交流和互动才会达到满足。

    我们很容易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但很难解除已经存在的社会联系。确实是

    如此,当一个重要的关系出现裂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很难想

    到任何其他事物,这种失魂落魄、垂头丧气表明我们的关系对我们的生

    活是如此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长时期的独处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

    经历。

    亲密关系的丧失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愤怒和相互指责的夫妻以及近

    期离婚的配偶相对于亲密关系幸福的人而言,容易患高血压以及免疫功

    能衰退,还可能去世比较早。在人的一生中,朋友或爱心很少的人相对

    于朋友多或有爱心的人而言,死亡率也较高;一项研究发现,缺少亲密

    关系的人比有亲密关系的人死亡的可能性高出2~3倍。

    亲密关系的质量也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例如,婚姻幸福的夫妻比婚

    姻不幸福的夫妻心理更健康,社会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人将出现一系列心

    理上的问题,例如压抑、酗酒、暴食或厌食以及精神分裂。缺少亲密关

    系不仅能引起这些问题,还会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糟糕。一般而

    言,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我们是如何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的。

    亲密关系的变化

    如果回到1960年,大多数美国人可能在20岁刚出头的年龄就已经成家

    了。他们很可能没有在婚前同居或试婚,婚前生育更像是天方夜谭,20

    世纪60年代出生的儿童中有95%来自已婚的父母。一旦成家后,大多数

    的母亲都不再工作。孩子读书前,她也许从早到晚在家里抚养自己的孩

    子。他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每天晚上与父母一起共享天伦之

    乐。

    现在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了。过去几十年里,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发展的

    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少的人结婚成家。几乎所有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

    (94%以上)结过婚,但如今很多人选择不结婚。人口专家预测如今只

    有大约85%的年轻人最终会结婚。

    人们婚前的时间越来越长。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龄如今是25岁,男性27

    岁。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在30多岁的时候仍旧未婚,多数非洲裔美国

    人(53%)在他们34岁的时候还是未婚状态。

    人们在没有结婚时也经常居住在一起。而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是很

    少见的——当时只有不到5%的美国儿童由未婚母亲抚养——而现在这种现象变得很普遍。你的同学有一半以上会在婚前同居。事实上,如今

    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是由未婚而同居的男女所组成(32%)。

    人们常常会未婚先孕,这在20世纪60年代可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当年在美国出生的婴儿中只有5%是未婚母亲生育的。从前有些孩子是

    在婚前怀上的,但其父母会很快决定在孩子出生前结婚。如今的状况就

    不一样了。1999年,三分之一的美国婴儿是由未婚母亲生育的。

    如今有半数的婚姻会以离婚结束。已婚夫妇的离婚率在20世纪60年代到

    80年代间持续上升。离婚率在80年代初期达到顶点。

    大多数儿童(60%)在其童年时代的一段时间内会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里。由于离婚率和未婚先孕率如此之高,现在的孩子已不可能在其青少

    年时代的所有时间内都与其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大约28%的美国儿童

    只与父母中的一位共同生活。

    大多数学龄前孩子的母亲在外工作。20世纪60年代,超过75%的母亲在

    孩子不能上学前在家带孩子,如今的比率已低于40%。即使父母同时与

    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做全职带孩子的人。

    这些明显的变化表明,我们关于婚姻和养育后代的有些观念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以前,每个人都选择结婚,但如今完全不同了,婚姻只是一种选择,即使是有孩子,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愿意推迟或永远不

    结婚。

    经常就在大学毕业后。而且不管婚姻幸福与否,总是倾向于白头到老。怀孕的年轻人觉得必须

    结婚,未婚同居被人们认为“羞耻之居”。但如今完全不同了,婚姻只是一种选择,即使是有孩

    子,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愿意推迟或永远不结婚。如果人们决定结婚,他们也不再将其看做神圣

    的终生承诺。总之,这些年来,支撑人们结婚并且白头到老的文化规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1世纪的亲密关系模式已经不同于上一代人,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

    因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一种基本的趋势,如果一个社

    会的工业化程度和富裕程度提高,它就可能接纳更多人,容忍更多人离

    婚,支持更多的人晚婚。教育程度和经济实力允许人们周游四方,更加

    独立。更多的选择性使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束缚在一个人

    身上。西方文化也强调个人自由,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实现,而且这种个人主义

    倾向近年来更为强烈。东方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人们的自我是与家庭和

    社会团体联系在一起的。离婚率在这些文化里(例如日本)就明显低于

    美国社会。

    新的技术也是变化的原因之一。现代生殖技术可以让任何一位单身妇女

    生育后代,而孩子的父亲仅仅是精子库里的一个样本,这些妇女也许从

    没见过精子的主人!另外,人们把越来越多的业余时间花在看电视、上

    网这样的单独的娱乐之中,而不是与朋友和邻居的聚会。

    成长与经历的影响

    我们的关系也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多年以前,发展心理学家就已

    经发现,婴儿对其主要的抚育者(通常是其母亲)表现出不同的依

    表1.1 依恋类型

    赖方式。某些婴儿饥饿、尿床或恐惧的时候,很快就会有人关心和保护他们。这些小孩就很舒

    适地享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觉得他人是安全和亲切感的可靠源泉。结果,这些儿童就会发展

    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展出信任的关系。

    有些孩子发现,大人对他们的关照是不可预测的而且经常不一致。他们

    的养护人有时候非常热情关注,有些时候心不在焉、焦虑,甚至很少出现在孩子面前。这些儿童就会产生对他人冷漠、复杂的感情,因为他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或是否)他们的养护人会回来保护他们。这些儿童就容

    易变得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过分的需求。这种依恋类型就叫

    做焦虑矛盾型。

    还有的儿童发现他们的养护人心不在焉,勉为其职,甚至有时候敌对凶

    狠。这种儿童就意识到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关系上退缩不

    前,表现出一种回避型的依恋类型。回避型的儿童容易猜忌生疑,不容

    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由此看来,早期的人际交往经历影响以后的关系发展。确实如此,当面

    对陌生而且吓唬人的情形时,安全型的儿童就会扑向母亲,很快地安静

    下来,然后开始勇敢的探索,步入不熟悉的新环境。焦虑矛盾型的儿童

    则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妈妈,而且听不进父母的保证。而回避型的儿

    童往往回避母亲,保持与父母的距离,即使是害怕时也避免亲密的接

    触。

    大规模的调查发现,60%的人是安全型的,25%是回避型的,10%是焦

    虑矛盾型。更重要的是,依恋类型对我们

    更重要的是,依恋类型对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有广泛的影响。

    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有广泛的影响。安全型的人比回避和焦虑矛盾型的人更满意他们的亲密

    关系。回避型的人通常对他人缺乏信任,他们尽量回避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而焦虑矛盾型的

    人寻求关系,但又担心这种关系不会持久。后两种人比起安全感强的人在亲密关系上就不够放

    松和不太舒适。

    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我们之间的差异能

    够影响到我们的关系。

    我们与有些人相处容易,与另一些人相处困难。个体差异不仅影响我们

    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它也会首先影响我们对伴侣的选择。我们将主要

    考虑四种不同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性认同差异、人格差异和自我概

    念的差异。专栏1.1

    男女只是不同的性别

    有一天我们的电子邮箱里出现了以下一则笑话:

    怎样让一个女子对你印象深刻:

    夸赞她,亲吻她,爱她,安慰她,保护她,拥抱她,抱紧她,为她花钱,请她吃饭,倾听她,关心她,与她站在一边,支持她,为她走遍天涯海角。

    怎样让一个男子对你印象深刻:裸体出现。带上啤酒。

    这是一则有趣的笑话,但并非一无是处。它强化了一个刻板印象,即女性在关系中寻求温暖和

    柔情,而男性只是简单地寻求不带感情色彩的性。事实上,男性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各种欲

    望差别很小;他们根本不是“对立”的性别。尽管同样性别中不同的个体之间会有着显著的差

    别,但是平均而言,男性和女性的差别是相当小的。男性和女性都想要他们的亲密伴侣提供给

    自己更多的情感和温暖。

    如果错误地认为男性之间都是相像的,男性与女性很少有共同之处,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将

    异性看做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不仅是不准确的,也是有害的,这样做会阻碍对伴侣的理解,妨

    碍共同解决问题。基于这个原因,在本书的以后部分,我们会将男性和女性看做是不同的性

    别,而不是对立的性别。

    性别差异

    很多人可能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对待亲密关系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

    在一本名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畅销书中,作者强调:

    男人和女人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不相同,男人和女人不光在交流方式上不一样,他们的思想、感情、观察、回答、反应、爱护、需要和欣赏方式都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可能是来自不同的

    星球,说着不同的语言,需要不同的营养去生存。

    天哪,男性和女性听起来就像两种不同的动物,难怪两性关系会有这么

    多问题。但是,真相要比这复杂得多。许多关于男性与女性的错误成

    见,把两种性别在兴趣、风格和能力上的差别夸大了。更具体地说,心

    理学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首先,有些性别差异是真的,有些差异

    很小(不要受研究术语的蒙蔽,当他们谈到“显著的”性别差异时,他们

    通常指的是“统计上的显著性”——就是说,数字上可靠的差异,但也许

    根本并不大)。第二,同一性别中不同成员之间在行为和意见上的差异

    范围,总是远大于两种性别之间的平均差异。有些男人在性行为方面非

    常放纵,有些男人则完全不放纵。这两种男人之间的相似处远低于男人

    和女人平均数之差。换一种说法,尽管两性之间在性放任上有差别,但

    一个非常性放任的男人可能与女性在这点上的平均数的差别,小于其与

    另一位性放任低的男性的得分差异。第三,尽管两性在行为和意见上存

    在差异,但相同的部分还是如此之大,以致于一个性别里不少成员的得

    分,还是会远远超过另外一个性别的平均得分。例如,在性放任上男性

    高于女性,存在中等程度的性别差异,但女性中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分

    高于男性的平均数。

    归根结底,由于男性女性之间的共性如此之多,他们在与关系科学有关

    的许多准则和问题上的相似性要高于差异性。其实,性别差异这个概念是具有误

    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是非常不当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对。

    导性的,因为它强调差异性而非相似性,容易给人错误的印象。因此,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

    的星球是非常不当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对。“研究不支持男性和女性来自不同文化的观点,更不

    要说来自不同世界”。

    因此,亲密关系的性别差异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重要和有影响。一般人往

    往倾向于渲染和夸大两性之间的差异,其实同一性别个体之间的差异对

    人际关系的互动影响更大。不管是男是女,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

    (例如在依恋类型上),这些差异都比性别差异更能影响人际关系。

    性认同差异

    性别差异指的是由生理上的特性所导致的男女性生物性的差别。相反,性认同差异指的是由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和心理上的差异。

    例如,一般人相信女性比男性更有爱心,更关心孩子,反映的是一种性

    认同差异。

    这种性认同的最好例子是性别角色,一种文化上形成的所谓“正常”男性

    和女性所应该做的。男人理所当然应该有“男人气”,他们“应该”自信、独立、果断、能干和具有竞争力。女性就“应该”有“女人味”,热情、敏

    感、情绪丰富、亲切。他们是“异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男性和女性都

    被要求在社会行为上各有不同。但是,我们遗传下来的很少一部分使我

    们果断或亲切,因此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化过程和教育

    (而不是生物上的性别差异)促使我们去期待所有的男性都应该剽悍而

    女性都应该温柔。

    不过,这些成见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能够确切地描述真正的人;只有半

    数的人具有符合性别角色期望的特质。相当多(约35%的人)不是完全

    的“男子汉”或“女人味”,而是既果断又热情,既敏感又独立。这些人同

    时拥有传统上认为应该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质。

    人格差异

    人群中的有些重大差异(例如:依恋类型和性认同差异)是由经验造成

    的,而且可以随时间而改变,但也有一些个体差异更为稳定和持久。人

    格差异可以影响人一生的关系行为,一般而言,人格影响人们的关系,但是关系不会影响人格。

    人格研究者已经发现有些人格特质影响到关系的质量(见专栏1.2)。

    专栏1.2

    “大五”人格特质

    几个基本的特质可以将个体的行为、思想和感情等区分开来。人格研究专家将这些关键的特点

    称为人格的“大五”特质。它们中的大多数,但不是全部,似乎对亲密关系中都有很大影响。

    外倾性——一极是外向、合群、健谈、喜欢社交;另一极是谨慎、内敛及害羞。

    宜人性——一极是脾气好、具有合作性、信赖人;另一极是易被激怒、脾气怪异、充满敌意。

    责任心——一极是负责任、忠于职守、能被依赖;另一极是不可靠、粗心大意。

    神经质——人们易于冲动、担忧、焦虑和愤怒。

    开放性——一极是人们具有想象力、不墨守成规、具有艺术性;另一极是拘泥、没有创造性、教条。

    五大特质并不是以重要的程度排序的。但看上去,最后一点在亲密关系方面基本不起作用,其

    他四点都有着自己的作用。

    专栏1.3

    差别不是很大:同性恋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涉及女同性恋者,这是因为并没有太多要说的。在我们所谈论的话题

    上,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与异性恋的男女

    一样表现出了同样的依恋类型,他们展示了同样的性别角色,他们也更加喜欢具有较高表达性

    (而不是较低表达性)的伴侣。

    确实,同性恋和异性恋关系的一个大的区别在于,一对男同性恋伴侣由两个男性组成,一对女

    同性恋伴侣由两个女性组成。人们在关系中表现的有意义的性别差异和性认同差异,都会在同

    性恋关系中显现出来。不是因为他们的性取向,而是由于所涉及的性别。除此之外,同性恋和

    异性恋的区别就很小了。两种关系的发生方式是很相似的。比如,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恋爱方式

    是一样的,他们感受着同样的激情,体验同样的怀疑,感觉同样的承诺。除了伴侣的性别以

    外,同性之间的浪漫关系与异性恋是非常相像的。

    所以,没有必要写出关于亲密关系的两本不同的书,同性恋和异性恋存在同样的模式。在合适

    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提及同性恋,但这不会是本书的主题,否则我们将不断重复本专栏中已经说

    过的,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的亲密关系过程是非常相似的。

    外向的、亲近的和有自省的人,通常比那些缺少这些特质的人有更多更令人愉快的关系。但是

    神经质有恰好相反的作用。神经质高的人通常比神经质低的人对他们的伴侣较不满意。事实上,一项研究追踪了300对夫妇45年,发现10%的满意和幸福的夫妇,而且发现这种幸福可以从

    他们在谈恋爱时的神经质得分来预测,神经质越低的夫妇婚姻就会越幸福。

    乐观、热情和活泼的情绪通常发生在外倾性和宜人性高的人身上。具有

    快活情绪的人通常在与他人的接触中感到高兴和获益。长此以往,他们

    在婚姻中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满足。另一方面,神经质的人通常感到紧

    张、恐惧和内疚,这些不快活的情绪会导致不愉快的、爱争吵的和负面

    的关系。

    自我概念差异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自己,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自己,这类判断都是自

    我概念的一些部分,它包括我们拥有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所有认识和情

    感。我们的自我概念包括直截了当的事实性知识——例如,“我是一个

    男人”或者“我是一个女人”——同时也包括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例如自

    尊。自我概念的这两个方面都与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紧密相连。

    在社会互动中,我们的自我概念试图实现两个不同的功能,一方面,人

    们试图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以强化自我概念,从而让他们认为自己是讨

    人喜欢的、有吸引力的和能干的人。我们喜欢听关于自己的好话,我们

    也努力试图与能够帮助我们产生积极的自我形象的人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因为接触到与我们自己的认识相矛盾的信息是一种不愉快的

    经历,所以我们也要求这种反馈支持我们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不断地

    接触与我们自己的自我形象相矛盾的信息,必定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事

    情,基于这些原因,人们试图寻找与他们已经存在的自我认识相一致的

    反馈。

    在爱情关系方面,事情就更加复杂。当人们选择恋爱对象时,自我强化

    可能是最重要的动机,每一个人都偏爱喜欢他们和接受他们的对象。因

    此,即使那些具有较差的自我概念的人,也会追求能够提供正面反馈的

    恋爱伴侣。但是对于一些更为依恋、承诺性强的关系,例如婚姻,自我

    一致性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总而言之,我们的自我概念,帮助我们决定我们亲密伴侣的选择,来自

    他

    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人的支持和接受通常是令人高兴的,即至少在短时间内,我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但是在一些长期的关系之中,人们更偏好对方的行为能够确认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就是说,虽然大多数的人可能喜欢鼓励他们的伴侣,但具有负面的自我概念的人却不会这样。

    人类进化的影响

    在我们分析了各种个体差异类型之后,我们现在可以讨论一下,我们的

    关系所展示的一些根本问题,也就是人类进化对我们上千代的亲密关系

    所造成的影响。

    进化心理学有三个根本的假设。第一,自然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天的物

    种,例如,像归属这样的动机演变成了人类的一个特征,因为它是有适

    应性的,使那些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有繁衍生殖的优势。正如我们在前面

    所谈到的那样,那些寻求亲密合作的早期人类可能比那些不合群的孤独

    者更容易有后代,而这个后代又可能产生自己的后代。长此以往,自然

    选择就使得归属的需要更为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在出生时就具有这种需

    要。

    第二,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只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面临

    着不同的生殖的困难。因而,男性和女性在亲密关系上应该很相似,但

    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特定的行为风格也许会产生更好的接触异性的

    方式,或者提高后代的生存能力。这些情况是哪些呢?让我们以两个假

    设的提问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在一年之内一个男性和100个不同的女人发生了性关系,他会是多少个孩子的父亲?答案当

    然是“很多,也许多到100个”。

    假如在一年之内一个女性和100个不同的男性发生了性关系,她可能是多少个孩子的母亲?可能

    只有1个。

    显而易见,男人和女人在他们生下的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投入有很大的差

    异。对于男性来讲,最低的要求就是一次射精了,如果他有足够的女性

    伴侣,一个男人一生中可以有上百个孩子。一个妇女只有在她绝经前才

    能生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男性和女性在

    生育投入上的生理差别也许就造成了在选择配偶时的不同策略。可以想

    像得到,由于她们的生殖能力的局限,那些认真挑选配偶的女性先祖在

    生殖方面要成功一些(就是说她们的孩子将能够生存下来,去繁衍自己

    的孩子),而那些不太仔细挑选配偶的女性先祖就不会这样成功。相

    反,那些追求和利用每一个性交机会的男性先祖可能在生殖方面更容易

    成功。如果他们频繁地变换伴侣,他们的后代可能不太容易存活,但是这种质量上的不足可以通过数量上的充足来弥补。因此,现代的妇女

    ——根据进化论的预测——在选择她们的性伴侣时就要比男性谨慎得

    多。她们要求她们的男性伴侣聪明、友善、有社会地位、情绪上更稳

    定,而不太容易接受随便的和没有诚意的性生活。也许这种性差别是进

    化得到的结果。

    另外一个两性之间的生殖差别在于,妇女总是知道一个具体的孩子是不

    是她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男性总会有父权不确定的问题,除非他非

    常相信他的伴侣始终对他很忠诚,否则他不可能确信这个女性的孩子是

    他自己的孩子。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那些喜欢在随意的性关系中选择生

    活放荡的妇女做伴侣的男人,通常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上挑选贞洁的女

    人。男人通常比女人在婚姻的不忠实上警觉性更高,因为他们通常不能

    够确定他们的伴侣对他们是否忠诚,这种差异也可能是进化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的第三个假设是,文化

    男人通常比女人在婚姻的不忠实上警觉性更高,因为他们通常不能够确定他们的伴侣对他们是

    否忠诚。

    影响决定了某种具体的行为演化模式是否有适应性,文化的变化要比进化快得多。因此,我们

    物种所表现出的行为规律也许很多年前是适应的,但并不是所有这些遗传下来的习惯都适合现

    在的环境。例如,如果穴居人与他所有可能的伴侣交配,那他可能就会有生殖的成功。但是现

    代的男性就不太可能做到了。在过去的仅仅两代之间我们就看到:(1)生殖技术的产生——例

    如,避孕药——可以允许妇女完全掌握她们的生育行为;(2)那种通过性接触而导致的致命病

    毒(例如,艾滋病)的传播。如今,性生活多样性的兴趣以及对多个性伴侣的追求,也许不像

    几百年前那样具有进化的适应性。人类种族还在进化,自然选择最终将有利于那些能够适应新

    环境的行为,但它将通过几千代的进化来使这种适应产生。

    进化的观点为现代关系的共同规律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有些规律

    和性别差异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来自很久以前就有用的心理机制。

    我们不是无意识遵照基因指令而工作的机器,但我们确实继承了一些由

    我们所面临的情境所引发的习惯性反应。而且,我们的习惯在一定程度

    上也适合现在的情境,行为来自于个人和情境的交互作用。但是有些共

    同反应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这种富有争议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的赞扬和批评。一方面,进化的观点促

    进了很多有意义的新发现,许多发现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关于人类是由原始的社会环境进化而来的假设,如果妇女具有与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也许她们就可以像男人那样随意了。本身就是一个推测性的结论。进一步说,进化的观点不只是人类规律惟一的合理解释。例如,女性在选择配偶时的小心谨慎,也许是因为文化通常不允许妇女掌握经济的资源。如果妇女具

    有与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也许她们就可以像男人那样随意了。

    亲密关系带来的烦恼

    我们在本章开始的时候就强调了亲密关系对人类的价值,所以为了公平

    起见,我们在本章的结尾处要承认,亲密关系也有一些潜在的代价。我

    们需要亲密关系——如果没有亲密关系,我们就会感到痛苦——但是焦

    虑和痛苦有时也来自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事实上,关系在很多方面都

    可能是让人失望的。当人们与他人接近的时候,人们担心他们最敏感的

    秘密会被揭露或者利用。他们也许担忧,他们会丢失自主性和个人控

    制。他们也担心会被自己所依赖的人抛弃。人们意识到关系中的不诚实

    性,人们有时候也混淆性和爱的关系。事实上,大多数的人(56%)在

    过去5年中都有过麻烦的关系。所以这些也不是无谓的担忧。

    也许在我们讨论依恋类型的时候,你就意识到了有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

    害

    因为我们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彼此。如果没有与别人的亲密关系,我们真的可能受到

    伤害。

    怕亲密关系。确实是这样,有些人总是焦虑别人会拒绝他们,我们总是生活在关系会破裂的担

    忧中。无论我们的担忧是过分的或者是现实的,我们都有可能经历到亲密关系所带来的意外

    的、令人沮丧的伤害。

    那为什么还要冒这种风险呢?因为我们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彼

    此。如果没有与别人的亲密关系,我们真的可能受到伤害。关系可以是

    复杂的,但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所以它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思索。

    第2章 相互吸引

    厮守在一起就更加亲密吗?

    美貌与财富哪个更重要?

    “相像相吸”?还是“相异相吸”?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怎么一回事?亲密的关系是怎样开始的?什么推动了友谊和浪漫之情的发展?显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关系在各种情形下发生——教室里,相亲时,上班时,杂货店里,或者在网上。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关系开始

    的第一大步总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接近某人的渴望。吸

    引的感觉与爱不一样,也不能保证必然会发展成爱情。不过吸引开启了

    发展爱情的可能性。

    也许因为吸引在许多不同的关系中担当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才会有如此

    多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亲密关系开始阶段起重要作

    用的几个因素。

    我们被某些人吸引,他们的出现对我们是一种回报。多数人只是简单地

    认为当某人具有吸引力时,自己才会被其吸引,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

    多。吸引确实与有吸引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有关,但也取决于被吸

    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两人所处的情境。吸引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只有接近,才能喜欢

    我们可能在网上聊天室认识某人,但当我们听到别人的声音、看到他们

    的微笑、能真实地握着他们的手的时候,难道这样的交流不是更具回报

    性吗?大部分时候,当人们彼此接近时(身体上、心理上的接近)所发

    展的感情更具回报性。确实,实际中的接近通常决定了我们首先能否相

    互喜欢。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友谊和浪漫是缘于与周围人的

    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友谊和浪漫是缘于与周围人的交往。与人见面不一定会爱上他们,但爱上

    他们则必须先见到他们。

    表2.1 麻省理工学院住宿生的友谊选择交往。与人见面不一定会爱上他们,但爱上他们则必须先见到他们。

    事实上,实际上的接近和人际吸引之间有着显然的联系。想一下你学习

    爱情心理学这门课的情形:从学期开始后你认识了哪些人?谁是你的新

    朋友?很有可能你所认识的人和最喜欢的人就坐在你的附近。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学生公寓区。在一个经典的研究中,费斯廷格等人

    研究了麻省理工学院住宿生的友谊选择。住宿生被随机地分配在17栋公

    寓楼的不同房间内。住得较近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确实,正如表

    2.1所示,住宿生成为朋友的机会与他们所住房间的距离有着紧密的关

    系。人们更有可能结识或喜欢居住距离更近的人。一旦我们选择了一个

    将要居住、工作或上学的地方,那也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我们将与之建立

    亲密关系的人。

    距离是有成本的

    为什么接近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当别人在你周围时,你

    更易于享受他们提供的各种回报。其他条件相同时,近在身边的同伴比

    相距较远的会更有优势:与一个相距较远的伙伴交往,其花费和付出的

    努力有着更高的成本——如长途电话费和路上的耗时。有距离的关系回

    报性更小:电子邮件中爱的表达并没有在脸颊上真实的一吻那样动人;

    长距离的浪漫关系通常没有身边的浪漫关系那样更令人满足。

    恋爱中人可能会相信,由于他们的感情基础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不会影响他们的浪漫感情。实际上,分离将使他们之间的

    关系受到挫折。对已经结婚的人来说,分开一段时间也比住在一起更容

    易离婚。

    熟识导致更加喜欢

    民间智慧认为“熟识导致鄙视”,但研究结果并非如此。与某人的重复接

    触不仅不会引发不快,反而会增加我们对他的喜欢,这就是屡见效应。

    也许我们并没有与他交谈,但我们倾向于喜欢脸熟的人,而不是陌生

    人。

    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关于屡见效应的有趣例子。在一个学期里,他们让大

    学女生在某些课上出现15次,10次,或5次。这些女生从来不和任何人

    交谈,只是坐在那里。在学期末,这些女子的相片被拿给上那门课的学

    生,他们反应如何呢?结果非常明显:学生们更多地被那些面熟的女子

    吸引,也更喜欢这些女子,而不是那些从未露面的女子。

    由于接近能导致熟识,而熟识导致喜欢,与某人频繁的接触不仅能够使

    交往更加方便,还能够使那个人显得更有吸引力。再举一个例子,真正

    认识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人士,与那些根本不认识同性恋者的人相比,对

    同性恋有着更为接受的态度。

    接近也会产生不利作用

    接近能够增加吸引力,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不断地吃到喜爱的食品,听到喜爱的歌,甚至见到恋人,都会带来厌烦。熟识会促进吸引,但与

    可憎、难于相处的人接近,并不一定会使我们更喜欢他们。如果我们与

    某人相处愉快,当他们在身边时,我们会更喜爱他们。但是,如果他们

    令人生厌的话,接近可能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确实,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居住区的研究表明,尽管大多数住户的朋友住

    在附近,但他们的仇人也住在附近!很少有人会说他们讨厌住在几栋楼

    之外的某人。人们讨厌那些惹他们不快的近邻,因为对方要么大声地放

    音乐,要么让宠物疯跑,等等。显然,接近使得相互交往成为可能,但

    并不能保证接下来的发展也能遂人愿。我们易被周围的人所吸引,但如

    果我们与他们的交往不愉快,我们会更不喜欢他们。外表吸引力

    我们见到别人时可能最先注意到什么?当然是他们的长相了。尽管我们

    都知道人绝不仅仅只限于外表,但长相在交往中确实起重要作用。外表

    吸引力对第一印象的形成产生相当的影响。一般

    一般而言,对也好,错也罢,我们很容易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更令人喜欢,也更好。

    而言,对也好,错也罢,我们很容易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更令人喜欢,也更好。

    对美貌的偏见

    设想给你一张陌生人的照片,只靠这个惟一的信息,要求你猜测这个陌

    生人的性格。这类研究通常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容易被认为是

    有趣的、善于交际的,在生活和爱情方面更可能得到成功(参见表

    2.2)。总之,我们似乎在使用一种简单的刻板印象或定势思维,即美

    的就是好的。我们认为长得好看的人也拥有优秀的品质,与他们的外形

    相匹配。

    我们当然不会认为长相好看的陌生人十全十美。思维定势让我们觉得外

    形好的人是快活的,具备社交技巧而且有智慧,自我控制能力强,但是

    它不会影响我们对于其操守和激情的判断。美貌甚至有副作用:太漂亮

    的人常被认为爱慕虚荣,处事随便。即便如此,外貌好看的人给陌

    表2.2 美的即是好的生人的印象无疑要好过长相一般的人。

    对于美貌的偏见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存在,但不同的文化对美貌的看法有

    所不同。比如在韩国,美貌的人被认为好相处、智慧、有社交技巧,和

    美国人的判断是一样的。但是,与韩国的集体主义的文化一致(强调团

    体的和谐),美貌的人也被认为更容易与他人合作,这一发现不存在于

    西方的文化中。

    关于美貌的偏见也可能导致人们将美貌与才智相混淆。在工作中,貌美

    的人更容易应聘成功并得到较高的薪酬。有研究将匹兹堡大学MBA毕

    业生的长相分成1至5级,发现长相每升高一级,男生的年薪平均增加2

    600美元,女生的年薪平均增加2 150美元。甚至在法庭上,相貌好的人

    也会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长相好的罪犯与长相差的但罪行相同的罪犯

    相比,往往获刑较轻。

    谁漂亮

    本书的作者之一——罗兰·米勒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工作,需要一些漂亮与不漂亮的相片,于是他仔细挑选了一批自己认为漂亮或不漂亮的女

    子。当他征询朋友和同学的意见的时候,十分吃惊地发现:一些他认为

    漂亮的女子得到男同学的较低评分,而他认为毫不迷人的女子却吸引了

    其他一些同学。当然也有一批相片的看法一致,但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在

    判断是否漂亮时那令人吃惊的个人偏好。

    几项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美丽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关于美丽的判断,相同的看法总是远多于不同的看法。尽管人与

    人之间的看法有差别,但是关于美与不美,人们的想法通常是一致的。

    此外,这种共识也存在于不同的种族当中:亚洲人、中南美洲人、黑种

    及白种美国人对这四个种族中的迷人的女子是有共识的。更惊人的发现

    是,三个月大的婴儿也显示出对那些成人认为迷人的面孔的偏好:在婴

    儿尚未受到社会规范影响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更多的时间凝视那些更为

    迷人的面孔。

    什么样的面孔是迷人的面孔呢?毫无疑问,如果有“娃娃脸”的特征,如

    大眼睛、小鼻子、小下巴及饱满的双唇,这样的女子更为迷人。美丽的

    女子同时具有这些娃娃脸的特征与成熟美的特征,如突出的颧骨、窄脸

    颊以及灿烂的笑容。拥有所有这些特征的女子在全球范围内是公认的美

    人。

    男性的吸引力可能更为复杂。拥有强壮的下巴和宽阔前额的男性看上去

    坚强而自信,通常被认为是英俊的。另一方面,一项研究显示,当一张

    普通的男性面孔通过电脑成像变成略微女性化或娃娃脸的样子,会显得

    更有吸引力(想像一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更值得一提的是,女

    性对这两种长相的偏好是周期变化的:如果她们处于排卵期,会觉得不

    修边幅的男性化特征更有吸引力;而一个月中的其他时间,她们更喜欢

    青春型的男孩长相。

    当然,身体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男性认为体重适宜、不肥不瘦、腰身

    明显细于臀部的女性身材是最有魅力的。最迷人的腰臀比例是0.7,即

    腰部比臀部细30%,这一体型似乎对各种文化背景的男性都有吸引力。

    在美国,体重偏低的女性比体重偏高的女性给人的印象更好,但消瘦的

    女子增重几公斤并不会使她们的吸引力增加太多。正常体重显然是最迷

    人的。男性更喜欢丰胸的妇女,当然腰臀比例必须是低值,如果女性身

    材肥硕,大胸并不能给她增加魅力。

    如前所言,男性的吸引力更为复杂。不过,如果男性没有其他资源,只有一个好身材,并不能吸引女性。只有当他挣一份体面的薪

    水时,他的腰臀比例才会影响女性对他的评价。

    当腰仅比臀部略窄,腰臀比例是0.9时,男性身体最有吸引力。不过,如果男性没有其他资源,只有一个好身材,并不能吸引女性。只有当他挣一份体面的薪水时,他的腰臀比例才会影响女

    性对他的评价。

    进化决定美貌标准

    你是否注意到人们对于美的偏好通常符合进化心理学的假设?

    撇开惊人的文化差异,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是否具有吸引力往往有着同样

    的看法。对美貌的一些反应可能是生而有之的。

    荷尔蒙通过影响脂肪在人体的分布而影响腰臀比。腰臀比例接近0.7的

    妇女更易受孕,也比曲线小的妇女更健康。腰臀比例接近0.9的男性可

    能比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健康。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最有可能被健康的对

    方所吸引。尽管人人都喜爱美貌,但外貌对居住在赤道地区的人们最为

    重要,因为那里有许多寄生虫和病菌会影响人的健康。在这样的地方,美貌可能更是一种显示健康状态的信号,这样的人更受欢迎。

    现代男性普遍喜欢面孔特征对称、娃娃脸、低腰臀比例的女性,这是一种进化倾向,植根于人

    类的本性。

    这些思维图式使得一些理论家确信,美貌的标准存在一个进化论的基

    础。可以假设,成功地寻求到生育能力强、健康伴侣的早期人类,更可

    能成功地繁衍下一代。因而,现代男性普遍喜欢面孔特征对称、娃娃

    脸、低腰臀比例的女性,这是一种进化倾向,植根于人类的本性。

    文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吸引力的标准随着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你看

    见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当时的女性依现在的标准是否显得过于肥

    胖?在艰难时代,当食物供应不太充足时,纤瘦的妇女没有体重较重的

    女子更有吸引力。只有在丰足的年代,纤瘦的女子才被认为是迷人的。

    确实,20世纪经济的繁荣也使女性越来越追求苗条,《花花公子》封面

    女郎和美国小姐的参赛者总体上比几十年前更瘦。

    不同种族的标准不同(也许部分原因是受到不同经济模式的影响)。美

    国的黑人妇女比白人妇女更容易肥胖,但她们对自己的体重更容易满足。白人妇女认为肥胖难看,但黑人妇女不这样认为(不过请注意,黑

    人男性与白人男性都一样喜欢0.7的腰臀比)。

    这些研究表明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性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了什么美、什么不美。但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定的,美丽并不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事情。各地的人对何者美丽、何者丑陋,还是有着相当的共识的。

    什么人更在乎美貌

    别人的长相对你有多重要?答案可能取决于你是男性还是女性。全世界

    的普遍情况是,男性对外表有吸引力的伴侣的兴趣要高于女性。如果刊

    登个人广告寻求伴侣,男性比女性会更加直白地表明要找一个漂亮的对

    象。

    同样,女性也关注男性的外貌。当大学生们聚在一起时,两性之间是否

    会喜欢对方,体健貌美有着最强有力的影响。长得越好看,他们的伙伴

    会越喜欢他们。

    整体上,伴侣具有外表吸引力对男性更为重要。所以在1998年,美国做

    整容手术的人中有91%是女性。女性知道男性会通过外表来判断女性,但是,英俊的男性也会吸引女性。

    然而,一些人对美貌的偏见要比另外一些人强烈。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

    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自我监控能力强的男性特别有兴趣拥有一个长相好看的约会伴侣。事实

    上,如果要求他们二选一:一个是貌美但德性差,一个长相平平但个性

    可爱,他们会选择漂亮的泼妇。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求他们招聘一

    个新雇员,自我监控能力强的男性会雇佣一个美丽但能力差的女子,而

    不是聪明能干但长相平平的女子。对这样的男性,外貌显然很重要。

    美貌的好处及交往中的代价

    人们显然会注意他们所见到的人的外表吸引力,一部分人总是比另一些

    人更有吸引力。那么,我们的相貌到底对人际交往有什么影响?为了更

    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一下不同的对象在不同场合下的交往

    方式。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外表的吸引力确实是一个有

    影响力的因素。就像大家都认为的那样,漂亮的女性能得到更多的约会机会。漂亮男性

    也一样,与那些相貌平平的男人相比,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微笑、交谈。

    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不太孤独,更具社会交往能力,比其他人会更快乐

    些。一项研究甚至表明,外表的吸引力对人们的适应能力和终生的幸福

    起到10%的作用。不过,貌美之人的生活并不像“美的即是好的”这一定

    势思维那样乐观,因为美貌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之处。例如,人们对貌美

    之人说的谎更多。当与貌美之人约会时,人们更愿意掩盖他们的兴趣、性格和收入,但对一个相貌平平的约会对象,人们很少编造某种形象。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当意识到他人经常“逢迎”或试图讨好自己时,貌美

    之人可能会有意识地开始不信任他人,或对他们得到的赞美打折扣。

    因此,貌美的人习惯于与其他人的愉快交往,但不如相貌普通的人那样

    相信别人。如果你的长相不错,你可能永远也拿不准,其他人的恭维是

    因为他们尊重你的能力,还是喜欢你的长相?长此以往,这对你的自信

    心没有好处。

    如果我们只与长相好的人交往,会存在不同的投入和回报。对于多数人

    而言,积极的方面是,面对貌美的异性时会感到愉悦;只是看着他们,我们已经有一份好的心情了。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同性中的美貌之人

    时,相形之下,我们会感觉不好。与同性中长相好的人相比,人们对自

    己外貌的评价会更糟糕。这是一个对比效应的例子。例如,如果我们与

    超级模特相比,我们会感觉自己很邋遢,实际上,与多数人相比,我们

    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类似的对比效应能够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如果人们从《花花公子》

    或《阁楼》杂志欣赏到非常迷人的模特,无论男性或女性,当用格外美丽的人作为比较标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低估普通人的吸引力。

    他们对相貌平常的女子的评价更低。更糟糕的是,欣赏这种模特的男性感觉自己的爱人不够性

    感,对爱人的爱意也减少了!而女性对自己爱人的感觉不会受到类似的影响。不过,无论男性

    或女性,当用格外美丽的人作为比较标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低估普通人的吸引力。这样的结

    果意味着:流行的文化会使我们无力欣赏身边可能遇到的美丽。想想你每天接触的媒体:看的

    电视、读的杂志、浏览的网站,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展示无穷无尽的非常迷人的人,比你们周边

    的所有人都要美丽。危险在于,你也许会认为你的朋友都没有吸引力,因为你参照的标准是一

    个不现实、人为的高标准,是一些你永远也不会真正见到的少数人。不过,撇开这些或正或反的看法,基本结论仍旧是,相貌好的人对别人

    具有吸引力。美貌是令人感觉愉悦的。

    般配

    外表吸引力在亲密关系的研究中很重要。人们也许都想得到漂亮的伴

    侣,但结果通常是人们和外貌相当的人结成伴侣。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关

    系中,伴侣之间的外表吸引力水平是相似的,他们的长相是匹配的,这

    一现象就叫做般配。般配有助于决定伴侣们首先是否能够相处在一起。例如,当客户付钱给

    专业的约会服务机构时,得到约会对象的录像和背景资料,那么他们是

    根据什么来选择想要的伴侣?当然是外表的吸引力了。但是,在这些情

    形下,如果一个客户对某人有兴趣,约会服务机构会告知对方,并让其

    有机会看到这个客户的录像资料。只有当双方都有兴趣时,约会服务机

    构才会告知双方电话号码。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时,客户对比自己长得更

    漂亮的对象是感兴趣的,但漂亮的人对这个客户并没有同样的兴趣,所

    以很多时候他们之间什么也不会发生。一般来说,双方在外表上般配才

    可能有结果,双方越相像,他们的关系就越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确实,当一个关系变得更加严肃、双方更为投入时,般配性就变得更为

    明显。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外表漂亮的伴侣,但只有长相与之相

    配的人才可能如愿。长相确实好看的人是不愿意和相貌普通的人成为一

    对的。

    所以,尽管不太浪漫,如果人们彼此喜欢各自的长相,那么就可以成功

    配对。由此,夫妻双方在外表吸引力的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的。如果双方

    不再般配,麻烦就不可避免了。已婚男性的性生活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是,尽管他们看起来还不错,但他们的妻子却“放松了自己”,不再像以

    前那么吸引人了。

    已婚男性的性生活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尽管他们看起来还不错,但他们的妻子却“放松了自

    己”,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了。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般配现象表明,为了在关系中获得最大的成功,我们应该追求与我们相

    似的伴侣。事实上,大多数人就是这样做的。在考虑可能的伴侣时,多

    数人要通过以下的公式,评价我们对别人的实际兴趣以及接近并试着展

    开关系的可能性:

    值得拥有的程度=外表的吸引力×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他条件相同时,人们长相越好,就越可能被人喜爱。如果某人非常喜

    欢我们,但他(或她)却很丑,那么这人可能并不是我们约会对象的第

    一人选。如果某人长相很好,却不是同样地喜欢我们,就不必再浪费时

    间。最有潜力的伴侣是外表说得过去,也很有可能接受我们的人(可能

    因为他她并不是非常漂亮)。并非每个人都遵循这一公式,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必须考虑对方是否会

    接纳自己。比如,在威斯康新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男生中所做的调查显

    示,如果他们发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拿不准那女子的反应之前,只有

    3%的人会请她约会。这些男生大多表示,他们或者会再等一等,看对

    方是否有同样兴趣,或者因缺乏自信,干脆什么都不做就放弃了。

    一般来说,人们似乎知道他们将被别人接受或喜欢的可能性,他们更可

    能与愿意接纳他们而不是拒绝他们的人接近。确实,当其他条件相同

    时,很难做到不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设想新转来一个插班生,他已

    经注意到你了而且真的喜欢你,难道你不会相应地对他产生好感吗?

    显然,人们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与吸引的回报模式一

    致,同时也符合另外一个观点,即平衡理论,人们渴望他们的思想、感

    情和社会关系能够达成一致。当两个人彼此喜欢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契

    合就可以说取得了平衡。当两个人之间相互厌恶时,也可以得到平衡。

    但当一个人喜欢别人但不被别人喜欢时,他们的感情就得不到平衡。如

    果事情涉及三个人会怎么样?我们经常会预期我们仇人的仇人会是我们

    的朋友,即使我们并没有见过他们。

    喜欢和自己相像的人

    如果能够遇见和我们相像的人,背景、兴趣和品位相同,也会令人非常

    愉快。事实上,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似性:彼此喜欢者

    也相互吸引。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无疑是对的。对这类关系的记

    载最为彻底而广泛,是其他类型关系所不能相比的。请看以下例子:

    在密歇根大学有一项研究,参与研

    事实上,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似性:彼此喜欢者也相互吸引。

    究的人如果能与不认识的人交朋友,就可以免费住宿。学期结束后发现,这些参与者的最好朋

    友就是和他们最为相像的室友。

    在普度大学,研究人员有意将社会和政治观点相似或不相似的男女安排

    在一起约会。每一对学生一起45分钟喝饮料并彼此了解。约会之后,相

    似的一对比不像的一对更喜欢彼此。

    在堪萨斯州立大学,要求13位男子挤在一个模拟空间并相处10天,在这

    期间不断评估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如果彼此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就相处得很好。同时还发现,参与者恨不得把那些与他们最不像的人扔出屋

    外。

    以上的事例表明,相似是有吸引力的。

    哪方面的相像才会彼此喜欢

    吸引受到相像的强烈影响。有着相似背景、个性、外表吸引力和态度的

    人们更有可能彼此吸引。

    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幸福的伴侣在各方面彼此都很相像。首先,双方

    在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等方面有相似

    的地方。还记着你高中时最好的朋友吗?他们与你基本上有着相同的年

    龄、无论是朋友还是恋人,幸福的伴侣在各方面彼此都很相像。

    性别和种族。另外,大家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两个人的态度和彼此的吸引力

    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相似处越多,彼此越喜欢。请注意这一规律:在双方达到相当的相似程

    度后,相互的吸引并不会减少。“共同点太多”并没有任何危险。就态度而言,双方越接近,彼

    此就更喜欢。再想一下你高中时代的朋友:你和朋友喝酒吸烟的情况可能都是一样的;如果高

    中毕业时你是处女,你最好的朋友可能也是。

    最后,伴侣们也可能有着相似的性格。性格相似的人们会更加喜欢彼

    此,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喜欢。特别地,性格接近的夫妻比性

    格不同的夫妻有着更为美满的婚姻生活。人们想法一致的时候会更加喜

    欢彼此。相如果高中毕业时你是处女,你最好的朋友可能也是。

    似的感情风格也会促进相互间的吸引。幸福的人自然愿意和其他幸福的人接触,心情不好的人

    也容易被其他心情不好的人所吸引,而不是心情比他们好的人。富有安全感的人愿意接近其他

    有安全感的人,而焦躁的人实际上喜欢接近其他焦躁的人。

    相反也有吸引力吗

    两个人越相似,就越喜欢对方。那么,为什么许多人相信“相异而相

    吸”呢?是否存在相同点少却相互吸引的例子?答案一般是“没有”。也

    许只有一个例外(我们在以后再谈)。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喜欢不相类似的伴侣。那为什么人们又说“相异相吸”呢?因为相似性有不同的表现,会误导人们,使他们认为是“相异”在产生吸引力。

    我们已经看到人们容易和那些与他们外表相似的人结成一对。另一方

    面,外表明显不般配的关系有时也会发生。1993年,《花花公子》杂志

    的年度女郎,26岁的安娜·尼可尔·史密斯,嫁给了89岁的亿万富翁霍华

    德·马休二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伴侣在一些方面明显不同,似乎是

    相反产生了吸引力。这一看法过于简单了,因为这些伴侣之间般配的意

    义更为广泛,用美貌换取金钱,用金钱换取美貌。他们或许有着不同的

    资本,但他们在人际关系这一市场上的身价是相似的,因而是般配的。

    这样的情况总是会发生。在异性恋中,收入高的男性寻找梦想伴侣时

    (通过个人交友广告或约会服务机构)可能会指明要找一个貌美的女

    子。而貌美的女子则会表示要找一个富裕的男子。在同性恋者中,没有

    感染HIV病毒(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男性比较挑剔,在交友广告中要

    求对象拥有更高地位、更加吸引人。而感染了HIV病毒的男性就没有这

    样挑剔了。也许看上去不那么浪漫,但名望、财富、健康、智慧和长相

    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够用来吸引他们所想要的伴侣。我们将般配视作

    一个更为广泛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外表的吸引力,还涉及其他的资本

    与特性。

    事实上,这种权衡是进化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由于与健康和生育能力强

    的女子的婚配更容易成功地繁衍下一代,所以自然选择促进了男性对年

    轻漂亮女伴的兴趣。年轻重要,是因为女性到了中年绝经后就不能生育

    了。美貌有意义,是因为它与健康的几个方面是相关联的。因此男性特

    别看重女子的外表,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他们所娶妻子的年龄与他们

    年龄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男性在20多岁时结婚,他可能会娶比自己

    年轻两岁的女子为妻。但如果男性在50多岁时结婚,他的妻子可能会比

    自己小15岁。

    女性不必关心她们的伴侣是否年轻,男性一般终生都能保持生殖能力。

    女性愿意找一位能够在漫长的孕期和哺乳期内为她们遮风挡雨、保护她

    们的伴侣;她们喜欢强壮的、社会地位高的男人,女性比男性更关心伴

    侣的财务状况。此外,女性对伴侣年龄的要求不会随着年岁增长而变

    化:在整个一生中,女性喜欢嫁给比自己略大几岁的男人。

    所以,女子的年轻貌美与男子的地位资源相互交换就很普通了。所以,女子的年轻貌美与男子的地位资源相互交换就很普通了。实际上

    整个世界都有着相同的情况。在任何情况下,般配涉及多种资源和特

    性。当“对立的”看上去相互吸引时,人们也许是在用一种资源换取另外

    一种资源,以便得到有着相似社会地位的伴侣。

    另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两个人认识以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充分了解彼

    此有何相同及不同之处。比如,两人之间可能出现不切实际的希望和预

    期,即使男方对女方一无所知,他们也会认为自己与漂亮的女子有着更

    多相同之处。最初吸引人的地方,如外表上的相似之处,使得我们期待

    他人与我们在态度和价值观上具有相似性。

    在纽科姆关于同宿舍学生友谊发展的研究发现,学生最喜欢自认为最像

    他们的室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真正的相似之处在他们

    的友谊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他们彼此更加了解时,他们明确地

    喜欢真正与他们相像的人。

    即使我们觉得我们很了解我们的同伴,也有预料不到的意外。对于一个

    新伴侣,有三类信息影响着关系的发展。但最初遇见的时候,他们对彼

    此的吸引主要基于“刺激”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外表的吸引力等明显

    的特征。此后,在“价值”阶段,吸引取决于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人们

    开始了解他们是否喜欢同样的比萨饼、电影和度假方式。再往后,“角

    色”的兼容性变得重要,伴侣们最终会发现他们在为人父母、事业、居

    家等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的基本观点是否一致。要说明的一点是,伴侣

    们对彼此的政治观点、娱乐观等可以完全满意,但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意

    识到对于怎样生活、要几个小孩等有着根本的不同意见。有时,重要的

    不同之处只有在结婚以后才变得明显。尽管存在着不同,这样的伴侣可

    能仍会继续生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因为相异而相吸。

    时间和经验的影响也很明显。最初吸引人的一种特点也可能渐渐变成一

    个伴侣身上最惹人厌烦的特点。比如,最初看上去主动而且风趣的伴

    侣,以后可能变得看上去不负责任而且愚蠢,一开始看上去坚强的人后

    来会显得颐指气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惹人讨厌的特性并不是什么秘

    密,只是人们没能了解,他们的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化。重要的

    是,这些致命的特点经常与自己的特点是不同的。最初可能令人羡慕、渴望得到,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方面变得不再吸引人了。

    “对立”也可能吸引有时候,我们喜欢其他人做出弥补自己不足的反应。这样的“互补性”有

    时候也是吸引人的。许多互补性的行为其实是相似的。例如,热情随和

    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热情与幽默时最为快乐。不过,互补性的一种可靠形

    式是两个伴侣之间的不同行为:驾驭与服从。当一个人非常自信时,他

    希望伴侣能够听取自己的建议;在另外一些场合,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或

    建议时,他希望伴侣能够给予。在这种情况下,“对立”偶尔也会有吸引

    力。

    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这种情况。人们更加喜欢彼此性格相近的人。即使

    是颐指气使的人也更喜欢有主见而不是谦卑服从的人。另一方面,当你

    真正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时候,你的伴侣能让你如愿就好了(如果你们两

    人都慷慨、善解人意,并拥有足够自信时,你们可以轮流以这样的方式

    对待对方)。重要的是,相像的伴侣更能够给我们提供我们所想要的东

    西。

    为什么相像具有吸引力

    遇见和我们相像的人通常是令人安心的。在别人身上发现相像之处令人

    舒服,会使我们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合适的。相像的人也可能喜欢我们,所以我们期待与这类人愉快而友好的交往。当我们尝试一下,就会发现

    我们与相似之人的交往通常顺利而不费力,双方的分歧和冲突会较少,可以一同快乐地完成很多事情。

    喜欢我们得不到的人

    影响吸引的最后一个因素是,人们有时候愿意迎难而上,喜欢追求那些

    不容易得到的人。心理逆反理论认为,当人们失去行动或选择的自由

    时,他们会争取重新得到自由。结果就是,当我们面临失去的威胁时,我们可能会更想得到。

    这一原则显然会影响我们对伴侣的感情。研究人员在对未婚情侣的观察

    过程中发现一种有趣的模式,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越是干

    涉他们的交往,他们彼此之间就越相爱。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干预反而会增加年轻恋人间的感情。这一模式

    并非总在发

    父母的干预反而会增加年轻恋人间的感情。它确实提醒父母们,在禁止孩子与某人约会时要三

    思而行。生,不过它确实提醒父母们,在禁止孩子与某人约会时要三思而行。如果出现了逆反的情况,父母最合适的行动可能是温和地表示他们的不快,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

    当每天晚上随着酒吧关门时间的临近,你可能又将面临独自一人时,你

    会觉得那个意中人越来越有吸引力。事实上,时间剩得不多的时候,酒

    吧里还没有找到对象的人会认为可选择的那些异性看起来比早些时候更

    好看。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人们不喝酒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

    况。不过,这只会发生在还没有找到伴侣的人身上,已经拥有亲密关系

    的人不会显示出这一模式。这就是所谓的“打烊效应”。

    关于吸引的讨论已接近尾声,但还有重要的一点。前面提到,男女两性

    对伴侣的外表吸引力和收入的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想让这些结果留给

    你一个错误的印象。尽管存在这些不同,两性在他们的关系伴侣中寻求

    的是一样的品质。无论男性女性,都认为热情善良、性格好及积极回应

    是对朋友或恋人的三个最重要的要求。吸引并不神秘。每个人都想得到

    可人的、随和的、接受他们感情的伴侣, 在这一点上,男女两性之间

    并无差别。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则是女性并不只是想要坚强、有主见

    的男人,也希望他们热情善良。如果你是一个冷淡、强势的男子,那么

    请注意了:伴随着你的力量和权威,你如果能够增加一些热情的话,女

    性对你的印象会更好。

    第3章 印象管理

    为什么第一印象那么重要?

    怎样才能给他(她)留下一个好印象?

    你真的很了解他(她)吗?

    测一测你有多浪漫?

    设想你得了重感冒,在家卧床不起,你的爱人一整天都没有打电话给

    你。你很失望,他她为什么不打电话?难道他她不够爱你吗?还是爱

    你的、无微不至的伴侣不愿意把你从小睡中吵醒?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可以选择一种宽容的看法,一种责备的看法,或者取一种中间的方

    式。重要的是,选择权把握在你的手中,而你的选择会影响你随之做出

    的判断。其结果是,你的判断和认识要么维护,要么损害你们之间的关

    系。这一章里,我们将关注这类判断,关注我们对关系的思考方式。我们将

    探讨对伴侣及其行为的判断如何决定亲密关系的走向,也将考虑我们如

    何影响和控制伴侣对我们的判断,我们还将思索亲密关系中,两人之间

    到底能够互相了解到何种程度。在整个章节中,我们都强调一个事实,即我们对伴侣的认识和看法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判断总是正确的,那

    么什么问题都不会发生。然而,对一件事通常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即

    使我们自信找到了真理,我们也会犯错误。确实,正如第一印象研究所

    揭示的那样,一些错误可能在我们遇见某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第一印象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在刚见到别人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判断

    了。试想,人无非分为男性和女性,刻板印象使我们对男性女性的行为

    有着不同的预期。我们一眼就分出人是漂亮还是相貌平常,我们会认为

    漂亮的人更招人喜欢。还有其他许多类型的区别,如年轻或年老,黑人

    或白人,穿耳孔或不穿耳孔,乡下人或城里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成见

    可能因人而异,但却以同样的方式发生:刻板印象预先给了我们一种关

    于他人的看法。另外,我们自己并不能决定使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

    自动化的,甚至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会产生影响。

    那么,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迅速地形成一个基本印象。请用一点时

    间对有以下特点的人迅速做出判断:

    好嫉妒、固执、挑剔、冲动、刻苦、聪明。

    你愿意他做你的同事吗?大概不太会。现在,再用一点时间判断另外一

    个人:

    聪明、刻苦、冲动、挑剔、固执、好嫉妒。

    印象好点了,对吗?这个人并不完美,但他她能干而且上进。问题在

    于,这两种描述以不同的顺序提供了相同的信息,但却产生了两种不同

    的印象。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这种倾向使最初的信

    息占据更大的权重,最初信息与刻板印象一道,决定了我们对他人的印

    象。

    第一印象起作用有几个重要的原

    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这种倾向使最初的信息占据更大的权重。因。其一,无论来源如何,我们对他人的初始判断会影响我们对其他信息的诠释。因此,第一

    印象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判断,也影响着我们对新信息的选择。我们可能寻求印证我们观点的

    信息,而忽略证明我们判断错误的信息。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会表现出一种验证性偏见。

    验证性偏见使我们关注他人的片面信息,使之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常

    常认为对别人的看法是对的,但实际并非如此。确实,大多数人在对其

    他人的判断上是过分自信的,犯了许多意识不到的错误。举一个例子,在你开始一个浪漫关系的时候,你可能自信已经了解这个伴侣的性交往

    史。你可能越来越确信自己知道这个伴侣过去有过几个情人,或者他

    她是否可能身患性病。但是真实情况是,你并不像你自己认为的那样了

    解情况。当一段新的关系开始时,人们是过分自信的,以后会变得更为

    自信。彼此越熟悉,他们会更加确信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新伴侣,但实

    际上这种准确性并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增加,我们会更好地了解伴侣。随着彼此更加

    熟悉,第一印象肯定会变化。不过,我们希望指出的一点是,已经存在

    的信念在关系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影响。即使是肤浅的第一印象改变起

    来也相当慢,这是因为第一印象对以后的思维会产生影响。随着关系的

    发展和对亲密伴侣更多的了解,我们仍然会看到相同的模式。人们看到

    的只是他们所想看到的,自信的判断并不总是对的。

    的确,对恋人或朋友的已有信念,无疑比对新结识的人的第一印象更为

    有

    伴侣之间彼此可能是“最了解的、也是最不客观的观察者”。

    力。互相依赖的亲密关系意味着感情的投入,这就使问题更加复杂。在一个亲近的关系中,伴

    侣之间彼此可能是“最了解的、也是最不客观的观察者”。

    例如,谁更能够判断你们现在的浪漫关系会持续多久,是你还是你的父

    母?有研究要求大学生本人、室友、他们的父母对其恋爱关系的未来发

    展做出预测,结果非常明显,父母比本人做出了更好的预测,室友的预

    测也比他们自己做出的好。你可能会认为,人们对自己的关系会做出最

    好的判断,但实际情况是,本人只注意到关系的长处而忽略了不足,因

    而他们自信而乐观地预测关系持续的时间会比实际情况要长。父母和室

    友则更加冷静而全面,也许他们做出预测时不是那么确信,但他们对其

    感情发展的判断更为准确。

    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中,过度自信、验证性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概念也

    使我们对于新认识者的知觉复杂化。显然,我们对自己的关系并不专栏3.1

    草率造成错误

    当我们与别人相处时,许多判断都是匆忙间做出的。如果人们能够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想一想、分析一下掌握到的信息,就会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如果我们匆忙地形成一个快照似的判断,然后又由于忙碌或分心的缘故,没有再检查一遍我们的推理,我们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不幸

    的是,社会交往恰好阻止了人们仔细的评析和改正错误。当我们想着下一步该说什么时,我们

    就不再会考虑我们所做判断是否准确,从而意识不到判断中的错误。

    行动者和旁观者存在很大差异。置身其中的人可能会在匆忙中犯错。所以,室友们对你的恋情

    能够做出更为敏锐的判断,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见证了你和伴侣之间的交往,比你更加

    仔细地思考了这一交往。

    是一无所知。当我们特意地、谨慎地评估我们的伙伴关系时,比我们在一种罗曼蒂克的心情下

    对这一关系的预测更为准确。

    认知的力量

    我们对自己关系和伴侣的判断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很难意识

    到,我们常常在选择我们自己所持的观点,然后用这种选择来促进或抑

    制对关系的满意度。

    将伴侣理想化

    在理想的浪漫关系中,你在寻找什么?多数人愿意拥有一个热情而值得

    信赖、忠诚而富有激情、迷人而令人兴奋、富裕并有权势的伴侣。我们

    对爱人的满意度取决于他她与理想的接近程度。然而,我们所拥有的

    总是和理想有些距离。那么我们是怎样与吸引我们的人共享快乐的呢?

    一种方法是对我们的伴侣建立一种善意、大度的认知,强调他们的美德

    而将弱点最小化。人们经常以一种积极的幻想尽可能好地描述自己的伴

    侣 。这种“幻想”混合了对现实伴侣的认识和完美伴侣的理想化看法。他

    们并非忽略现实伴侣的真实缺陷,只是认为这种缺点没有别人所认为的

    那样显著。积极的幻想将伴侣理想化,所以人们对伴侣的判断比伴侣对

    自身的判断要更为积极。

    如果我们就是想愚弄自己,在伴侣身上赋予他她并不拥有的品质,那

    么我们是注定要幻灭的。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了解所有的事实,但只是

    想以一种善意、大度的方式加以看待,那么这样的幻想非常有益。当我

    们将伴侣理想化的时候,我们是有意地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看待他们的行为,我们非常愿意承诺维持彼此的关系。我们能够慢慢地让伴侣相信,他们正是我们所相信的那种出色的人,我们高度的评价也会提高他们的

    自我认识。

    另外,有一种聪明的方法可以使我们保护自己免遭幻灭感:当对伴侣了

    解逐渐增多时,我们会修正自己的想法,使之更契合于我们现在所拥有

    的伴侣。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决定伴侣所具有的品质正是

    我

    乐观地看待事情——认为伴侣已经做到最好——修正我们的理想和希望,使之契合于我们已经

    拥有的伴侣,便可以更快乐地与目前的伴侣在一起。

    们所希望的品质。

    于是,选择乐观地看待事情——认为伴侣已经做到最好——修正我们的

    理想和希望,使之契合于我们已经拥有的伴侣,便可以更快乐地与目前

    的伴侣在一起。

    归因的过程

    关于事情发生原因的解释,特别是对一个人为什么做或者不做某种事情

    的解释,称之为归因。我们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通常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又各有其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强调个体内在的原因如个性、能力或努力,也可以强调外因,如个体所面临的状况或环境。例如,你

    也许已经注意到,考试考得好的学生会把成功归结于内因,如自己的准

    备和聪明,而考得不好的学生会归罪于外因,如试题偏、不公平。事情

    的原因也可能会稳定而持久,如同我们的能力,也可能会不稳定或短

    暂,像人的心情一样起伏不定。进一步来说,原因可能具有普遍性,影

    响着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情境,或者只涉及特定的情境。由于存在上述种

    种的区别,对某一事件的解释就会有多种。在一个亲密关系中,彼此依

    赖的伴侣可能对所发生的事情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会

    格外复杂。

    不过,对亲密关系的归因通常有三种模式。首先,尽管彼此之间有着亲

    密的了解,伴侣们依旧受到旁观者效应的影响。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解

    释,与他们对伴侣的相似行为的解释是不同的。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她这样做真令我生气”,另一方可能想的是“他的脾气真

    不好,应该学学如何控制自己”。令事情更为复杂的是,伴侣双方很可

    能意识不到双方归因上的差异;每一方可能会相信另一方也是以他她自己的方式看待问题。当一方有意识地努力去了解对方的观点

    专栏3.2

    “你必须记住这个……”

    对过去事情的记忆也同样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亲密程度。

    亲密关系中的伴侣通常共同构建他们共享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比他们单独保有的记忆更为丰

    富和详细。他们的每一方都应该能够得到某些事件的细节,而他们共同分享的回忆可能非常广

    泛。与其他的信念和知觉一样,这些记忆与伴侣对关系的满意度紧密相连。

    伴侣之间的感情会影响他们的记忆。如果他们在一起很快乐,就会忘掉过去的失意。如果他们

    不快乐,他们就会低估过去的欢乐和爱意。记忆的这些小把戏有助于我们适应所面对的情境,但记忆常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关系比实际情况要更为稳定、可预见——这就可能引起具有破坏力

    的过度自信。

    记忆也为我们对新事件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舞台。伴侣之间关于他们感情故事的讲述,会影响接

    下来在真实生活中的相互交往。研究人员通过对伴侣们关于过去记忆的研究,能够准确地判断

    三年以后谁将会离婚! 与那些继续在一起的伴侣相比,感情关系恶化的伴侣对彼此早些时候的

    记忆就不是同样的美好了;在结婚后,他们会想起纷扰的追求过程、彼此间的不平衡以及令人

    失望的经历。这样的记忆具有破坏性。重温这样的记忆,这些伴侣显然为未来的挫败又进行了

    铺垫。同其他的知觉一样,我们重新讲述的故事、重温的记忆会影响以后对亲密关系的解释和

    相应的行为。

    时,旁观者差异能够缩小,但这种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最安全的策略是,假设你最亲密的伴

    侣也很少能够了解你所作所为的全部原因。

    其次,尽管彼此之间存在真情,伴

    好事发生了,人们会感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而事态不好的时候,他们会寻找外因。

    侣们也可能显示出自我服务偏见,即认可自己在成功中的作用而避开在失败中的责任。好事发

    生了,人们会感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而事态不好的时候,他们会寻找外因。在令人满意的关

    系中,自我服务偏见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争吵的时候,配偶们倾向于相信都是对方的错。如果

    出现了婚外恋情,他们会认为自己不过是逢场作戏,而配偶同样的行为却令人愤恨而受伤害。

    因此,这种习性使得人们能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到更好的借口,而不会

    同样地原谅朋友或恋人。他们倾向于相信对方是争执和冲突的源头。

    第三个重要的模式是,伴侣的归因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彼此关系的满意

    度。如果伴侣的行为是有助于关系发展,幸福的人们将其归因为伴侣的

    积极行动。也就是说,幸福的一对将伴侣的积极行为归因于内部的、稳

    定的及普遍的。他们也倾向于淡化对方的越轨逾矩,认为不过是偶然

    的、不寻常的、有限制性的。通过这种归因,对彼此关系满足的伴侣将对方的善意放大了,而将他们

    令人心碎的地方小而化之。相形之下,对彼此关系不满意的伴侣做的恰

    恰相反。夸大了坏的一面,缩小了好的一面。不快乐的人们做出维持苦

    恼的归因,认为对方的负面举动是故意的、经常性的,幸福的伴侣以仁爱之心判断对方,能够保持幸福的关系。苦恼的伴侣则不论对方如何行为,总

    是以一种不满的方式看待对方。

    而正面的举动并非出自本意、只是偶然的。所以,幸福的伴侣以仁爱之心判断对方,能够保持

    幸福的关系。苦恼的伴侣则不论对方如何行为,总是以一种不满的方式看待对方。

    不同的观念及其后果

    人们在介入一种关系的时候,对关系将会怎样发展带有已经建立起来的

    看法。这些看法在头脑里形成不同的图式。其中一种看法为浪漫主义,认为爱是寻求伴侣的最重要的基础。浪漫主义有不同的方面,浪漫信念

    高的人认为:(1)他们的爱是完美的;(2)每人只有一个完美的真

    爱;(3)真爱会跨越一切障碍;(4)一见钟情是有可能的(参见表

    3.1)。

    浪漫得分高的人能从自己的浪漫关系中体验更多的爱、满意和投入,但

    浪漫并不能预测感情能否持续超过4年。这也许是好事,因为即使是仍

    然在一起的伴侣,浪漫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而在分手的伴侣

    中,浪漫感会减少得更多。浪漫显然会为彼此的感情增添一抹玫瑰色,使伴侣关系显得特别,但并不会显著地影响伴侣的行为。

    持有其他看法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些看法对关系的质量有负面影响,使伴侣之间更为不满意。什么样的观念有害呢?有以下六个方面:

    争吵是有破坏力的——争吵意味着我的伴侣还不够爱我。如果我们足够

    相爱,我们在任何事情上应该都不会有争执的。

    “心有灵犀”很重要——彼此真正关爱的人应该能够直觉地知道对方的需

    要和偏好,而不需要被告知。如果我不得不告诉我的伴侣我想要或者需

    要什么,那么说明他她对我的爱还不够。

    伴侣是不会变的——一旦事情变得糟糕,就只能那样了。如果爱人伤害

    了你一次,他她还会再次伤害你。

    表3.1 “浪漫”量表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完美——如果我们的爱情纯洁,每一次的性生活

    应总是美妙且令人满足。我们应总是渴望,并为性生活做好准备。

    男女是不同的——男女两性的性格和需要非常不同,很难真正了解对

    方。

    好的关系顺其自然——不必要做些什么来维持一个好的关系。人们在一

    起要么彼此和谐、注定幸福,要么不是。

    研究者在若干年前已经发现,正是这些观点导致了人们亲密关系中的苦恼和不满,使关系受损。这些观点是不现实的。它们也是“不成熟”的。

    当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这种情况总是会发生的——持有以上观点的

    人就会认为情况很严重了。任何争议都会暗示他们之间的爱是不完美

    的。更糟的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带有这种观点的人的行为不是建设

    性的。由于相信人是不会改变的、真爱是顺其自然的,他们就不会尝试

    去解决问题,而只是躲避问题,他们可能更愿意结束关系,而不是努力

    弥补关系。相对于拥有更具适应性观念的人,其结果是,他们维持其关

    系的成本更高,对伴侣的感情投入更少。

    好在这样的观念是会改变的。确实,如果您能在上面的几点中意识到自

    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一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并及时改

    变,那您就可以获得持久的亲密关系。

    印象管理

    由于别人对我们的印象是如此重要,我们经常会试着控制别人,左右他

    们对我们的印象。有时我们可以给别人制造某种印象,谨慎地选择词

    句、穿衣以及所处的环境,从而表现出某一种公众形象。所以,不论我

    们是否可以意识到,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们

    的印象。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原因有

    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试图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印象。

    二:首先,几乎所有在别人面前做的事情,可能都是为印象管理而服务。在公共卫生间里,有

    别人在场的时候,人们更有可能便后洗手。女性与一个有吸引力的男子约会时,比与自己的女

    伴们在一起时吃得要少。男性和女性关于自己要说些什么,都会斟酌的,这样可以在一个有吸

    引力的异性面前显得得体。但是,如果对方不是他们所要给予好印象的人,他们是不会费力这

    样做的。

    印象管理之所以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对社会生活有着普遍的影响。

    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当在别人面前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关心

    对方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想法。印象管理很少有欺骗性。恰恰相反,尽管

    人们有时会通过说谎或作假虚伪地表现自己,但大多数的印象管理是向

    别人表现自己真实的特性——也许只是有所选择的,比如,只是表明自

    己的部分态度,而不提及其他。人们会看上去与大多数人差不多,这个

    简单的印象管理技巧能够带来得体的、具有回报性的社会交往,与不诚

    实毫无关系。印象管理策略

    然而,由于大多数人都有着多种兴趣和才智,以诚实的方式我们就能够

    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印象,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寻求不同的形象。事

    实上,人们通常使用四种不同的印象管理策略。当我们想得到别人的接

    受和喜欢的时候,我们使用迎合策略,我们为别人做好事,夸赞别人,提及达成共识的意见,将自己描述得可爱,变得有魅力。在发展浪漫关

    系的时候,迎合是一种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只要这些努力不是明显地

    带有操纵性或献媚性质,它们通常能激发他人的积极反应。

    当我们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时,我们可能使用自我

    推广策略来描述自己的成就,或策略性地公开展示自己的技能。在面试

    工作时,自我推广是印象管理的最佳策略,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女性表现出积极的自我推广行为,可能会冒一定的风险,会被认

    为“不够淑女”。事实上,男性会比女性更多地向朋友吹嘘自己的成就,不过在面对朋友的时候,男性和女性都会显得比面对陌生人时更为谦

    逊。

    迎合和自我推广都会创造出好的社交印象,其他策略则会给人留下不好

    的形象。通过威胁,人们显示出自己是无情的、危险的和令人生畏的,以便别人顺从他们。这样的举止令人厌恶,会使人避而远之。不过如果

    只是偶尔使用一下,或者接受的对象是儿童或无处可去的配偶,威胁能

    够达到一些目的。最后,使用恳求的策略,人们可以通过表现出无能或

    者不坚定,以躲避义务,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人们声称“经过

    一天辛苦的工作”“太累了”而不能洗碗,使用的就是恳求的策略。如果

    其他两个策略起了作用,人们多数会避免使用威胁或恳求。因为我们都

    希望自己被喜欢或者尊重,而不是被害怕或者怜悯。但多数人偶尔会使

    用它们。如果你曾经让伴侣知道你对某事很生气,或者对某事感到伤

    心,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你就在分别使用威胁或恳求策略。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亲密伴侣之间的印象管理有三个特点值得一提。首先,尽管我们给朋友

    或恋人的印象比我们给熟人或陌生人的印象要更有影响力,但是在维持

    良好形象方面,我们对亲密伙伴比对其他人更少费心。比如,人们与伴

    侣认识的时间越久,他们在共进晚餐的时候,就很少花费时间在洗手间

    里梳洗打扮自己。一般而言,我们较少关注呈现给亲密伙伴的形象,原因可能有以下几

    人们与伴侣认识的时间越久,他们在共进晚餐的时候,就很少花费时间在洗手间里梳洗打扮自

    己。

    个方面。其一,我们已经知道朋友或恋人喜欢我们,让自己迷人以赢得他们赞许的动机不足。

    另外,因为他们十分了解我们,在影响他们的想法方面可做的较少。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因

    为人们变得懒惰了。呈现出好的行为举止需要集中精力并努力,礼貌的举止通常意味着某种形

    式的自我限制。在已经了解并爱我们的人身边,我们可以放松。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自己的伴

    侣,比对他们认识的其他人更为粗鲁。在关系的早期非常有礼貌的人——不洗澡并穿戴整齐决

    不来吃早饭——往往变成穿着内衣坐在桌旁,没有洗漱,又是抓痒又是挖鼻孔,叉走了最后一

    个甜面包圈,这很有讽刺性。以优雅的举止赢得了浪漫伴侣的爱以后,我们中的一些人再也不

    努力在爱人面前让自己更有魅力了。在许多的关系中,这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

    印象管理的第二个有趣的方面是,以优雅的举止赢得了浪漫伴侣的爱以后,我们中的一些人再也不努力在爱人面前让自己更有魅

    力了。

    人们常常煞费苦心地为自己的同伴创造出一个想要的公众形象。比如,设想你在向一个异性描

    述你的朋友,你知道此人喜欢什么样的约会伴侣,你会怎样描述你的朋友呢?面对这种情形的

    时候,多数人会以这位听众所偏好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朋友。另一方面,如果该听众不那么吸

    引人,人们会有意地将朋友描述成与他不相投机的人,暗示朋友与他不是一类人。

    人们也可能耗时费力地将他们关系中的某一种形象呈现给他人。大学生

    情侣尤其可能向父母隐瞒他们的关系,通常是刻意避免听到意见和批

    评。之后,一旦关系确定并得到认可,双方会协调一致地共同建立一个

    特定的形象。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向别人隐瞒争执与口角。尽管一路上都

    在吵嘴,到了晚会上则马上摆出“幸福的面孔”。人们看起来常常能够意

    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伴侣及其关系的公众形象反映的也是他们

    的个人形象。

    最后,人们的印象管理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可能对他们的关系模式产生

    有意义的影响。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来满足

    不同情境下不同的规范。相比之下,自我监控能力低的人,对社会规范

    较少关心、更不灵活,即使不适合于环境仍保持同样一成不变的印象。

    所以,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印象管理会更为灵活而丰富。

    你了解自己的伴侣吗

    在一个亲密的关系中,伴侣们可能对彼此的认知呈现一种理想化的情

    形。如果依据这些判断行事,他们可能在彼此之间引发符合他们预期的行为,不管是对还是错,他们可能会以符合自己现有判断的方式来解释

    他人的行为。显然,在亲密的伴侣关系当中,有许多不同的过程在起作

    用,导致我们在伴侣身上看到我们预期或所希望的(或他们所想看到

    的)特点或动机。那么我们认识伴侣的准确程度如何呢?我们真的了解

    他们吗?

    简单的回答是“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好”。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伴侣

    与我们很相像,但实际上他们不是。我们以为他们常常会同意我们的意

    见,但实际上他们不是。结果,我们觉得我们理解他们,他们也理解我

    们,但实际上常常不是这样。确实,我们在伴侣那里感受到越多的相似

    和理解,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就越令人满意。但我们对伴侣的误解比你所

    能想到的还要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伴侣的认知是对他们的一种虚

    构,和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

    有几个因素决定了我们对伴侣的判断的准确性。人际交往的认知是否正

    确,取决于接下来我们要具体论述的几个因素。

    了解

    我们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了解我们的伴侣,该结论与我们所了解到的

    亲密伴侣的许多实际情况并不冲突。随着关系的发展和在一起时间的增

    加,两个人确实对彼此更加了解。已婚的夫妇比正在约会中的恋人或一

    般的朋

    我们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了解我们的伴侣。

    友对彼此的认知更为准确,熟人比陌生人对彼此的判断更为准确。亲密的伴侣有着更多的交

    往,对彼此有着更为细致的了解,他们之间可能有着很多的相似处,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判断的

    准确性。

    动机

    但是,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并不一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为准确。一

    项研究发现,两个人认识的时间长度并不能说明认知的准确程度,但两

    个人共同生活的时间长度则可以说明。而且,另一项研究发现,结婚时

    间较短的配偶与更有经验的配偶相比,能更好地猜出对方的所思所想。

    显然,想要了解别人的兴趣有助于促进我们的洞察力,刚刚搬到一起住

    的人(大概有很强的动机来了解别人)对彼此的了解会和他们以后得到

    的一样多。按照这一思路,无论人们相互认识的时间有多久,他们对彼此的判断和

    评估部分地取决于他们的心情。起伏变化的心情会影响人们对伴侣及其

    关系的认知,心情好的时候比心情差的时候对彼此有着更为积极的认

    知。

    也有证据表明,女性比男性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仔细思考自己的关系。两

    性都会仔细思考自己的新关系,但女性会在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更为彻底

    地加以分析。

    伴侣的可认知性

    人们的一些特质会比另一些特质更为明显——即这些特质更容易被觉察

    到——特质越明显,越容易被准确地认知。善于社交和外向的人一般更

    喜欢群居而且友好,但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却不易被判断出来。缄默和内

    敛的人很难被了解,即使这些人的朋友和爱人,也很难得知他们的所思

    所想。

    知觉者的能力

    一些人可能很难做出判断,而另一些人会相对容易地做出更好的判断。

    智慧而思想开放的人相比教条和狭隘的人能更好地认知他人。为了更好

    地判断别人,知觉者必须留心、权衡,并将各种各样且常常是相互冲突

    的信息集中在一起(比如伴侣的行为举止,面部表情,语调和用词),将这些琐碎的信息整合起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灵活而思想复杂的人与

    呆板、思想较为简单的人相比,在这方面会更有能力。

    知觉者的影响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并不是被动的。在亲密关系

    中,他们在与伴侣持续的交互作用中,行为举止与自己的预期相一致,对自己构建的知觉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他们意识到伴侣不是他们所希

    望的,他们会试着通过鼓励一些行为、阻止另外一些行为来改变对方。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就像雕塑家一样,试图把自己的伴侣塑造成理想中

    的形象。如果伴侣意气消沉,我们会努力给他鼓劲。

    由于亲密的伴侣在持续不断地形成和塑造彼此的行为举止,我们会引导伴侣成为我们所想要的

    人。

    如果伴侣自负而矫情,我们会努力让他脚踏实地。由于亲密的伴侣在持续不断地形成和塑造彼此的行为举止,最初不准确的认知会变得更为准确,我们会引导伴侣成为我们所想要的人。

    第4章 交流

    如何使他人敞开心扉?

    最好不要谈论哪些话题?

    争吵是怎样升级的?

    交流在亲密关系中极其重要,比我们通常所意识到的也更为复杂。交流

    开始于发出者的意图和发出者希望表达的信息。发出者的意图是个人

    的,只有他她本人知道。为了传递给受者,必须将它编码成外在的、可观察到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动。发出者的心情或社交技巧、所处环境

    的噪声干扰等诸多因素会影响或干扰这一过程。然后,受者必须解读发

    话者的行为,干扰同样也会发生。

    问题在于,从一个人的意图到其对受者产生影响,会涉及几个步骤,其

    中可能发生错误和误解。我们通常会假设自己的信息将产生所想要的影

    响,但很少知道它们是会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性的行为承载大量信息,我们有时注意不到非语言行为在交往中

    起的作用。表4.1列举了非语言行为的七种作用,我们将特别关注其中

    的四种。

    首先,非语言行为提供了关于发出者的情绪或他们所想表达意思的有关

    信息。比如,如果你调侃某人,听者也许只有根据你的面部表情和说话

    的声音才能分辨出你有没有敌意。这一作用非常重要,以至于我们发明

    了在电子邮件中使用的感情符号,这样收件人能够正确地读懂我们的邮

    件。

    非语言行为在决定是否进一步交往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非语言的

    方式表露兴趣,可以决定双方是否开始交往,微妙的非语言性线索可以

    使人们的谈话天衣无缝而优雅。

    最后,通过某些信号,非语言行为帮助界定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感情亲密的人之间与一般熟人之间的行为是不同的,地位高的人与下属的

    表4.1 非语言行为在关系中的作用

    行为是不一样的。在不用讲任何话的情况下,观察者也能够分辨出谁喜欢谁、谁是老板。

    这些作用是怎样发生的?以下我们将加以探讨。

    非语言交流的组成

    非语言交流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传递信息。我们将描述其中的六种。

    面部表情

    人们的面部表情表明他们的心情和情绪,无论身处何处都是一样的。比

    如,你在外国,也不懂当地语言,你却能够看出别人是否高兴。如果高

    兴,他

    人们的面部表情表明他们的心情和情绪,无论身处何处都是一样的。

    们脸颊的肌肉会将嘴角牵动起来,眼角的皮肤会皱起来。快乐和其他几种情绪——悲伤、恐

    惧、愤怒、厌恶和惊奇——都能产生各自独特的面部表情,全世界都一样。事实上,这些表情

    的普遍性表明它们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人类身上。人们不用去学习高兴的时候怎样微笑,因为他

    们生下来就会。比如,先天失明的人也具有和我们一样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能够告诉人们许多信息,遗憾的是,由于面部表情在

    非语言交流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而人们有时会故意用它来掩饰自己

    的真实情感。至少有四种方式可以用来调节我们的情绪表达。第一,我

    们可以加强表情,夸张地表现出我们体验的是比实际情况更为强烈的感

    情。比如,如果打开一份你只是略微喜欢的礼物,当赠予者在场时,你

    会显得比实际情况更开心。第二,我们有时将表情最小化,试图显得没

    有实际情况那样动感情。由于我们的文化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

    会克制着不表现出内心的伤感。第三,我们会将表情中性化,以此掩盖

    掉我们的真实情感。扑克牌高手就是这样不暴露自己拿到牌时的真实情

    绪。最后,我们会伪装我们的表情,代之以完全不同的感情流露。当一

    名选手赢得了选美赛的冠军,而屈居亚军的选手仍表现得很兴奋、激动

    时,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她是在掩饰真实的感情。

    不过,即使人们试图控制自己的表

    伪装的表情在细微之处和真实的表情有所不同。

    情,仍掩盖不住真相。首先,伪装的表情在细微之处和真实的表情有所不同。比如,当假装微

    笑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牵动嘴角,但较难做到自然地皱起眼角的皮肤;结果,在细心的观察者

    眼中,真实和虚假微笑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第二,尽管我们极力掩饰,但真实感情的真实闪

    现,在短暂失控的瞬间也会显露无遗。如果仔细观察1976至1984年之间的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节

    目主持人,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暗中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尽管他们保持着职业化的中立,但在他

    们报道每一位候选人的时候,短暂表情能暴露出他们的偏好。

    凝视行为

    一个人目光接触的方向和数量也是有影响力的。比如,凝视某人意味着有兴趣沟通,如果在单身酒吧有人盯着你瞧,而你不想和他她交谈,那么应该眼望别处,而不是与之对视。

    在普通的交往中,人们倾听的时候(平均有60%的时间凝视着讲话者)

    通常会比讲话的时候(平均有40%的时间凝视着倾听者)更多地注视他

    们的交谈对象。不过,有权威、有地位的人会偏离这些常规——与一般

    人相比,他们会更多地在讲话的时候注视别人,在倾听的时候较少地注

    视别人。占主导地位的伴侣在交往中会坚持“我跟你说话的时候要看着

    我!”,但通常不会给予别人同样的注视。

    身体语言

    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脖颈以上的非语言交流,实际上整个身体

    都是相关的。身体的动作通常陪伴和支持着我们的语言交流,使意思表

    达变得更为容易。不同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

    在美国,拇指与食指接触,其他指头竖起来的手势表示“行”或“好”。在

    法国则表示“零”,在日本表示“金钱”,而在中东它是猥亵的侮辱(就像

    美国人竖起中指一样)。面部表情的语言不需要翻译,而手势语言却并

    非如此。

    身体的姿势或动作也能表达较不明确但仍旧有用的信息。例如,观察者

    通过观看简短的(10秒钟)无声录像带,就能够预测大学教授将从学生

    那里得到的教学评估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方法也能使他们更

    好地判断陌生人的性取向,其准确率显著高于随意猜想。身体语言能够

    提供信息的一个原因,是它比面部表情更难控制,它更具“泄漏性”,即

    更可能暴露我们真实的感情。例如,美国海关官员就是利用旅客的身体

    信号,而不是面部表情,来决定是否检查其行李。

    身体语言能够提供信息的一个原因,是它比面部表情更难控制,它更具“泄漏性”,即更可能暴

    露我们真实的感情。

    身体的动作也能揭示出身份。地位高的人常采用开放的、不对称的姿

    势,身体的左右两侧做出不同的姿势。他们占据大的空间。相反,地位

    低的人采取封闭、对称的姿势,相对紧缩。如果一个强势的老板与下属

    面对面交谈,通过观察你常常就能判断出谁是谁。身体接触

    与他人的身体接触也包含着多种意思。一方面,关系变得越亲密,两个

    人的身体接触越多。另一方面,不请自来的身体接触则暗示着身份等级

    中的主导地位。事实上,当两个人的地位不同时,一般只有单方向的身

    体接触;地位高的人更可能主动接触地位低的人,反过来并不是这样。

    试想:考试时你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他她弯下腰来和你说话的时

    候,放一只手在你的肩膀上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当你走到教室前面问问

    题时,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接触老师,就会显得很奇怪。男性和女性对陌生人的身体接触有不同的反应。当别人在他们手或胳膊

    上轻触一下时,女性通常是积极回应,大多数男性却不是。也许是由于

    性别的差异,男性对女性的身体接触,多于女性接触男性,特别是在年

    轻的伴侣之间。事实上,在随意的交往中,旁观者不会积极地评价女性

    对男性的身体接触,除非她们的地位明显比男性要高。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两人间的实际空间。人际距离的亲密区从我们的前胸延伸至

    0.5米处。如果两人如此接近地面对面站着,他们的交往可能充满爱意

    或敌意。更多的交往发生在较大的距离范围,个人区距离我们身体

    0.5~1.5米。在这个范围内,朋友们在较小的距离内交往,熟人在较大的

    距离内交往,所以距离能够帮助界定人们的关系。更远一些为社交区

    (1.5~4米),交往就更为事务化。如果与面试官或教授隔着一张桌子

    而坐,你就处于社交区,这一距离显得较合适。但是如果与好友相隔2

    米以外进行交谈则显得相当奇怪了。在4米以外,交往就变得相当正

    式。这是公共区,用于整体性的交往,如师生之间的交往。

    这些距离描述的是北美人的一般交往模式,他们通常比世界上其他地区

    的人际距离要大一些。法国、拉丁和阿拉伯文化偏好较小的人际距离。

    人的性别和地位也影响人际距离。男性之间比女性之间保持更大的距

    离;通常人们离地位高的人的距离

    距离是测定交往中亲密程度的一个微妙的方式,甚至可能是衡量关系质量的一个间接手段。

    比离地位较低的人更远。无论人的偏好如何,距离是测定交往中亲密程度的一个微妙的方式,甚至可能是衡量关系质量的一个间接手段。不幸福的配偶比关系美满的配偶保持更大的距离。

    准语言

    非语言交流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准语言。准语言包括除去话语之外说话人

    声音中的所有变化,如节奏、声调、音量和速度。准语言不关乎人们在

    说什么,而是怎样说。

    准语言有助于界定关系,恋人们倾向于使用与朋友间不同的说话节奏。

    爱人们会更宽容拖延回答,沉默的时候更多,总体上说得更少。隔墙偷

    听的人能从女性的声音听出,她在与亲密的男性朋友还是普通的男性朋

    友谈话:相比于其他男性,与男朋友说话的时候,女性听起来更顺从、思想更为散漫。事实上,在异性交往中,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顺从性的准语言。

    非语言敏感性

    根据以上种种,你可能会认为伴侣间较好地使用非语言交流对双方是有

    好处的,这么认为是对的。伴侣们非语言交流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会预示

    非语言交流做得不好的夫妻一般对他们的婚姻不太满意。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往往是丈夫

    的过错。

    他们关系的幸福程度。非语言交流做得不好的夫妻一般对他们的婚姻不太满意。此外,如果出

    现了这样的问题,往往是丈夫的过错。

    研究人员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当非语言交流失败时,可能是编码

    错误,也可能是解码错误,或者两者都错了。女性在这些方面往往占据

    优势,撇开伪装不说,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解码和编码(男性和

    女性在辨识伪装的能力上没有不同,后面将会谈到)。刻板印象认为“女

    人的直觉”实际上是有事实根据的;女性比男性更会使用微妙但真正的

    非语言线索来辨明实际的情况。

    公正地说,婚姻中非语言领域的沟通不畅并不总是丈夫的过错。在不幸

    福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们彼此间虽然容易误解,但却能很好地了解陌

    生人。另外,他们之间越不满意,解读对方信息越不准确。显然,尽管

    有能力与其他人进行非语言交流,苦恼的丈夫和妻子之间的交流却都有

    问题。

    对非语言信息不敏感很可能使人成为一个不太爱回应的伴侣,无论由于

    什么原因,伴侣之间一旦变得不满意,他们就会开始将彼此排除在外,交流也不再像他们尽力的时候那样熟练。以这种方式,非语言信息不敏

    感和不满意能够形成一个怪圈,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如果交流不畅是源于技巧性的缺陷——一个人不知道怎样去清楚地沟通

    ——我们可以通过传授沟通技巧来改善关系。如果问题在于一个人知道

    怎样去清楚地交流,但不愿意与特定的伴侣交流,那么提高技巧可能对

    他们来说也不会有帮助。

    一些人看上去确实存在着非语言技巧的缺陷,他们令人恼火(还有些怪

    诞)。比如,根据女性的描述,强奸犯特别不善于辨识负面的感情,如

    厌恶或不快乐。虐待孩子的母亲难以辨识婴儿表现出来的忧郁信号,她们甚至将负面的感情看做是正面的。

    表4.2 非语言行为的性别和地位差异

    非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我们已经注意到,女性比男性能够更熟练地进行非语言交流,我们也提

    及两性间在准语言、人际距离、身体接触等方面的具体的不同。研究还

    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微笑,即使在她们不太快乐的时候。当与男性

    交往的时候,她们采用的姿势较不开放,更为拘谨。

    就个体而言,这些性别差异并不是十分显著,每一个姿势都有几种不同

    的解读。例如,对身体语言差异的一个简单解释是男女着装不同。但总

    体而言,性别的差异是十分惊人的。在所有情况下,女性与男性交往的

    举止同地位较低的人与上司交往的举止是一样的。随着人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角色,非语言行为会相应改变。但是与同等

    地位的男性在一起,女性经常以低于男性伴侣身份的方式行事。由于也

    涉及文化预期,这类习惯可能非常难以改变。

    语言交流

    如果非语言交流如此重要,我们对彼此所说的又会怎样呢?当然,它们

    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后果。语言交流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亲密

    程度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自我表露

    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被称为自我表露。它是界定亲密性的特征之

    一:如果两个人之间不分享一些个人的、相对私密的信息,两个人就不

    能被认为是亲密的。自我表露让人感觉良好,它会改善人的心情。

    互惠性与禁忌话题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自我表露所需的时间要在45分钟以上。

    大多数的关系开始于一些浅显信息的交流——“随意聊天”——再渐渐地

    转向更有意义的表露。初次见面的人可能只能随意地交谈少数的、非个

    人化的问题,如“您是哪儿的人?”“你的专业是什么?”不过,如果这类

    表层的问题得到回报时,他们可能会通过增加交谈广度(他们所谈论话

    题的多样性)和交谈深度(他们所谈论话题的个人意义)来进一步接近

    彼此。

    在关系开始阶段,人们交谈时,先谈论许多不同的表层话题。然后,亲

    密的自我表露变得快起来。

    另外,两个熟人最初见面时的自我表露通常涉及明显的对等性。新的伴

    侣倾向于在开放程度上彼此匹配,如果对方表露得更多,自己就表露得

    更多;如果对方的自我表露减少,自己表露得也就少。人们到底表露自

    己有多少,取决于特定的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中也会有较大的不同。

    当关系稳定后,明显的对等性就减少了。表露个人化信息较多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也许得不到相似程度的表露。持久的亲密关系更多地依赖

    于伴侣的敏感度,而不是对等性。即,人们希望他们的自我表露能够得

    到明显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尊重(参见专栏4.1)。如果我们对亲密

    的朋友或爱人表露了一些私人的秘密,我们不需要相应得到一个相似的

    秘密,而是希望我们的真诚能够产生同情、宽容和接纳。

    如果我们对亲密的朋友或爱人表露了一些私人的秘密,我们不需要相应得到一个相似的秘密,而是希望我们的真诚能够产生同情、宽容和接纳。

    即使在最亲近的关系中,我们也可能保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社交

    渗透从来不是完全的,可能也不应该是,因为伴侣也喜欢有自己的隐

    私。没有任何关系能在长时间内经受完全的开放与亲密,甚至连尝试这

    样做也是一个错误。亲密的自我表露和有选择的秘密都有助于婚姻的美满。即使在一个密切和亲近的关系中,一些隐私也是需要的(由此我们

    想起最近一期《大都会》的封面文章,它问道,如果你有婚外情,你会

    告诉你的伴侣吗?经过许多讨论后得出的答案是“可能不会。”)。最

    终,自我表露和尊重隐私之间的良性平衡可以使亲密的关系更为持久。

    即使在最亲近的关系中,我们也可能保留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

    专栏4.1

    如何安慰他人

    当见到因失去挚爱亲人而痛苦的人时,很少有人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希望表达同情和支持,但我们的话语经常词不达意。研究人员研究了悲伤情况下人们的反应,并对这种重要的交流提

    供了一些建议。首先,应提及失去了这个人。亲人死亡是一个重大损失,是终生难忘的。假设

    痛苦结束了或不再刺痛,即使在数月以后,当事人仍旧难以释怀。谈及失去的伴侣就表示认可

    了那人所面对的痛苦,表达了你的关爱和关心。

    你应该说些什么呢?很简单,试试“很遗憾,”或“为你感到难过”,然后停顿一下。不要试着用

    乐观的前景安慰那人。不要暗示这一损失不是最悲惨、最可怕的事情。也不要就此人的生活重

    回轨道提供建议。这些努力可能出自好意,但最终会贬低那人正在遭受的痛苦。只是提供衷心

    的同情就可以了。只要点头倾听,不要妄下判断。

    向别人直接提供安慰是受欢迎的,只是你别说太多。将这一点记在心里,你就能避免以下几个

    愚蠢和错误的说法:

    “越早放手,越好。”

    “你会度过去的。”

    “他要系上安全带就好了。”

    “她与上帝同在。”

    “你还年轻,你还可以有其他的孩子。”

    “你还有许多年的好时光。”

    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许多亲近的伴侣就是不想谈及。无论明说与否,伴侣们可能同意避开禁忌话题。在伴侣们看来,敏感的事情可能威胁到

    他们关系的质量。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最普通的禁忌话题是关系的状态

    本身。在一项调查中,68%的回复者承认,最好不要提及他们关系的现

    状和未来(其他常见禁忌涉及与其他伴侣的关系,约有31%的回复者避开

    回答;25%的人避开回答过去的关系)。人们经常会对他们情侣关系的未

    来非常感兴趣,也迫切想知道伴侣的期望和意图,但他们不会问。相反,人们经常会对他们情侣关系的未来非常感兴趣,也迫切想知道伴侣的期望和意图,但他们不会

    问。相反,情侣可能会秘密地进行忠诚度和投入度的小测试。

    情侣可能会秘密地进行忠诚度和投入度的小测试。他们会仔细观察爱人对有吸引力的人的反应

    如何(称为“三角测试”);他们煞费苦心制造困难让爱人逾越,以显示对感情的投入(“耐受力

    测试”);他们会找到暂时分开的理由来观察爱人是怎样热切盼他们回来的(“离别测试”)。这

    样做显然是自找麻烦,其实他们能够用简单的问题询问伴侣的感受——他们可能经常会问伴侣

    的朋友——但是许多时候,这种事情过于微妙而不能公开讨论。一般地,关系中禁忌话题越

    多,伴侣们之间的满意程度就越小,除非他们对彼此有着高度承诺。

    自我表露的过程

    有时候,人们遇见彼此,很快就能敞开心扉,互诉衷肠。这种“快速表

    露型会面”有两种主要类型。第一种是传奇式的现象。长途旅行中坐在

    一个陌生人身旁,你会发现自己在向陌生人讲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对

    很好的朋友都不会说。这一现象是否与自我表露的规律相矛盾?研究者

    是这样解释的:陌生人不认识你的朋友,也不会泄漏你的秘密,所以在

    这种情景下,你可以不考虑任何后果而将你所关心的全盘托出。另外,思索一下你面临的问题,然后向其他人交心地讲出来,有助于自己的心

    理和身体健康,所以“向陌生人倾诉”提供了一个基本上无成本却能够得

    到真正利益的机会。

    但是也有一见钟情式的自我表露。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地泄漏许多信息

    是为了建立长远的关系。当伴侣没有建立起信任的基础时,瞬时的开放

    会令人兴奋,但冲突会随之而来。

    一见钟情会经历一种高潮低谷的交替循环。起初,事情发展顺利,即时的亲密是令人满足的。

    但是,随后事情变得糟糕。

    基本上,一见钟情会经历一种高潮低谷的交替循环。起初,事情发展顺利,即时的亲密是令人

    满足的。但是,随后事情变得糟糕。一项研究发现,在一起居住了仅仅两周就表现出较高自我

    表露水平的人,在6个月后彼此之间喜欢的程度更小。

    如果较高水平的自我表露存在着“太多、太快”的危险,那我们是否可以

    得出结论,为了安全起见,关系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一定。持

    久的友谊有时候是迅速地建立起来的。有的时候,亲密的自我表露会迅

    速发生。一般来说,只要能够呆在你的舒适区,最佳的策略可能是用耳

    朵倾听,通过考虑背景和伴侣的情况,判断以何种方式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和关系的满意度配偶间的自我表露越多,他们的婚姻就越幸福。确实,幸福的配偶与较

    不亲密的配偶相比,说话方式都不同,他们之间可能有着自己习惯的暗

    语和修辞用语等,这样他们说起话来别人是听不明白的。他们使用宠爱

    的词句、特别的词汇或惯用语,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其中的意思。使用

    的惯用语越多,婚姻就越幸福。

    自我表露与喜爱相关。首先,我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更多的个人信息。

    如果我们被别人吸引,我们就会对他们更为开放。而我们也会因为向他

    们有更多的表露而更喜欢他们。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对别人越开放,我

    们越喜欢他们。亲密表露多的人更招人喜欢。所以,得到和给予自我表

    露都会让人感觉很好,而这方面的语言交流是构筑亲密关系的基础。研

    究表明,你试着做45分钟的自有表露,就有可能结交到一位新朋友。

    语言交流中的性别差异

    将男性和女性描述成来自不同的星球、说不同的语言的不同物种,写这

    类书的人赚了不少钱。而我们在本书中始终都在克服那种单一的思维方

    式,因为两性之间的相似之处远多于他们之间的不同。不过两性在语言

    交流方面确实有不同的风格。

    话题

    如果读一下两个朋友之间的谈话记录,是否可以分辨出参与谈话的是男

    性还是女性?很有可能。女性之间比男性之间更容易谈论她们对自己所

    处亲密关系的感觉,谈论她们生活中其他个人化的事情。她们也更容易

    传小话,批评别人,得出更为负面的结论。在女性的交谈中,感情和人

    物占有主导地位。相比之下,男性会谈论非个人化的事

    在女性的交谈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相比之下,男性会谈论非个人化的事情,彼此之

    间寻求的是快乐,而不是支持和忠告。

    情,讨论一些物品或行为,如车和运动,彼此之间寻求的是快乐,而不是支持和忠告。因此,与女性相比,男性之间的谈话较不亲密,个人化程度也更低。

    谈话风格

    与男性相比,女性较少以强制的方式交谈。她们讲话的方式更为间接和

    具有试探性。比如,女性使用更多模棱两可的话语,也会用更多表达不

    确定的动词。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在交谈中问问题,或者使用提问的语调,句末使用升调。说话的方式没有男性惯常的语气那样有命令性。

    另外,男女交谈时,大多数时候说话的是男性,尽管刻板印象认为女性

    比男性更喜欢说话。

    自我表露的开放程度

    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中,女性比男性更加善于自我表露,她们也能引

    发别人更多的自我表露。但在对待一般的熟人或陌生人时,男女两性在

    自我表露上没有不同。显而易见,在自我表露上的性别差异取决于关系

    的性质及伴侣的性别。我们已经注意到,男性之间交谈的话题相对非个

    人化,所以他们也较少谈论个人的感情和内心的想法。因此,涉及女性

    的交往比仅仅涉及男性的交往要更为亲密,也更有意义。男性会向女性

    开放,女性之间相互开放,但男性之间却较少开放。

    这一切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在感情上的温暖和亲密方面,男性依赖

    女性要多于女性依赖男性:女性可能与相同或不同性别的伴侣之间都有

    男性在生命中可能需要一个女性来使自己不孤独,但在这一点上,通常,女性并不需要男性。

    着亲密的、开放的、支持性的联系,男性则可能只与女性分享他们最有意义的亲密。结果,男

    性在生命中可能需要一个女性来使自己不孤独,但在这一点上,通常,女性并不需要男性。

    专栏4.2

    你能否让别人“开启心扉”

    有些人特别擅长使别人进行自我表露。有研究人员编制了“开启者量表”来判断这一能力,得分

    高的人确实更容易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亲密性信息。他们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渠道做到

    的。高开启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显得更专心,体贴入微,如更多的注视和点头,看上去平易而

    饶有兴致。并且,他们在口头上对别人所说的表示更多的兴趣。他们似乎享受谈话而且吸收了

    对方所说的。因此他们也会成为更好的面试官。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善于开启别人的心扉。女性在“开启者量表”中的平均得分为31,而男性则为

    28分。如果你的得分比平均分高5分,那么你就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开启者”。如果低于平均分5

    分,你的得分就太低了。工具性与表达性

    确实,我们在这部分描述的是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更多地与

    他们的性别角色而不是与生物性别相关联。女性与信赖的伴侣进行亲密

    的谈话交流,是因为她们有较高的表达性,可以自在地谈论情感。男性

    与他们最好的朋友只保持表层的交谈,而需要与女性建立亲密关系来避

    免自己孤独,这完全是传统使然。

    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我们现在能够看清,那些认为两性说不同语言、来自不同的星球是多么的愚蠢。多数男性比一般的女性更沉默,但也有

    比女性更开放、更善于自我表露的男性。一个人交往的亲密性是与他

    她的表达性程度相关的。而一旦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一个人是男性还

    是女性就不那么重要了。另外,对两性而言,表达性都是一种程度从低

    到高的特性,所以更有意义的是注意交往风格的个体差异,而不是将所

    有的男性都归在一起,将他们看做与女性不同的人。

    不过,确实有大约一半的男性是性别化的,这意味着他们的工具性更强

    而表达性更低。这种男性化倾向明显的男子不善表达,他们所展示的交

    流风格与大多数女性的风格是不一样

    女性对自己的情感较为公开,而男性相对而言是三缄其口的。的。女性对自己的情感较为公开,而男性相对而言是三缄其口的。所以,许多妻子们会习惯性

    地认为,如果她们的丈夫不抱怨任何事情,那么就万事大吉;妻子将没有对抗看做是爱的继

    续。相形之下,大多数的丈夫似乎认为,如果妻子不向他们明白地表达感情,事情就麻烦了;

    丈夫们将没有明白地表露爱意看做是一种对抗的信号。交流中的这种性别差异是会带来问题

    的。

    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交流技巧,如给出明确指令或方向。女性比

    男性看重情感性的交流技巧,如表达爱意和情感。但是两种性别的

    专栏4.3

    交流与互联网

    也许很难相信,在过去的年代,当你的父母想和朋友聊天时,他们不得不使用电话,而一次只

    能和一个人讲话。当然,现在你可以在互联网聊天室同时和几个人交流,与或近在隔壁或远在

    另一个半球的不同的人同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如果你还记得过去的那些日子,这真是值得一

    提,这一新技术无疑改变了我们与他人交流和交往的方式。

    网上交往的性质和节奏与在电话上交谈很不同,这也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有时

    间考虑想说的,由于没有“泄漏性”的准语言,我们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有着更多的控制。不过将

    这些信息在电脑上用文字表达出来需要费点工夫,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发一些惯用语、缩略语,或者代码词,这些组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区分特别的网络关系和一个更为随意的交往。

    网上聊天比其他的交谈更为匿名,所以外表吸引力等在网络上就没有那样重要了。随着网络在

    全球范围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发展亲近关系的一个独特平台,这一事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研究

    人员的关注。

    人都认为,在亲密关系中,情感性的技巧要比工具性的技巧更为重要。尽管有时候两性会被认

    为是在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有着相同的观点:充分地交流对伴侣的爱、尊重和牵挂是不

    可或缺的。

    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交流技巧,如给出明确指令或方向。女性比男性看重情感性的交流

    技巧,如表达爱意和情感。

    交流不当及应对

    我们已经看到,如果配偶们更多自我表露,那么他们的婚姻会更幸福。

    但我们表达思想、与伴侣交流的努力并不总是带来积极的结果。交流不

    当会导致不良后果,伴侣们会苦恼且不满意。不幸福的伴侣的语言交流

    经常引发不满,使情况变得更糟。

    交流不当

    确实,通过仔细比较快乐和不快乐的伴侣们,我们能够认识到在与别人

    交谈时不应该做什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近30年的研究,观察到几个重要的模式。首先,不快乐的伴侣不擅长遣词达意。当他们

    有抱怨的时候,他们很少能简明扼要,反而倾向于杂乱无章,即同时谈

    及几个话题。这通常使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迷失在接二连三的挫折之

    中。结果,他们的谈话常常偏离主题,从一个题目转到另一个题目,在

    一长串的问题中扯来扯去,结果一个都解决不好。

    不快乐的伴侣不擅长遣词达意,也不善于彼此倾听。在交谈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情感。

    其次,不快乐的伴侣也不善于彼此倾听。他们很少耐心地检查自己是否

    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反而急于得出结论(往往假设最糟的情况),并

    且基于自己对伴侣最终意图的假设而突然改变做法。所有的亲密伴侣在

    某种程度上都自认为会读心术,无须发问便能测知对方的心事,不过苦

    恼的伴侣会以批评和敌对的方式去做。不幸福的伴侣也更多地以消极的

    方式打断对方。

    最后, 不快乐的伴侣在交谈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情感。对于伴侣

    的抱怨,他们常常报以贬低和蔑视性的讽刺。这往往于事无补,反而使

    其变得更糟。这类有破坏性的交流往往以批评开场,攻击伴侣的性格和

    人品,而不是针对引起麻烦的特定行为。比如,不去叙述某一种令人失

    望的事情(“你把用过的湿毛巾扔在地板上让我很生气”),而是泛泛地

    指责对方性格上的缺点,这会激化双方的交流(“你怎么这么邋

    遢!”)。对这类攻击,伴侣通常的反应是自卫;他们不认为这种抱怨

    是合理的,反而认为这是一种攻击,从而找借口发起反攻,以此进行自

    我防御。

    当交流习惯性地陷入这种争执状态,关系的前景就很黯淡了。事实上,夫妻争吵的头三分钟的录像带,就可以使得研究人员预测出6年以后他

    们是否会离婚,准确率达到83%。婚

    夫妻争吵的头三分钟的录像带,就可以使得研究人员预测出6年以后他们是否会离婚,准确率达

    到83%。

    姻关系将会失败的伴侣,明显地表现出轻视、自卫和交战状态。交流更好的伴侣比经常有误解

    的伴侣更幸福。

    说我们想说的

    那些批评伴侣性格和特点的抱怨往往是小题大做,将问题描绘成巨大且

    无法解决的困境(想想我们针对伴侣的那些泛泛的抱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自卫)。更为明智和正确的办法是,尽可能平实地、具体地指出让自己生气的一个确定的行为。

    我们也应该使用第一人称的表述来明确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称的表述

    以“我”开始,然后描述一个明确的

    更为明智和正确的办法是,尽可能平实地、具体地指出让自己生气的一个确定的行为。

    情感反应。这种方式可以促使我们确定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对伴侣都是有用的。因此,不要

    说“你惹烦我了”,而应该说“我现在非常愤怒”。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能够将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表述结合起来,使交流更

    为清晰准确,即XYZ表述。这种表述模式是“当你在Y情况下做X的时候

    (这是一个好的行为描述),我感觉Z(一个第一人称表述)”。下一次

    你对伴侣抱怨的时候,听一听自己在说什么。你是在说:

    “你怎么这样不为别人考虑!你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

    还是简明而准确地说出你想要说的话:

    “你刚才打断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

    两者有很大差别。一种表述可以从爱侣那里得到一个体贴的、歉意的回

    应,而另一种则引起争吵。

    积极倾听

    在接收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任务。其一是准确地理解伴侣

    的意思,其二是将关注和理解表达给伴侣,使他们能够知道我们对他们

    的话是在意的。看看下面的对话哪里不妥:

    威尔玛:(叹气)我很高兴,你妈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了。

    弗雷德:(发怒)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儿,你真是薄情寡义。

    也许在弗雷德生气之前,他做一些意译可能会有所帮助。

    威尔玛:(叹气)我很高兴,你妈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了。

    弗雷德:(发怒)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威尔玛:(惊奇)不,她总是受欢迎的。只是我的论文要交了,下周我没有时间照顾她。

    弗雷德:(平静下来)哦。

    积极的倾听有助于缓解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遇到的不愉快。确实,比起

    那些自认为理解伴侣的人来,使用这些技巧的人们通常有更幸福的婚姻

    关系。

    保持礼貌和冷静

    不过,如果我们谈话时经常大发脾气,那么,即使发出或接收到准确的

    信息,可能也是无济于事的。当我们碰到对方的轻视或敌对的时候,很

    难保持温和与放松。嘲弄或鄙视伴侣的人经常得到暴躁和生气的反应。

    确实,与满足的配偶们相比,不满意的配偶们更经常地陷于一种负面的

    情感互动当中。

    能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保持清醒,在生气的时候冷静下来都非常重要。

    所以,能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保持清醒,在生气的时候冷静下来都非常

    重要。

    当然,人被激怒的时候是很难保持平静的。所以在任何可能的时候都

    (试着)保持礼貌是一个好办法。你可能愿意你和伴侣定期坐在一起

    (礼貌地)表示自己的不满。在任何情况下, 双方都不应该翻来覆去

    地彼此侮辱或讥讽。如果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下,可

    以试着暂时停顿下来打破这个怪圈——“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

    楚。给我十分钟让我平静一下”——在你不再这样愤怒的时候再回到这

    个问题。独自一人,每分钟做6个深呼吸,你会比自己预想的更快地平

    静下来。

    尊重和确认

    良好交流中的所有组成原料包括:我们有意识地发出清楚、直白的信

    息,认真倾听,即使争议发生时也保持礼貌且不攻击,这些是我们关心

    和尊重伴侣的表示。我们从亲密伴侣那里期待这样的关心和尊重,如果

    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抑郁和憎恶就会悄然增长。因此,认可伴侣所提

    意见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所处境地的尊重,这些在亲密交往中总是有

    价值的。确认并不意味着同意别人。你可以对伴侣的某一观点表示适当的尊重和

    认可,但不表示同意。看看以下三种对巴尼的抱怨的回应:

    只有最后一个回应既承认了对方观点的正当性,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并创造一个开放、诚恳的对话。

    确实,认可伴侣的行为常使得对方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见。我们这里提到

    的所有技巧都支持积极回应和关切的氛围。你甚至可以使用这些技巧,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彼此尊重,使一个出现问题的关系走到更有希望的轨

    道上来。第5章 投入与回报

    伴侣之间也会在意付出和回报吗?

    婚姻满意度随时间会怎样变化?

    怎样才能维持关系的幸福和稳定?

    假使你拥有一个亲密关系已经一段时间了,有一些问题需要你思考。你

    维持这个关系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你的职责吗,还是你只是在等

    待出现更好的事情?你是不是期望所有的关系都具有回报性?这些问题是本章关注的重点,即用经济的观点看待我们与别人的交往过程。

    为了得到有价值的人际回报,我们依赖他人,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将研

    究为什么我们保持一种关系而退出另一种?我们要研究的是我们与他人

    交往时的收支平衡。你可能没有想过要做一个人际关系的会计师,但这

    样做可以洞察亲密关系的运作状态。

    社会交换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就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中浏览。我们都在寻

    找物品购买。我们在寻求回报最大、成本最低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

    能够提供足够利润的伴侣保持关

    人们就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中浏览。我们在寻求回报最大、成本最低的人际交往。

    系。不过,由于每个人都这样行事,那么关系中的双方都需要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利益,否则关

    系将不会继续。

    根据这一观点,社会生活需要与他人交换,以得到想要的回报,这一过

    程称为社会交换。

    回报与成本

    我们使用“回报”这个词,意指交往中想要得到的、受欢迎的、能给接受

    者带来享受或满足感的任何事情。相比之下,“成本”是惩戒性的、人们

    不想得到的经历,诸如金钱花销,比如请约会对象吃晚饭;或身体受

    伤,如嘴角撕裂或眼眶青肿。不过亲密交往中最重要的成本是心理负

    担:对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因伴侣的不完美而承受的挫折感,以及由

    于你身在一种关系中而不能做一些事情的遗憾。交往中所有令人有挫折

    感和压抑的各种后果都是成本。

    我们将用结果一词来衡量某种交往的回报与成本,它描述的是一个人综

    合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结果=回报-成本

    显然,如果一种交往的回报大于成本,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但是别忘

    了,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在追求可能的最好结果。相互依赖理论

    一个主要的观点是,结果是得是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判结果的两

    结果是得是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判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即比

    较水平;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会过得怎样,即替代选择。

    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即比较水平;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会

    过得怎样,即替代选择。

    比较水平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

    不同的比较水平。如果一个人曾经有过回报率很高的伴侣关系,就可能

    有较高的比较水平。相反,如果曾有过糟糕的交往历史,那么他的期望

    会少,比较水平也低。

    比较水平是衡量我们关系满意度的标准。幸福的程度取决于所得结果超

    过期望的程度,结果超过比较水平,你会感觉非常幸福。反之,如果结

    果低于你的比较水平,尽管结果也不错,你做得比其他人好,你也会感

    到失望。这一点很有意义:即使你在和他人的交易中有所收益,如果这

    种收益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你仍不会高兴。假如你是一个富有而又被追

    捧的名人,你的比较水平就会超乎寻常地高,即使有一个光彩夺目、魅

    力无比的伴侣,你仍会感到不满足。

    所以,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不是

    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不是简单地取决于结果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结果与比较水平的对

    比。

    简单地取决于结果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结果与比较水平的对比,如下所示:

    结果 - 比较水平 = 满意或不满意

    替代选择

    相互依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满意度不是惟一甚至不是决定我们

    关系持久与否的主要因素。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为了衡量我们在其他关

    系中是否会更好,我们还需要第二个

    如果其他的关系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即使我们对现状满意,也会离开现在的伙伴。

    判断标准,即替代选择。如果其他的关系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即使我们对现状满意,也会离开现在的伙伴,转而寻求更大的收益(记住,我们总是在追求可能得到的最好交易)。从

    另一角度讲,即使对现在的关系不满意,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出现之前,人们也不会脱离现

    有的关系。

    即使对现在的关系不满意,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出现之前,人们也不会脱离现有的关系。

    人们真的会离开幸福的关系吗?当替代选择确实要比现状好时,他们会

    的。如果结束当前的关系,转投一个替代选择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人就

    会改变。这只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问题所得出的结论。

    当然,问题在于这些计算很困难,有许多因素要考虑。一方面,外部新

    的吸引会诱使我们离开现在的伴侣。我们需要权衡更换伴侣的意愿和可

    能性如何。如果其他伴侣或独居更有诱惑力,那么替代选择的价值就更

    大。然而,离开现有的关系也会带来不同的成本,这会大大影响移情别

    恋的收益。人们对现有关系的投资,也会在人们决定去留时产生重要的

    影响。一个人要舍弃的投资,既有有形资产,例如要与前配偶分家具等

    财产,也有心理性收益,如从配偶方家庭和朋友处得到的关爱。比如,不幸福的一方可能不愿意提起离婚,不是因为他她没有其他选择,而

    是不愿意接受潜在的成本,如困惑的孩子们、怨恨的前配偶、失望的父

    母以及不解的朋友。所有的这些将会减少离开的整体意愿。

    关系的四种类型

    在明白了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怎样共同界定人

    们将面对的关系类型。相互依赖的理论认为我们在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

    时,会产生四种不同的关系。

    当人们的结果超出了他们的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他们从伴侣那里得到的比应得的更多,他们相信自己比在别处做得更

    好,所以他们是幸福的,(就他们本身而言)关系是稳定的。他们不会

    移情别恋。他(她)就是满足的,不可能离开。

    当人们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仍高于替代选择时,人们是不满意的,得

    到的低于自己所预期或认为应得的,但他们认为自己在别的关系中也不

    会做得更好。他们的关系不幸福但稳定,自己并不想离开。如果你的工

    作乏味、薪水也不高,自己不喜欢但又因为目前这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

    工作而不能放弃,你就会理解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这就是这类人面临的

    困境。相比之下,如果人们的替代选择比结果高,但比较水平比结果低,那么

    他们的境遇就有利得多。他们对自己目前的伴侣感到满意,但综合考

    虑,别处有更具吸引力的结果在等待着自己。他们目前的关系幸福但不

    稳定,因为他们不可能固守原处。在工作环境中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如

    果你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从另一个雇主那里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你就面

    临着同样的境况。

    最后,人们的结果可能比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都低。他们的关系就既不

    幸福也不稳定,可能不会维系太久。

    随时间变化的比较水平和替代选择

    想像你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关系。你的伴侣充满爱意、漂亮、聪敏、富

    有、慷慨、精力充沛。同时还是一个金奖厨师、小有所成的女按摩师、自动化专家和电脑编程师。他她提供给你的结果超出了你最不切实际

    的梦想。每晚在你回家的时候,爱人为你按摩、揉脚,还已经为你准备

    了精美的食物。你满意吗?当然会。你在连续几个月都享受了这种幸福

    之后,又会怎样呢?

    一天晚上你回到家时,你的爱人由于交通拥堵没有早回家,你没有受到

    迎候,也没有晚饭等着你。“嘿,”你可能会想“好吃的晚餐呢?我的痒

    痒挠呢?”你已经在期待这些美妙的待遇,表明你的比较水平已经提高

    了。但当你的比较水平升

    一旦习惯了你完美的伴侣,你会发现你在他她的娇纵中得到的愉悦要比原来小。

    专栏5.1

    比较水平决定幸福感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比现在再多拥有几千美金,他们就会相当快乐了。如果他们能赢一个

    ***大奖而变得富有,他们就会非常快乐了。真是这样吗?你也许会觉得奇怪,答案是“不一

    定”。

    在一段时间内,***的赢家通常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感觉到欣喜。一开始,变得富裕是

    很有趣的事情。但在赢了以后不久,他们就会习惯于富有。他们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认为一切

    都理所应当,随着预期的改变,他们变得越来越不高兴了。他们过得不错,但会像你我一样容

    易受挫折。音像店里我们想租借的最新产品卖光了,我们会感觉受挫。富人会为他们在戛纳电

    影节上的劣等座位感到受挫。他们受挫的程度和我们的一样多。典型的***赢家一年以后不

    比一年前没赢时更快乐。

    按照相互依赖理论的说法,他们的普遍比较水平,即对生活的预期提高了。满意度源于人们的比较水平和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他们的预期和结果几乎一样高,那么无论结果多么好,他们也不会很高兴。富人所得的结果可能非常好,但如果他们对此已有所期待并且认为一切理

    所应当,那么从中很难得到满足。所以事实上,***赢家通常的轨迹是,最初的欣喜随着他

    们对新生活的适应和比较水平的提高而渐渐消失。

    寻找一个美好的伴侣与赢***是否存在相似之处呢?

    高而结果维持原样的时候,满意度就会下降(参见专栏 5.1)。一旦习惯了你完美的伴侣,你会

    发现你在他她的娇纵中得到的愉悦要比原来小。

    确实,相互依赖理论预测到这样的模式。基于我们的经验,比较水平往

    往会随着我们得到的结果而发生波动。当我们最初得到满意度良好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4205KB,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