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3
编号:13759289
68例产后尿潴留的中西医辨证施护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3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中西医 辨证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产后6~8 h不能自行排尿,而小腹胀急疼痛者,则称为产后尿潴留。中医称之为“产后小便不通”。为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1%~3%之间。多发生于初产妇,特别是在分娩时发生难产、滞产和手术产妇女尤为多见[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为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广西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2~35岁;初产妇65例,经产妇3例;分娩时总产程超过20 h38例,行会阴侧切术56例,急产导致会阴撕裂2例,剖宫产术后3例。患者多表现为小腹胀急疼痛,排尿困难,精神紧张,坐卧不安。体格检查:膀胱充盈、膨隆。辅助检查:68例患者中62例尿常规检查正常,6例尿白细胞(+)。B超检查68例均见膀胱充盈,残余尿量>300 ml。

, http://www.100md.com     1.2方法

    1.2.1中医辨证施护

    1.2.1.1肺脾气虚患者产后小便不通,有便意,但欲解不下,小腹胀急疼痛,伴见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语音低微,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缓弱。这是肺脾气虚导致宣水、运水功能失职,膀胱气化不利,从而导致小便不通。护理要点:(1)以艾灸脐腹部,或用热水袋温敷脐腹部;(2)针刺足三里、合谷、肺俞、脾俞、中极、关元、气海等腧穴[2],采取温针灸法,以达温脾补肺,化气行水;(3)饮食疗法:以党参、黄芪、枸杞、大枣少许加入鸡或猪骨中炖煮服食,以健脾补肺;(4)熏洗外阴:以荆芥、紫苏、艾叶、香葱适量煎水后熏洗外阴,以温气行水;(5)诱导疗法:温水冲洗外阴法、听流水音法;(6)适当加入中药治疗或使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

    1.2.1.2肾阳不足患者主要症见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疲乏,面色晦暗,四肢不温,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常,小便不通。护理要点:(1)以食盐250 g炒热后温敷脐腹部,或用热水袋温敷脐腹部及腰部;(2)温针灸或艾灸肾俞、脾俞、中极、百会、阳陵泉、关元、气海等穴位[2];(3)饮食疗法:以枸杞、杜仲、续断、肉苁蓉少许加入猪腰或鸡炖服;(4)注意腰部保暖;(5)加用中成药肾气丸、右归丸等;(6)使用诱尿疗法。
, http://www.100md.com
    1.2.1.3肝郁气滞患者产后精神抑郁,小便不通,小腹胀急,胸胁胀满,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苔白,脉弦或弦数。为情志内伤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化不利,小便不通。护理要点:(1)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解除心结,消除病因;(2)使用中成药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3)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以陈皮、苏叶、香附、佛手少许炖瘦肉、猪骨;(4)针刺肝俞、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2],用泻法;(5)亦可使用诱尿疗法。

    1.2.1.4瘀热互结患者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道有灼热感,尿色黄赤,小腹胀急,口干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瘀热互结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护理要点:(1)局部护理:会阴冲洗,每天两次,以保持局部清洁卫生;(2)饮食宜清淡,并多喝水,促排尿;(3)湿敷会阴,以消肿止痛,促进排尿;(4)针刺膀胱穴、三阴交、阿是穴[2],用泻法;(5)使用中成药益母草流渗膏、生化丸以活血化瘀,通络行水;(6)使用诱尿法。

    1.2.2西医护理
, http://www.100md.com
    1.2.2.1心理护理首先了解产妇排尿障碍的原因,分析其心态特征,根据不同心态特征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如果是因为害怕会阴伤口疼痛而引起,应采取关心、呵护、鼓励的方法,在让产妇解尿时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以帮助排尿。而对于心理焦虑紧张的产妇,应耐心解析会阴部的生理解剖以及排尿对于产后恢复的影响,解除其心理压力,缓解情绪而达到排尿目的。

    1.2.2.2会阴伤口护理会阴伤口疼痛是多数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原因之一。正确处理会阴伤口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尿潴留上有重要意义。除每天会阴常规冲洗两次外,对产后出现尿潴留的产妇,每次解小便后均应以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以减轻疼痛。对伤口出现水肿、潮红的产妇以红外线照射消除水肿、炎症以减轻疼痛。

    1.2.2.3生活护理产后嘱产妇多饮用汤汁,热天应多喝水,适当进食水果,以保证充足的水液摄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引起精神紧张;产后4~6 h应提醒或鼓励自行排尿,若出现排尿困难,可采取会阴冲洗、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本组病例中25例辨证为肺脾气虚证,16例为肾阳不足证,21例为肝郁气滞证,6例为瘀热互结证。经辨证施护后30~60 min效果显著者53例,有效者12例,效果不明显者3例。

    3典型病例

    患者,女,25岁。患者于2008年10月28日因足月妊娠伴不规则腹痛半天入院,入院次日行会阴侧切术产下一男婴,重3785 g,总产程26 h。产后8 h产妇不能自行排尿,见小腹胀急疼痛,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少气乏力,头晕目眩,心悸,语音低微,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白,脉缓弱。辨证为肺脾气虚证。

    4讨论

    产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膀胱[3],与肾、脾、肺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产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膀胱气化功能失职,开合失常,从而导致小便不通[1]。产妇原本体质虚弱,加之产时气血耗损,或产后忧思劳累,损伤肺脾,导致水道不通,气化不利,而小便不通;产妇元气素虚,复因产时损伤肾气,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产妇情志抑郁,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影响膀胱,引起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产时滞产、难产,导致膀胱受压过久,气血瘀滞,瘀久化热,瘀热互结;或产后感染外邪,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西医认为,滞产使胎先露长时间压迫膀胱及盆底组织,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尿道口闭塞造成排尿困难;会阴伤口疼痛:初产妇由于会阴侧切后伤口疼痛,引起盆底肌肉痉挛,导致排尿困难;产妇精神紧张、害怕疼痛等导致排尿困难。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肺为水之上源,主气,宣发,通调水道;而脾主运化,能化湿行水;肾为水脏,主水而温阳化气,司膀胱开合,是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另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故肝在水液代谢中也起到行气化水之效。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本组病例采取辨证施护方法以及西医对因护理等方法。针对肺气虚者,补益肺气,宣肺而利小便,取其“开上通下”之效。而脾气不足者则以健脾补气行水为主,本法主要以饮食调护为主。针对肾阳亏虚者,则以温肾补肾为主,取温阳化气行水之效。而肝郁气滞之人,则应疏肝解郁,行气化水,以达“气行则水行”之效。配合针灸、按摩、外敷、诱导、心理等护理方法,共同作用,疗效甚佳。中西医结合护理产后尿潴留,主要是对因护理,简单方便,易于护理,患者易于接受,且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具有不可替代之优点,为目前临床护理的常用方法之一。也为今后产后护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护理:(1)以艾灸脐腹部,或用热水袋温敷脐腹部;(2)针刺足三里、合谷、肺俞、脾俞、中极、关元、气海等腧穴,采取温针灸法;(3)以党参、黄芪、枸杞、大枣少许加入鸡肉炖煮服食;(4)熏洗外阴:以荆芥、紫苏、艾叶、香葱适量煎水后熏洗外阴;(5)膀胱区按摩;(6)使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7)饮食护理:嘱产妇家属多给予产妇营养汤液;(8)心理护理:与产妇分析其不能排尿原因,鼓励其下床自行排尿。以上护理30 min后患者即能解出少量尿液,1 d后基本恢复自行排尿,产后4 d出院。嘱其坚持饮食治疗,注意休息等护理。

    参考文献

    [1]胡小怡.中医妇科学[M].江苏:江苏科学出版社,2002:121-123.

    [2]孙国杰.针灸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1.

    [3]张凤华.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34(1):56.

    【收稿日期】2011-09-23, 百拇医药(谭燕群 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