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8年第25期
编号:13277735
从阳论治老年抑郁症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5期
     老年抑郁症还具有晨重暮轻、冬季好发、阴冷日照稀少之地病患偏多的特点,尤其是晨重暮轻的发病时间节律特点与人体的阳气不足、不能随天阳升发有着必然的关系[6]。“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气血运行以昼夜为循环周期,随阴阳二气运化而变化,晨起阳气始生,午间最盛,午后始衰,半夜阳气最弱[7]。凌晨,天阳初生,人体阳气随天阳升发,由内敛潜闭转为外发隆盛[8],脏腑器官开始活跃,必然增加阳气消耗。老年抑郁症患者阳气不足,清晨阳气该旺不旺、疏泄乏力,机体能耗又应时而增,势必加重脑神失养,出现抑郁症状;傍晚,天阳衰弱,人体活动减少,机体能耗降低,症状有所缓解[9]。阳气不足、消长迟滞,失去与天阳同步变化的昼夜节律,才出现晨重暮轻的发病时间节律。

    可见,从临床症状看,老年抑郁症因阳气不足而呈现低落安静的状态(阴郁之象),表现为情绪低迷、懒动少言、自觉无助、无望、无能,甚至厌世自杀等。从发病时间节律特点看,失去与天阳同步变化的昼夜节律和机体阳气不足、消长迟滞有关。

    3从阳论治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思路

    3.1从临床症状着手

    老年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