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202
编号:13516597
红细胞载药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4)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中国药房》 20202
     3 红细胞载药递送系统的常见用途

    3.1 包载小分子药物

    3.1.1 抗肿瘤药物 目前,由于肿瘤的高发性,红细胞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日益广泛。常见的抗肿瘤药物,如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紫杉醇和多柔比星,均可见采用红细胞包载的相关报道[55-58]。载肿瘤药物的红细胞可以发挥红细胞的诸多优点。例如ZarrinA等[58]将载多柔比星的红细胞与传统给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体内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传统给药方式的5倍;Yu-an SH等[56]比较了载甲氨蝶呤的红细胞(MTK-RBCs)与游离甲氨蝶呤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游离甲氨蝶呤的t1/2为(3.9±0.8)h,而MTK-RBCs的t1/2为(13.5±2.0)h,并且后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也由(5.7±1.2)延长到(19.5±5.9)h。这说明,经过红细胞包载的甲氨蝶呤在体内的半衰期较传统给药方式明显延长。

    3.1.2 抗炎药物对于炎性疾病的治疗,Millan CG等[59]研究了红细胞载皮质类固醇和抗生素来实现低剂量给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