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834382
丹参雄性不育与可育近等基因系差异片段的发掘(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8期
     doi:10.4268/cjcmm20160808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茎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药理成分基本清楚[1]。丹参植物具有基因组小、染色体数目少、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技术成熟等特点,被认为是中药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2]。

    研究已发现,利用雄性不育系培育作物新品种和生产杂种一代,在产量、品质、整齐度和抗逆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如超级杂交稻、杂交油菜和杂交小麦等。但药用植物中基因型一致的品种少,种子来源混杂,个体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栽培数年后种质易退化,影响药材质量稳定[3]。栽培药材质量首先取决于其优良的遗传品质,这主要通过品种选育获得[4]。

    前期课题组发现丹参雄性不育突变株后[5],利用不同亲本组合杂交发现丹参杂种优势非常明显,不育系干根产量高出可育系30%以上,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丹酚酸B质量分数达4%~10%(平均6%)。通过对其遗传规律、制种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丹参雄性不育与可育近等基因系[6]。利用128对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引物和BSA(群体分离分析法)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