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71286
核磁共振对骨坏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武方明 窦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MRI用于骨坏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骨坏死患者行常规X线检查,并使用0.2T/3.0 T MRI对患病关节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分析骨坏死的X线及MRI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中共累及病变38个部位,其中18个病变位于股骨下端,15个位于胫骨上端,还有肱骨上段2个,月骨2个,蹠骨1个,38段骨骼的病变均呈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地图板块样改变。结论:MRI具有多序列、多平面成像的能力,能成功找到的显示骨水肿、骨坏死等病理的改变,是对骨坏死有积极价值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 骨坏死; X线; 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5-0051-02

    骨坏死为骨质和骨髓坏死,发生于骨骺或软骨下骨称骨缺血性坏死,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则称为骨梗死。骨梗死(bone infarction)是血供不足所致的弥散性、局灶性骨质坏死[1]。骨缺血性坏死临床较常见,如髋关节。发生于骨干和骨骺端骨梗死,临床较少见,表现不典型。X线检查早期改变常常难以发现而明确诊断。骨缺血性坏死比较明显时才被发现,往往错过治疗时机,随着MRI被广大医院使用,MRI已成为对骨梗死、骨缺血性坏死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手段,并得到很多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通过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骨梗死患者25例,总结MRI检查结果和图像显示,探讨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5例,男22例,女3例;年龄24~55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地疼痛,病史3个月~4年。以上患者均无潜水史,其中5例有外伤史,7例使用过激素,5例有酗酒史,8例诱因不明。

    1.2 MRI检查

    25例患者均先行X线检查,MRI使用德国西门子0.2T永磁开放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生产的sigan HDxT 3.0T磁共振系统,扫描序列采用常规质子序列、T2WI和T2WI脂肪抑制序列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多方位扫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