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1129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MRI检查方案及临床价值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金光暐 冯晨璐 邓茂松 吴戈 邓刚 穆锦巍 王猛 窦秀梅 尹晓明 周正 曾庆玉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MR imaging; breast; polyacrylamide hydrogel; 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mide hydrogel, PAMHG),商品名英捷尔法勒,由乌克兰英捷尔法勒公司在20世纪初研制成功,1997年自乌克兰引进中国市场后,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大量中国患者接受了注射隆乳手术以改善躯体外形。由于注射后容易出现并发症[1-2]以及担心水凝胶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2],近年来要求取出该填充材料的女性较多。现对我院2006年~2011年行3.0T MRI检查的30例患者的MRI及手术结果进行总结,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MRI检查的标准化方案及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60只乳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46岁。就诊时间为注射后1年~9年,其中4例曾行硅胶假体植入。30例均于MRI检查后1周之内行手术取出。

    1.2 MRI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磁共振仪,4通道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结合并行采集技术,患者俯卧位,双侧乳腺自然下垂。对30例患者60只乳腺进行平扫,包括横轴位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 TSE)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即TSE- T2WI、结合特异性选择衰减反转恢复技术(Spectrally Selective Attenated Inversion Recovery, SPAIR)进行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TSE-T2WI-SPAIR、矢状位TSE-T2WI- SPAIR,成像参数:T1WI: 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 TR)/回波时间(echo time, TE)=428ms/9ms,层厚2.5mm,层间距0.25mm,矩阵288×512,激励次数为2。TSE-T2WI-FS: TR/TE=4200ms/120ms,层厚2.5mm,层间距0.25mm,矩阵336×512,激励次数为2。30例中14例于平扫后行横轴位3维高分辨等体素容积多时相增强MRI。用钆喷酸葡胺(Gd-DTPA,0.1mmol/kg)以 2.0ml/s速度静脉团注,注药后约15s开始第1次采集,采集时间约1min,连续无间隔采集7次。参数:TR/TE=3.4/1.3ms。层厚2mm,扫描块厚度150层,矩阵352×384,激励次数为1。

    2 结果

    2.1 MRI结果(典型病例结果见图1~3)。

    2.1.1 60只乳腺中PAMHG在不同成像序列中的信号表现:所有PAMHG于T1WI均表现为与腺体相等信号,T1WI-FS为略高信号;TSE-T2WI为略高信号,与脂肪信号相似,游走于腺体内的PAMHG与腺体很难区分;TSE-T2WI-FS在脂肪抑制后,PAMHG信号与肌肉、脂肪、腺体明显不同,表现为明显高信号。

    2.1.2 60只乳腺中PAMHG形态表现:其中50只乳腺中可见多发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将PAMHG分隔成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占83.3%(50/60),50只乳腺中PAMHG无光滑囊壁, 与周围组织相间分布,占83.3%(50/60);6只乳腺中PAMHG形态规则,可见T1WI及T2WI低信号、边缘光滑均匀囊壁,占10%(6/60),其中1例在囊壁外可见液体信号;4只乳腺中PAMHG囊壁边缘凹凸不平,占6.7%(4/60)。

    2.1.3 60只乳腺中PAMHG分布范围:分布于皮下形成皮下硬结40只乳腺,占66.7%(40/60),分布于腺体内形成硬结10只乳腺,占16.7%(10/60),分布于胸大肌下呈条带状共50只乳腺,占83.3%(50/60),10只乳腺后方肋间肌肌间隙出现PAMHG游走,占16.7%(10/60)。

    2.1.4 多时相增强MRI表现:14例28只乳腺增强后,所有PAMHG隆乳材料内均无对比增强;1例患者增强后于腺体内发现形态不规则的病变强化,病变边缘可见“毛刺征”,该病变增强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流出型;1例患者在一侧乳腺内发现椭圆形的病变强化,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上升型。

    2.1.5 手术结果及随访:30例患者均于MRI检查后1周内行PAMHG取出术,手术均采用乳晕下方半弧形切口,手术中发现PAMHG分布范围与MRI结果相符,其中分布于胸大肌下呈条带状者进行胸大肌切除,有肋间肌浸润的在肌间采取搔刮的方法,有皮下及腺体结节的仔尽可能去除所有PAMHG。其中1例乳腺腺体内不规则取出物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另一例病变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PAMHG残留。

    3 讨论

    3.1 PAMHG注射隆乳后容易游走并出现并发症:正常情况下,隆乳术注入的PAMHG应该位于乳腺腺体后方、胸大肌前间隙内[3],注射后双手按摩乳房塑形,使PAMHG呈半球形,因此假体在MRI上应信号均匀,内部无分隔,周边由肌筋膜构成的假体壁光滑,呈低信号[4]。在本组患者中,83.3%(50/60)的乳腺中可见多发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将PAMHG分隔成结节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83.3%(50/60)的乳腺中PAMHG无光滑囊壁,与周围组织相间分布;仅10%(6/60)的乳腺中PAMHG形态规则,有均匀囊壁;结果说明一部分PAMHG隆乳后不形成规则的包囊。此外,PAMHG注射隆乳术的操作多在盲视下进行,而且由于手术医师技术参差不齐,因此很难准确注射。本组中有66.7%(40/60)的乳腺内形成皮下硬结,16.7%(10/60)腺体内形成硬结,83.3%(50/60)胸大肌下见PAMHG呈条带状分布,16.7%(10/60)乳腺后方肋间肌肌间隙出现PAMHG游走。尽管由于本组病例多为要求取出的隆乳患者,纳入病例时有一定的偏倚,但是结果仍然表明PAMHG实际操作时很难准确注射,而且很容易游走,游走可能与PAMHG注射后不形成包囊而是与组织相间分布有密切关系。对注射隆乳10个月到8年的女性乳腺组织病理结果的早期研究表明[5]大量注射后在注射区可以形成大量巨噬细胞组成的厚包膜,中等剂量注射形成薄包膜。国内研究证实[1]注入PAMHG后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机体异物炎症改变,组织病理学变化越明显,一旦出现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PAMHG注射隆乳后MRI检查标准化方案及应用价值:由于PAMHG为水溶性材料[5],注入人体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混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