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202600
防治艾滋病是我的毕生追求(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健教授,已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工作20年。他始终认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多年来,他一直在呼吁加大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参与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健教授不仅提出了“进一步支持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建议,而且从艾滋病感染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艾滋病人从“属地管理”变为“就地管理”,建立经医疗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保险机制、社会补偿机制等建议。

    保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事业可持续发展

    王健教授介绍说,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历经20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能力显著提高,参与度增加,受益人数逐年上升;从事医疗和科研的机构初具规模,队伍逐步壮大;研究思路和切入点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等。这些特色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体系的有益补充,为不能或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中,对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作用重视不够;中医的课题应该由中医药主管部门直接参与指导和管理;行业内外也普遍存在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不了解和误解的情况,认为艾滋病是世界难治性疾病,西医都治不了,中医还能治?此外,国家对于建立适合于我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模式和体系重视不够,缺乏分工明确的协调管理机制。一些本该属于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的事情却让科研人员自己去沟通解决,导致效率低下,时间耽误,成功率差。而且,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待遇偏低,由此导致队伍的稳定受到影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