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15
编号:13730441
PCNA、Ki—67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25日 李智信 任建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82例前列腺癌及2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PCNA、Ki-67及P53蛋白表达,对其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CNA、Ki-67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高于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前列腺癌(G3)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高于在高分化前列腺癌(G1)及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Ki-67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PCNA、Ki-67及P53蛋白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前列腺癌; PCNA; Ki-67; P53; 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44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053-02

    目前,前列腺癌在世界最常见的肿瘤中位于第六位,是男性第三重要的肿瘤[1]。我国是前列腺癌的低发区,但随着人群寿命延长、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疾病检测手段的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成为威胁我国老年男性生命的重要疾病[2],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跃居第三位,可以预计前列腺癌将发展成为主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前列腺癌进行PCNA、Ki-67及P53蛋白检测,旨在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PCNA、Ki-67及P53蛋白异常表达的意义,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前列腺癌标本取自2001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病例资料,包括手术根治切除标本及穿刺标本;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57~84岁,平均67.8岁。其中临床分期Ⅰ期(原位癌)6例,临床Ⅱ期20例、临床Ⅲ期28例、临床Ⅳ期10例。病理组织学分级(Gleason评分)参照文献[1]:G1-高分化(Gleason评分2~4分)14例,G2-中分化(Gleason评分5~6分)35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