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2691762
缺氧后肌阵挛5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5例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患者临床资料及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治疗与转归,探讨PH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收集5例PH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转归。 结果 5例患者均为院内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均在复苏成功后出现反复发作的肌阵挛,同步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时有时无,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完全肯定。 结论 PHM临床表现与肌阵挛癫痫相似,但电生理检查无特异性。丙戊酸、氯硝西泮、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可试用于临床治疗,且主张早期联合用药。

    [关键词] 缺氧后肌阵挛;脑电图;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173-03

    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一种非进行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肢体和躯干短暂而快速的抽动[1]。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称为肌阵挛状态,多发生于心脏停搏24~48 h内。慢性的发生于心脏停搏后数日或数周之后,称为Lance-Adams综合征。1963年Lance和Adams首先描述了4例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出现动作性、意向性阵挛,随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减轻,但容易被肌肉的牵张诱发,同时伴有其他的神经功能缺损[2] ......
------
    保明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通过对5例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myoclonus,PHM)患者临床资料及脑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治疗与转归,探讨PH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PH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5例患者均为院内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均在复苏成功后出现反复发作的肌阵挛,同步脑电图显示痫样放电时有时无,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不完全肯定。结论 PHM临床表现与肌阵挛癫痫相似,但电生理检查无特异性。丙戊酸、氯硝西泮、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可试用于临床治疗,且主张早期联合用药。

    【关键词】 缺氧后肌阵挛 脑电图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分类号】R742.1

    缺氧后肌阵挛(posthypoxic myoclonus,PH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氧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一种非进行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肢体和躯干短暂而快速的抽动[1]。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称为肌阵挛状态,多发生于心脏停搏24~48h内。慢性的发生于心脏停搏后数日或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