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627044
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效时间、停止出血时间分别为(5.62±1.24)、(10.36±2.38)h,治疗后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46.5±169.3)、(256.3±103.2)ml/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可快速止血、降低门脉压力,达到有效控制出血的目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醋酸奥曲肽;硝酸甘油

    [中图分类号] R5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1(a)-0106-03

    门脉高压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出血量大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对于该病进行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中药物止血是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且理想的药物应能快速有效地控制紧急出血,达到稳定病情,提高临床救治率的目的。本院近年来采用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该病,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同时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化制订的相关标准[1],且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由静脉曲张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同时排除合并肝癌、其他器官慢性疾病以及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双盲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0~74岁,平均(50.2±3.6)岁,肝硬化病史3~16年,平均(6.1±2.3)年;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例,B级26例,C级8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2~76岁,平均(48.6±4.2)岁,肝硬化病史3~15年,平均(5.8±2.6)年;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9例,B级24例,C级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以及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止血、补液、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奥美拉唑抑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醋酸奥曲肽(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72)治疗,首先给予0.1 mg静脉推注5 min,而后以0.6 mg剂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以25 μg/h的速度通过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最多应用5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血压稳定后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649)治疗,将剂量为10 mg的硝酸甘油注射液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40~200 ml)以25 μg/min的速度行静脉滴注,最多应用5 d。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呕血、黑便、消瘦、贫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以此作为疗效判定的依据,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停止出血时间和显效时间,以患者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消失计算显效时间;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待患者急性出血停止后和治疗5 d后对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主干的血流量进行测定计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③加强观察,密切注意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治疗12 h内,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治疗24 h内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无效:治疗48 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或甚至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显效时间、停止出血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显效时间、停止出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显效时间、停止出血时间的比较(h,x±s)

    2.3 两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的比较(ml/min,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共5例(12.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腹痛2例,胸膜、心悸、头痛各1例;对照组共4例(10.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腹痛2例,胸膜、心悸各1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发作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患者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且常合并大出血,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等,其中由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导致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因此降低门静脉压力对有效控制出血尤为重要[3]。药物治疗因其具有无创性、操作方便、患者易耐受等特点,一直是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案。 (毛华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