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3177167
中药注射剂儿童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张喜莲 李梦 戎萍 马融
第1页

    参见附件。

     三,临床不合理用药。①用药剂量:小儿机体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消除慢、耐受性好,若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易产生蓄积中毒。②给药途径: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也是儿童发生 ADR 的主要原因。由于静脉输液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中,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可能引发 ADR [5]。③联合用药:临床联合、混合用药,尤其中西药联用易导致ADR的发生。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混合,可导致pH改变、不溶性微粒增多,引起毛细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发生静脉炎,还可诱发热原反应。④溶媒:每种中药注射剂对溶剂都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在临床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溶剂[6] 。⑤输液时间:有些药品对输液时间有明确规定,有时中药注射剂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药液颜色变化、微粒增加,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在规定时间内用药,同时应注意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护,给药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用药,待机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剂量、滴速[7]。⑥超范围:中药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应范围相对较窄,质量监控相对较严格。上市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人群的复杂,所以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就增多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