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43765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王惠东 杨松林
第1页

    参见附件(1521KB,3页)。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MC)分泌过度和降解减少导致胶原等成分异常沉积所致的病理状态。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较高,达4%~16%[1]。近年来研究表明,基因的改变在创伤修复和瘢痕形成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Satish等[1]用Affymetrix U133a基因芯片检测瘢痕疙瘩中FB,22 284个检测基因中发现有43个基因比正常皮肤表达增高,5个基因表达降低。Wu 等[2]用cDNA微阵列检测早期增生性瘢痕发现,4 096个检测基因中有94个基因表达增高,3个基因表达下降,并且发现这些基因与原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免疫调节基因、细胞骨架成分及代谢基因等相关。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增生性瘢痕

    皮肤的愈合历经三个生物学阶段:炎症期、增殖修复期和塑形期。文献报道生长因子及其某些调控因子基因,如原癌基因,在细胞生长及其周期的调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静止期细胞在某些促有丝分裂剂,如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在早期就被转录激活。已经发现c-fos和c-jun作为转录因子,参与许多种细胞的增殖调控。c-fos和c-jun能把短期信号转变成长期存活信号,使细胞由G0期向G1期过渡,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活性[3-4]。Fu等[5]认为,c-fos和c-jun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e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创伤的愈合。c-fos和c-jun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在核内的靶分子,它们介导FGF信号传导,在bFGF作用下,c-fos和c-jun的表达增加,而c-fos和c-jun的上调同样也能使FGF 基因表达增加,促进FB产生更多ECM,这可能与瘢痕形成有密切关系。Bcl-2和P53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cl-2编码蛋白阻止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野生型P53抑制细胞增殖。突变的P53增强了自身的转录活性,增加了细胞的稳定性,延长了细胞的寿命,这使瘢痕疙瘩FB增殖能力增强,而凋亡减少,最终导致过度增生形成瘢痕疙瘩[3]。在恶性肿瘤患者中,50%患者P53基因发生突变率,而瘢痕疙瘩是由于创伤过程中失调控导致瘢痕组织过度增生超出创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