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2010
编号:13487106
骨康方颗粒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0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讨論

    骨质疏松症相当于祖国中医学的“骨痿”病范畴,其在临床上的首要症状表现以全身性的疼痛为特征,最终容易发生肢体病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退行性疾病[4],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多见。其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现在西医领域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方面一般采取给予钙剂、性激素、降钙素、氟化物、二磷酸盐等调节药物[5],其中常以钙尔奇D、阿法骨化三醇软胶囊类作为基础治疗。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药物的高发不良反应、昂贵的药品价格、患者耐受性差以及一些药物不确切的疗效等问题。对于骨骼的认识,祖国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脾主四肢”。痿病发生的病机大多是以虚证为主,不荣则痛,由于肾精亏虚,肾精不足而不能够正常濡养筋骨;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其另一个重要发生病机为脾胃亏虚,脾失于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导致生化气血的资源匮乏,肢体失于濡养;第三个重要因素是久病致使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而血瘀阻滞经脉,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是骨痿病疼痛加重的因素[6]。故根据中医学上述关于骨痿病的相关理论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