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8
编号:13760437
螺旋CT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8
     42肝细胞腺瘤(HCA)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脏血管瘤,好发于长期口服避孕药20~40岁左右的非肝硬化患者,多无临床症状,肝功能多正常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缘多锐利有包膜的肿块,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病灶密度均匀强化、可见肿瘤的供血动脉与明显强化的病灶相连,lchik-wa等认为此征象是肝细胞腺瘤的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可达100%,延时扫描病灶由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等过程转变。结合患者特有病史及CT的特征性表现可作出诊断。

    4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多好发于30~40岁女性,CT平扫FNH表现为低~等密度,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平衡期表现为低密度~稍高密度,病灶中心放射状瘢痕组织呈低密度改变较为典型。

    44肝脓肿(abscess of liver)患者常出现急性感染体征,CT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脓肿内出现可出现小气泡、液液平面、液气平面,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典型的环状强化、单环或双坏,出现所谓的“环征”,而脓肿内的液化坏死区不会强化。

    45肝内胆汁漏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且大部分光整、邻近胆道系统的低密度病灶,CT值约20 Hu。CT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CT值不变和无明显的囊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综合上述讨论,CT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对肝血管瘤有其影像特异性、认识肝血管瘤的不同CT变现,对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启勇.实用放射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4

    [2]梁长虹.肝脏疾病CT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7

    [3]Jang HJ,Choi BI,kim TK,et al.Atypical Small Hemangiomas of the Liver:“Bright Dot”Sign at Tow-Phase CT.Radiology,1998,208(2):543-548

    [4]Valls C,Rene M,Gil M,et al.Giant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Atypical CT and MR Findings.Eur Radiol,1996,6(4):448-450

    [5]王成林,周康荣.肝脏疾病CT与MRI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4-158

    [6]龚洪翰.对比影像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9

    [7]李晋波,张东友,于国放.腺体疾病影像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0

    【收稿日期】2011-07-25, 百拇医药(胡昌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