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507508
内眦赘皮的分类及相应治疗方法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7年第4期
内眦赘皮的分类及相应治疗方法探讨
内眦赘皮的分类及相应治疗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总结内眦赘皮的成因,探索内眦赘皮的分类与选择治疗方法的关系。方法:调查1999年以来收治的1370例内眦赘皮患者,对其外形和术中解剖结果进行总结;均采用张海明法、Park法或Mustarde法予以矫正,或同时行重睑成形术。术后有294例患者接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6~38个月。结果:根据内眦赘皮的成因将其分为上睑型、下睑型和上下睑型;根据其遮盖泪阜的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上睑型和上下睑型可用张海明法或Park法矫正,下睑型和上下睑型可用Park法或Mustarde法矫正。在随访的294例患者中,完全纠正者264例,30例部分矫正。结论:本文提出的内眦赘皮分类法具有实用的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内眦赘皮;内眦赘皮矫正术;眼轮匝肌;内眦韧带

    [中图分类号]R622 R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4—0512—03

    内眦赘皮是位于内眦处的蹼状皮肤,有文献根据内眦赘皮的方向将内眦赘皮分为:眉型、上睑型、睑板型和倒向型赘皮。并有文献探讨内眦赘皮的形成原因,提出皮下脂肪肥厚、眼轮匝肌纤维的错位或其导致的张力变化是内眦赘皮的形成原因。针对内眦赘皮的外形特点和解剖原因,相继有文献提出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早期提出了横切法或L形皮肤切除术,但因为较明显的手术瘢痕或复发而逐渐放弃。近年提出了单z字改形术。

    1999年以来,我们在诊治了1370例内眦赘皮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从内眦形成的结构特点来说,眉型内眦赘皮也许不存在,有的是重复的,有的则没有包括在内。因此,本文试图根据我们收治的这1370例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结果,探索内眦赘皮的分类,并根据分类与分度选择相应治疗方法,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内眦赘皮的分类

    根据内眦部眼轮匝肌起点移位的特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