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8期
编号:13151852
中药群体药代动力学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8期
     [摘要] 中药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研究以治疗窗窄的有毒中药、或目标人群极不均一的中药、或不良反应较多的中药为研究对象,选择中药中有确切治疗作用的已知成分、有毒成分、有毒代谢酶为研究指标,采用完整的PPK采样设计方法制定采样时间点和样本量。利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方法检测目标成份。最终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方法拟合各成份PPK参数,获得能体现中药整体趋势的PPK模型,为临床合理调整给药剂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药;群体药代动力学;专家共识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是将经典的药动学原理与统计学模型相结合,定量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决定因素的研究方法。开展PPK研究,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给药剂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999年美国FDA颁布群体药代动力学技术指导原则,对化学药物PPK的设计、实施、检测、分析等均予以规范。由于中药与化学药物不同,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各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彼此存在巨大差异,如果用单成分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显然难以适用。因此,制定中药PPK的专家共识意义重大。根据美国FDA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定中药群体药代动力学专家共识。
, 百拇医药
    1 范围

    本文适用于已上市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及其他用药途径的制剂)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群体药代动力学技术指导原则》[1]美国;《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中国。

    3 术语和定义

    峰浓度[3] (maximum concentration, Cmax)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出现的血药总浓度最大值。
, 百拇医药
    谷浓度[3](trough level)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出现的血药总浓度最小值。

    协变量[4] (covariate)是一个独立变量(解释变量),不被实验者所操纵,但仍影响实验结果。

    气相色谱法[3](gas chromatography,GC)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3]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色谱-质谱联用法[3]分为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质谱与质谱联用。连用技术集中了2种方法的优势,提高了分析的自动化程度。
, 百拇医药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5]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ing,NONMEM)是目前被公认和广泛应用的PPK参数估算方法。它把受试者的原始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数据集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到固定效应对药物处置的影响,把经典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与各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间、个体自身变异的统计学模型结合起来,用扩展最小二乘法一步求算出PPK参数。

    总量统计矩法[5] (total quantum statistical moment)可拟合中药各单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方法。能克服诸模型的局限,将复方各成分药物动力学参数整合,寻找多成分的药物动力学总量中心点及离中心点的方差,即总量一、二阶统计矩。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药物

    4.1.1 治疗窗窄的有毒中药 有毒中药或其有效成分的有效量、极量、致死量等均比较接近,而且其毒性成分绝大部分为有效成分。
, http://www.100md.com
    4.1.2 目标人群极不均一的中药 目标人群中除一般人群外,仍包含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轻度损害患者等特殊人群。

    4.1.3 不良反应较多的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特别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因此,采用PPK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适宜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

    4.2 研究指标

    有确切治疗作用的已知成分;有毒成分;目标药物经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代谢酶。

    4.3 研究人群

    选择中药的目标人群,并保证各亚组人数分布均衡。

    4.4 给药方案
, 百拇医药
    按照说明书的给药方案执行。

    4.5 采样时间点

    采用完整的PPK采样设计,于给药后在1~6个时间点采样[1]。实际研究中可结合临床环境、患者意愿、具体药物的研究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采血次数。其决定因素为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或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PD)的模型和参数,稳态或非稳态。稳态血药浓度指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 经4~5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稳态时,采集不同给药剂量下稳态的平均浓度或谷浓度,仅有1个取样点也可加入计算。具体取样时间也应根据药物治疗给药方案设计的特点而定。非稳态指单次给药后达到的血药浓度,非稳态时,房室模型和所估算的参数个数对信息量采集要求不同。总体的取样点应相对均匀地分布在药物体内过程的各个阶段,不必固定统一的时间。, 百拇医药(谢雁鸣 王建农 贺福元 姜俊杰 熊昕)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