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6期
编号:12751362
硝苯地平对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MMP-1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0年第6期
     2.2.2一组实验侧:阳性信号较其对照侧表达(C:P<0.05),变化规律为:从1天组开始增加,在3天组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至平稳(T*C:P<0.05)。

    2.2.3 二、三组实验侧:阳性信号较一组实验侧表达弱,随药物浓度增加减弱明显(A*C:P<0.05)。

    3讨论

    牙齿的移动主要依赖于牙周膜和牙槽骨的重建,为了在正畸结束保持咀嚼这一生理学功能,现在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牙槽骨的改建过程,而牙周膜的改建过程的关注程度却不足。

    硝苯地平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口腔学中关于硝苯地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牙龈增生[3],认为硝苯地平等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引起牙龈增生,Kanno 和Oliveira 等人在猴牙龈增生的动物模型上发现,硝苯地平抑制MMP-2和MMP-1的活性,而且牙龈组织中胶原含量较高[4]。硝苯地平主要能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硝苯地平其阻滞钙离子内流的作用是通过与开放状态钙通道结合后,促使通道向失活状态转化,如果钙阻滞剂与失活状态钙通道或静息状态通道结合,则阻止这种状态向激活开放状态转化,随着钙离子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硝苯地平又被应用于钙离子通道的研究。所以本实验旨在了解牙周膜ECM在钙离子通道被抑制的情况下的改建过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