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2600951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6期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将患者的腰椎作为中心点,于后正中入路作一长为10~12 cm的切口,于骨膜下对骶棘肌实施剥离,暴露关节突、横突、椎板,随后分别将椎弓根螺钉依次放置于患者病变节段的上、下相邻椎体,并采用C型臂X线机确认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及腰椎间隙的大小,为便于椎体间植骨,将其高度调整至稍高于正常高度。切除上下椎板的1/2处及黄韧带,使神经根和硬膜囊充分暴露,置入椎间融合器后常规缝合切口,并无菌消毒。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的麻醉方式、体位、切口及暴露方式均与对照组相同,仅在置入椎间融合器的方法上有出入。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形成一定程度的保护,选择以“U”形的方式切开椎间盘纤维环后向中线翻转,随后采用刮匙等工具由“U”形瓣切口进入,刮除椎间盘组织及椎板软骨,同时采用松质骨对前1/3椎体间隙和侧椎体间隙进行填充,填充后直接将椎间融合器置入即可。切口缝合方式和消毒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临床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相关资料文献,将治疗后的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持续腰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引流量及出血量大大减少,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有效:经治疗,持续腰痛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引流量及出血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病情好转;无效:治疗后,持续腰痛等临床症状未消失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