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507360
RGD多肽表面修饰对HA-TCP生物陶瓷修复骨缺损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7年第6期
     [摘要]目的:了解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表面修饰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n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影响。方法: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或单纯材料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选择6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15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A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D组:骨缺损区植入HA-TCP。术后4、8、16周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4、8、16周各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生成,成骨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经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成骨能力依次为:A>B>C>D(P<0.001,P<0.05),其中A组术后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骨髓腔再通,生物力学性能接近正常骨。结论:RGD多肽表面修饰对以HA-TCP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修复作用有明显优化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组织工程;表面修饰;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

    [中图分类号]Q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6-0723-04

    RGD多肽是介导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粘附的多肽链,RGD序列可被固有粘附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在生物材料表面白发形成一分子层,为与受体介导的种子细胞提供特异性位点而促进细胞的粘附和分化。本研究旨在应用RGD多肽对HA-TCP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处理,以促进MSCs在其表面的粘附和生长,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支架材料的表面修饰手段。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准备:HA-TCP双相多孔生物陶瓷(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含60%HA和40%TCP,孔隙率为50%~70%,孔隙直径为200~500~m。将材料修整为1.5cm×0.5cm×0.5cm大小,蒸馏水加压反复冲洗,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次,每次30min,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将RGD多肽(美国Peptide生物工程公司)溶解于50%乙醇中,浓度为2mmol/L。将材料分别置于带胶皮塞的离心管中,加入RGD多肽溶液,负压抽吸使RGD多肽溶液进入材料孔隙内,4℃放置24h,吸除溶液,晾干。用pH值为7.4的0.0lmol/L PBS漂洗至中性,晾干。
, 百拇医药
    1.2 组织工程骨制备:取健康新西兰白兔2只,双侧胫骨结节处备皮消毒,无菌条件下用骨穿针穿刺抽取红骨髓8ml,加入含肝素的DMEM培养液(Gibco公司),混匀后加入3ml淋巴细胞分离液(Gibco公司),1 800r/min离心10min,吸除中间层细胞后再离心,所得细胞沉淀以1×106/ml密度接种于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相互融合达90%生长面积时用0.25%胰蛋白酶(sigma公司)消化传代培养。细胞传至3代时,移入含1×10-8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和1×10-2mol/L β-磷酸甘油钠的DMEM培养液诱导培养3天,诱导后的细胞表型经鉴定为成骨样细胞。将支架材料用DMEM培养液浸泡1天后弃残液,每个支架材料以1×106/ml密度接种经诱导培养的MSCs,于37℃、5%CO2饱和湿度培养7天。

    1.3 动物模型和实验分组:选择3周龄雌性新西兰白兔60只,体重为2.0~2.5kg。动物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双上肢,沿上肢前外侧做纵行切口,长25mm,逐层切开、分离、显露桡骨,于桡骨中上1/3交界处截骨,去除桡骨和骨膜,制造15mm长的右侧肢体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实验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分为A、B、C和D组,每组实验动物10只,其中A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B组:骨缺损区植入MSCs复合HA-TCP培养制备的组织工程骨;C组:骨缺损区植入RGD多肽表面修饰的HA-TCP;D组:骨缺损区植入HA-TCP。
, 百拇医药
    1.4 检测项目

    1.4.1大体观察和x线检查:术后观察动物饮食、活动,伤口有无肿胀、分泌物等。术后4、8及16周X线摄片,根据Lane等(1987)的X线评分标准对各组移植区骨形成、骨连接和骨塑形进行评分。术后4、8及16周处死动物,取尺桡骨全段,观察移植物的颜色、质地和血管形成,与宿主骨融合和周围软组织分布情况。

    1.4.2 组织学观察:标本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乙醇梯度脱水,有机树脂包埋。用硬组织切片机(德国Leica公司)制作厚度为5μm切片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区的骨愈合情况。用MLAS医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采集术后4周和16周的组织切片,在4倍物镜下寻找包含移植材料的视野,计算每一视野中材料与材料内所形成新骨的面积百分比。

    1.4.3 生物力学测定: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美国Instron公司)测量各实验组术后16周尺桡骨标本的最大扭转强度,以正常兔的尺桡骨为对照。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检查结果行多个样本均数的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口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各组动物术后上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1周后症状消失。术后4周,A和B组移植材料与宿主骨界线不清,结合牢固,推之不动,有骨痂向材料中央延伸。C和D组移植材料与宿主骨界线清晰,周围有大量纤维组织和血管长入。术后8周,A和B组移植材料与宿主骨牢固融合,材料表面有坚硬外骨痂形成,骨痂开始塑形。C和D组移植材料与宿主骨界线模糊,移植材料与宿主骨交界有大量骨痂形成。术后16周,各组移植材料被骨痂完全包围,移植材料与宿主骨界线消失。术后各时期,移植材料周围软组织未见变性、坏死和囊性变。

    2.2 X线检查

    2.2.1 X线观察:A和B组术后4周,截骨端有新骨形成,移植材料纹理模糊;8周,大量新骨形成,移植材料边界不清,部分髓腔再通;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移植材料分辨不清,髓腔再通。C和D组术后4周,截骨端有骨痂形成,移植材料纹理清晰;8周,大量新生骨向材料中心生长,移植材料边界不清;16周,髓, http://www.100md.com(蓝 旭 梁 军 葛宝丰 刘雪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