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8623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7年第5期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下颌前突畸形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共矫治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43例患者通过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基本建立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结论:下颌前突畸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不但能够显著地改善颌骨畸形,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

    [关键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快速正畸;下颌前突畸形

    [中图分类号]R782.2 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5-0640-03

    下颌前突是一种常见的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前突,牙齿反(牙合)、开(牙合)、偏(牙合)、牙齿不齐等,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是正颌外科常用的下颌前突畸形矫正术式。手术通过后退下颌骨,使之与上颌骨建立新的位置关系,从而矫正下颌前突畸形。术后上下颌牙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咬合关系不稳定易造成畸形复发,需要正畸治疗来获得良好稳定的咬合关系,保证手术效果。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与术后快速正畸治疗联合应用,对43例因严重下颌前突患者进行矫治,快速建立新的咬合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面型和牙台关系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17~29岁,平均22.5岁。均为骨性下颌前突,牙齿反覆(牙合),反覆盖0.2~1.5cm。12例伴有下颌偏斜,中线偏移0.1~0.5cm。由于经济条件和时间限制等多种原因,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拍摄头颅正侧位x线片,制备咬合记存石膏模型。术前正颌外科与正畸科共同进行外科正畸的测量、分析,制定手术和术后正畸方案,预测和模拟手术。下颌后退程度主要依据x线头影测量上、下颌骨位置的关系确定,同时考虑术后形成的覆盖在正畸能够矫正的范围之内。完成模型外科后,正畸科根据手术设计在术前为患者粘贴固定矫治器。选用带钩的方丝托槽(杭州新亚生产),弓丝采用O.014~0.016英寸的Ni-Ti圆丝或澳丝。于术前1天粘贴固定矫治器。依患者牙齿的整齐稗度对托槽进行完全结扎或部分结扎。2例患者因个别牙齿条件太差,咬合过紧,术前无法粘贴托槽、带环等,只好在术后进行粘贴。根据模型外科的咬合关系用自凝塑料制作(牙合)板。
, 百拇医药
    2.2 正颌手术:常规鼻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口腔前庭沟切口完成经典的Obwegeser-Dal Pont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依患者的畸形程度和类型后退下颌骨,伴偏颌者后退同时旋转下颌骨。安放定位(牙合)板,完成临时颌问结扎,以上颌骨为标准确定下颌骨新何置,采用小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下颌骨,缝合切口。术后应用止血药物3天,抗生素5天。

    2.3 术后正畸:于正颌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颌间牵引。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开,有的严重开牙合、偏(牙合),有的表现出上颌前移或下颌后退不足、前牙覆盖过小,或过度、前牙覆盖过大。根据出现的畸形情况,用3m橡皮圈进行弹性颌问牵引。覆盖适中的采用垂直牵引,覆盖过小的采用Angle Ⅲ类牵引,覆盖过大的采用Angle Ⅱ类牵引,偏牙合者接受斜行牵引。依咬合关系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牵引的方向及牵引力的大小。由于本组患者均未进行术前正畸,牙齿排列不齐,此时一并进行调整,并依据调整排齐的进度尽早更换较粗、硬度较大的弓丝。术后近期复诊采用较短周期,根据牙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患者的感觉反应调整矫治力,一周2次至两周1次,逐渐加长调整间隔,直至四周1次。目的在于随时调整矫治器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防止牵引力量过大牙齿松动、过度伸长,或力量过小矫正过缓,或方向偏斜导致新的畸形。并指导患者清洁口腔,避免牙龈炎症、牙齿松动影响术后正畸。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43例患者,全部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后退下颌骨,联合术后快速正畸3~7个月,均建立良好的上下颌骨关系,达到较好的牙齿覆(牙合)、覆盖关系,面型满意。术后软组织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随访6个月~3年,效果稳定,牙台关系良好,面型协调,无下颌前突复发现象。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系“下颌过度前突伴右偏14年”入院。专科检查:前牙反覆(牙合)2mm,反覆盖4mm。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开口度正常,开口型“|”,面下1/3明显增长前突且右偏。诊断“下颌前突合并右偏畸形,发育性”。2003年5月行下颌矢状劈开术矫正下颌前突和偏颌畸形。术前一天上下前牙及双尖牙粘贴带钩方丝托槽。上下颌均选0.014英寸Ni-Ti圆丝入托槽结扎。术后出现前牙深覆盖,前后牙开(牙合),前牙开(牙合)约0.7cm。术后48h开始,选用3M公司的5/16英寸3.50z皮圈进行颌间垂直牵引。术后1周内因肿胀较重,挂牵引皮圈困难,只限于前牙牵引,且力量轻微。肿胀基本消退后,皮圈牵引范围包括所有粘结托槽牙齿。随开牙合程度减小逐步调整皮圈的大小,更换为直径稍小的1/4英寸的皮圈,保证牵引力量的持续。术后4周,开牙合消除,前牙覆盖基本正常,此时更换弓丝为0.016英寸澳丝,保持颌间牵引,并排齐牙列,调整牙齿的尖窝关系,术后4个月颌间牵引停止加力。术后7个月拆除矫治器,牙齿排齐,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上下颌牙齿咬合紧密,面型满意。
, 百拇医药
    5 讨论

    5.1 下颌前突:下颌前突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在临床矫治的各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约占35%。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需行外科正畸治疗的下颌前突,在12~17岁青少年中约占1%。在我国下颌前突患者的数量也很可观。下颌前突不仅给患者的咀嚼、语言等生理功能造成障碍,而且破坏了患者容貌的谐调和均衡,在社会生活、就业选择以及婚姻恋爱等方面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下颌前突包括真性下颌前突和假性下颌前突(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所致,而非下颌骨性前突),本组患者均为真性下颌前突。

    5.2 下颌前突手术方法的选择:在下颌前突患者中,大多数是下颌升支和下颌体之间的角度异常所致,真正凶下颌体过长需做体部骨切除者仅占外科正畸病人的1.5%。故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SSRO。SSR0是目前国际上矫正各类下颌骨畸形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①下颌骨体及下牙列的整体移动,保留了其完整性;②下牙槽神经血

    [ 下 页 ], 百拇医药(任 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