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09969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8期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1/3,形态较为复杂,依靠其上附着的肌肉行使牛理功能。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肿瘤切除导致,术后均会出现面部局部凹陷畸形,同时影响患者咀嚼,咬合及进食等正常牛理功能,进而影响其牛存质量。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丰要原则为保证缺损下颌骨的完整性、咀嚼功能和面部外形,并为牙列修复或牙种植创造条件。当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血管、非血管化骨瓣移植或骨代品等。因此,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一直以来是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式,才能使修复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本文就目前下颌骨修复重建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骨移植修复重建

    传统上将骨移植修复重建分为三种:①自体骨组织移植;②同种异体骨组织移植;③异种骨组织移植。现在将其分两类,即: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

    1.1 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

    血管化骨组织瓣移植常见带蒂骨组织瓣移植和游离骨组织瓣移植两种。在一些具备显微外科技术基础条件的单位,常将游离移植作为首选,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一般采用血管化组织瓣带蒂移植,另外可以作为游离骨组织瓣移植手术失败后的一种应急措施。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大量的应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技术已相当成熟,其成功率较高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