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4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635205
STA麻醉仪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22期
     对儿童进行口腔疾病的诊疗过程是有难度的。儿童的特点是依从性差、畏惧感、自控能力低等。只有消除患儿的畏惧情绪,与医生有效配合,才能完成诊疗工作。口腔局部麻醉实施过程中使用新方法,包括无痛操作技术、合理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控制[1]。STA麻醉仪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局部麻醉技术方式、方法效果,有理想的效果,使患儿配合完成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咸阳儿童医院儿童口腔科于2012~2013年收治100例4~9岁需要局部麻醉下进行牙髓治疗或乳牙拔除。这年龄阶段是龋病高发时间,也是乳牙恒牙替换滞留病例较多的年龄。

    1.2应用材料:STA无痛麻醉仪及专用注射器具,法国碧兰公司产碧兰麻(1.7ml/支),碧兰麻手推注射器具。

    1.3方法:共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实验组使用STA麻醉仪进行牙周膜注射麻醉50例,对照组使用碧兰麻手推式注射骨膜上浸润麻醉50例。

    两组对照指标:①恐惧程度 (医生评价)参照姜志连麻醉恐惧程度的标准[2],将口腔麻醉恐惧程度分为3级:I级:无恐惧感或有轻度不适,但不回避;2级:有恐惧感,并试图回避;3级:有强烈恐惧感,尽力回避,需护士协助才能完成麻醉。②疼痛程度 (患者评价)用表格方式要求患儿做出注射操作过程疼痛程度的评价。表格以脸的图画方式表示,分4级:1级:无痛;2级:轻微痛感;3级:有痛感,可忍受;4级:疼痛不能忍受。③麻醉效果 (医生评价)根据对患儿麻醉效果作出评价,分3级:1级顺利完成;2级勉强完成;3级部分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和麻醉效果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恐惧程度评价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评价对比试验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价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儿童口腔医学难于其特殊的服务对象,要求服务更具人性化。疼痛是儿童口腔医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儿童身心还未发育完全,对疼痛和痛苦的承受能力有限,有本能的抵触反应;治疗用的涡轮手机高速运转产生的噪音导致患儿产生焦虑;磨削牙体组织产生大量热刺激牙髓引起疼痛,也是导致患儿不能合作完成治疗原因[3]。

    STA麻醉仪是美国Milestone公司出品,它由微电脑芯片控制药物推进速度,用恒定压力缓慢稳定注入牙周膜内,真正实现无痛注射麻醉。另一特点,其手柄由原来的注射式针筒改成小巧笔式,减轻患儿的心理恐惧,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麻醉治疗[4]。

    传统口腔局部麻醉是手推式注射,注射时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针刺入组织,液体压力过大及液体流速过快。另外,在患儿看到手推式器具时心理会增加恐惧感[5]。

    本组结果显示,疼痛程度和恐惧程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同样使用碧兰麻醉剂,但注射器械及方法不同,会给患儿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STA麻醉仪的使用,可减轻患儿心理压力,减少恐惧和焦虑,增加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人文关怀,因而更具有优越性,所以STA麻醉仪是患儿容易接受的麻醉方法,有利于口腔临床治疗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候劲松,唐海阔.现代口腔局部麻醉技术的新观念和新方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0):584-587.

    [2]姜志连.心理干预在减轻麻醉恐惧和手术牵拉痛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490.

    [3]汪俊.如何克服儿童龋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5):265.

    [4]边可胤,无痛推麻仪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3):527.

    [5]康媛媛,孙妍,张英.STA麻醉仪用于牙科畏惧症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6(2):100-101.

    [收稿日期]2014-02-07 [修回日期]2014-08-20

    编辑/何志斌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