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6
编号:13559571
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电针干预(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6
     2 结果

    2.1 电针对痛记忆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

    首次造模前,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双侧足跖基础痛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足跖首次造模后4 h痛阈显著下降(P<0.01)并延续至造模后120 h(P<0.01)。电针组痛阈在4 h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造模后4 h痛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造模后120 h痛阈显著上升(P<0.01)(见图1A)。未造模侧足跖痛阈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B)。

    14 d之后,当大鼠右后足跖痛阈恢复到基础痛阈,进行右后足跖2次角叉菜胶造模(首次未注射侧足跖),2次造模后右后足跖痛阈变化类似于首次造模侧足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痛阈在2次造模后4 h至72 h均有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C)。在大鼠2次未造模侧足跖即首次造模侧足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痛阈在2次造模后4 h、72 h显著下降(P<0.01)(见图1D);电针组痛阈在2次造模后4 h、72 h痛阈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2次造模后4 h及72 h痛阈均有显著升高(P<0.01,P<0.01)。

    与此同时,空白组各时间点机械痛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