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613368
薯蓣皂苷致肝毒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第7期
     薯蓣皂苷属于甾体皂苷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薯蓣科、豆科、百合科等植物中,尤其在薯蓣科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穿龙薯蓣、盾叶薯蓣、黄山药等。中医学认为,薯蓣皂苷具有祛痰、舒筋活血、消食利水等作用[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薯蓣皂苷有抗肿瘤、改善心血管功能、免疫调节、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同时也是目前合成各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因此含此类成分的天然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长期口服薯蓣皂苷片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而对于导致此损伤的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关于薯蓣皂苷的毒性研究多限于临床观察,动物及细胞水平的研究均较少,鉴于薯蓣皂苷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对其毒理及机制做进一步研究。

    芳香化合物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属于bHLH超家族的转录因子。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如TCDD,B[a]P等,从细胞质转入到细胞核中,并与另一个蛋白ARNT(AhR nuclear transportor,AhR核转运蛋白)结合形成二聚体,与下游靶基因结合,激活相应基因,如CYP1A,CYP1B1等的异常表达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