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4379
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原因的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
     2.2 人工引种导致新兴产地 有计划地进行野生变家种或从国外、其他地区引进种植,若条件适宜,往往形成新的主产区。

    如砂仁,原名缩砂蜜,唐代主要仰赖进口,宋代广东新兴、春州开始引种,其地即今新兴、阳春两县,历代亦以此出者最有名,《广东新语》云:“缩砂蜜,阳春、新兴皆产之,而生阳江南河者大而有力,其种之所曰果山,以缩砂蜜为果山,犹专以素馨为花田也。”习惯认为阳春蟠龙山砂仁为优中最优,《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

    “川牛膝”之名最早见于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本是四川地方习用品,南宋时期作为怀牛膝的替代品入药,元明以后逐渐分化为独立品……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7]

    还有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云:“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本草纲目拾遗》论述较详:“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三七原为野生,以广西的百色地区为道地。20世纪30年代,三七在云南文山大规模种植,并逐渐形成规模。今主产于云南文山州,红河、玉溪、曲靖、大理、楚雄、昆明等地、州、市亦有栽培,质量优良。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草药运动兴起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