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19682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5期
     1.2.1 床上肢体功能训练 协助患者采取肢体功能卧位,指导患者练习并掌握将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膝盖处,并协助其将健侧下肢沿着患侧下肢向下滑动,同时用健侧手臂将患侧手臂拉动并上举,以此增强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患者需反复进行上述床上肢体行为训练,并坚持每天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时应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在一旁指导,以保证动作的规范,家属要在旁边学习。每次锻炼要进行30 min左右,训练后由家属或护工陪同再进行巩固。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感,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容易受死亡等因素影响,心理上常产生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主动地和患者进行交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对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空间,认真倾听患者的宣泄,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疗。

    1.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出院后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具认识到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所服用药物的剂量与效果,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及解决方法,指导患者家属在平时要掌握的基础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功能残缺的评分减少幅度在20%~45%之间为显著好转;功能评分减少幅度在46%~85%之间为基本治愈;功能残缺评分全部或者大部分显著减少则为痊愈;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有加重的情况则为无效;总有效=显著好转+基本治愈+痊愈。

    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标准,0分为最低分,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45分为最高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蔓延迅速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这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了较重的负担[6]。急性脑梗死在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表达不清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陷入昏迷,同时每位患者均可出现以上多种临床症状[7]。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复发率较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发病早期进行系统、正确、规范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心理、生活上都进行相应的护理,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感到舒适、愉悦,得到最好的恢复[8]。康复计划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训练的难易程度和每次进行锻炼的时间要随着锻炼的天数而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脑组织细胞功能的恢复。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前提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如果不稳定则要推迟干预时间,在护理时也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循序渐进,要注意健康肢体的锻炼,预防并减少压疮、畸形、外伤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9]。本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增加患者的积极性,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十分重要,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10]。护理人员需要做到微笑、体贴、态度和蔼。经过护士耐心、语气轻柔、真诚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11-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临床干预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病情明显恢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ichalland S,Erlij D,Neira O.Pneumorrhachis,spondylitis and meningitis secondary to emphysematous cystitis.Report of one case[J].Rev Med Chil,2014,142(8):1061-1064.

    [2] 许智永,刘林勇,康虹,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23(3):178-180.

    [3] 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42-946.

    [4] 江思思,沈利平,阮恒芳,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49-853. (龙琼珍)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