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8
编号:13590691
林国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88
     13注重症状缓解期的调养《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伤寒论》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胃论》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林教授认为,只有脾胃之气健运,其他各脏才能气旺,若脾胃之气不旺,则他脏受累,百病丛生;故强调,在症状缓解之后,应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后天之本气血旺盛,生化有源,则正气充足,身体自安。

    2治疗方法

    林教授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坚持选穴少而精的原则,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也不例外。其原则是,选用能同时发挥多功效且效果理想的穴位;选用位于经络交汇处的穴位;选用经验特效穴。另外林教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十分注重治疗的时机。在症状发期运用针刺治疗;在平时调理中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如此,正说明了林教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论治的深入认识,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又能减轻患者身心负担,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发挥出理想的疗效。

    21针刺根据林教授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以调畅气机为重点的理论,林教授常在胃脘部症状发作期运用针刺,并配合平补平泻进行疏经通络,气行顺畅而症状自除。针刺常选用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太冲、梁丘、孔最。中脘是胃的募穴,针刺中脘,具有行气健胃、扶正祛邪之功。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五行属土,因而针刺此二穴,具有疏泄壅塞之土气,疏泄胃肠之腑的功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刺之能疏肝气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