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4期
编号:12631077
南北葶苈子的最新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4期
     2.2 南、北葶苈子的鉴别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对南、北葶苈子性状鉴别的描述分别是:南葶苈子呈长圆状略扁,长约1 mm,宽约0.5 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一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较平截,种脐位于凹入端,味微辛、苦,略带黏性;北葶苈子呈扁卵形状,长1~1.5 mm,宽0.5~1 m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纵沟2条,其中一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尖而微凹,类白色,种脐位于凹入端,无臭,味微辛辣,黏性较强[21]。两者主要的鉴别点是:南葶苈子长圆形略扁,较小,种子另一端较平截;北葶苈子扁卵形,较大,种子另一端尖[22]。同时,鉴于南、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同,可通过观察水浸泡后的透明状黏液层来鉴别: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另外,也可借助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23]加以区分。

    近年来,扫描电镜、色谱、光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在葶苈子鉴别中的应用,解决了种子细小、外观鉴别和组织切片困难、传统方法难以准确区分辨别的难题,如用红外光谱鉴别南北葶苈子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