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957
脑血管病失语症与CT\SPECT的相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37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失语的发生与皮质语言区血流灌注量的关系。方法:对38例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语言功能,C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脑血管病失语症定位与CT定位有关,但与SPECT定位关系更密切;脑局部血流灌注量降低15%~30%者对失语影响不大,降低超过30%以上者失语症显著增多(P<0.01)。结论:推测脑血流灌注量降低,特别是严重降低是引起失语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脑血管病失语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灌注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67-01

    失语症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起病的失语症以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本文主要探讨脑血管病失语的发生与皮质语言区血流灌注量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次发病脑血管病患者38例,均为2010年1~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确诊的住院患者,均行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及汉语失语检查,根据有无失语症,将患者分为失语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55~70岁,平均65.5岁;无失语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4~71岁,平均66岁。所有患者均经CT证实为左半球病变。

    1.2 检查方法

    1.2.1 失语组 选择2010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不同类型失语,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有不同程度障碍,通过“汉语失语检查法” 测定并分类;发病前患者意识清晰,无语言障碍和严重智力障碍,能读报及书写,右利手。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左半球病变的单一脑梗死患者。

    1.2.2 无失语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失语检查正常或仅有轻度的构音障碍,CT显示为左半球病变的单一脑梗死患者。

    1.2.3 SPECT影像学检查 失语组及无失语组均进行SPECT检查。对脑局部缺血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血流灌注量比正常相应部位下降>15%者为异常。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语症类型

    两组患者经汉语失语检查,失语组命名性失语5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2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2例,Broca型失语2例,Wernicke型失语4例,完全性失语4例;无失语组检查仅有轻度构音障碍或正常。

    2.2 CT结果

    CT显示失语组左半球病变15例,4例未见异常;无失语组右半球病变19例,见表1。

    2.3 SPECT脑显像

    失语组脑血流灌注量降低18例,1例正常;无失语组降低14例,5例正常。具体见表2 。

    3 讨论

    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普通 CT、MRI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上的变化,不能提供脑功能代谢方面的信息 , SPECT 是一种功能影像技术,通过对脑血流的变化反映脑功能的变化[3]。本文失语组患者中CT上可以显示脑损害的15例中,3例病灶均在左侧外侧裂周围区内,说明大多数失语类型是与CT定位相符的。本文失语组与无失语组CT所示主侧半球病灶相似,但并不是都有失语,说明失语症与CT定位并不是完全一致。笔者采用SPECT半定量法测定局部脑血流量失语组18例患者脑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流灌注量下降明显不如失语组脑血流下降得明显,脑血流灌注量降低30%以上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这说明皮质语言区rCBF降低是引起失语的主要因素。失语与病灶的部位有关,但失语与脑皮质语言区局部脑血流量降低的关系更为密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