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25583
产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3期
     3 讨论

    EG最早是由Kaijser发现并于1937年报道[4],有研究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变态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诱发的变态反应相关[5],与哮喘有一样的遗传背景。EG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腹水、低热、体重下降等,具体临床表现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和程度有关[6]。临床上将其分为黏膜型、肌层型、浆膜型,黏膜型多以腹痛、腹泻为主;肌层型以呕吐等消化道梗阻症状为主;浆膜型则以腹水引起的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7],以上3型可单独或混合出现[8],本患者存在腹水,结合腹水涂片、肠道病检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混合型(浆膜型+黏膜型)。

    EG较少见,易误诊,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为该病诊断的重要线索,但要除外寄生虫感染或肠道外疾病等[9],也有20%~30%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并不升高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0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