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 股骨粗隆间骨折
编号:13656180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8例:其中经皮加压钢板(PCCP组)固定47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组)固定57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CP组)固定24例,比较疗效。结果:PCCP组2例失访,4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5个月(8~15个月)的随访;DHS组3例失访,5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2个月(10~17个月)的随访;LCP组1例失访,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8~17个月)的随访。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效果。对高龄患者来说,PCCP和微创DHS是最合适的。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PCCP更为合适。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PCCP或近端锁定钢板更为合适。针对粉碎性骨折,选择近端锁定钢板更好。采用PCCP的内固定方式可以允许患者早期部分负重。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 R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4-0008-0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早期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案,但采用何种内固定方案仍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从骨折治疗的牢固内固定、微创等原则出发,目前的治疗方案多倾向于损伤小、固定牢靠的微创钢板。2008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8例≥80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加压钢板、动力髋加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对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6月经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8例,男76例,女52例,年龄80~92岁,平均85.5岁。按改良Evans分型[1]:Ⅰ型6例,Ⅱ型30例,Ⅲ型40例,Ⅳ型37例,V型15例。受伤原因:跌倒88例,交通事故36例,其他4例。其中,经皮加压钢板(PCCP组)固定47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组)固定57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LCP组)固定24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使用PCCP固定的部分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三种手术方法均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进行,体位采取仰卧位。

    1.2.1 PCCP组 手术在牵引床闭合复位成功后,于大转子斜坡向下做一长约20 mm的皮肤切口,钢板自该切口向下滑动插入,股骨外侧大腿相应皮肤处做第2个长约30 mm切口,从该切口安放钢板夹持钳,将钢板固定在股骨上,经第2个切口通过体外瞄准架依次置入股骨颈下位主钉、股骨侧3枚皮质钉和股骨颈上位主钉。正侧位透视检查,无异常关闭切口,不放置引流。

    1.2.2 DHS组 患者同样使用牵引床,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与常规DHS固定方案不同的是本组也采用微创进行。于大转子斜坡向下做一长约30 mm的皮肤切口,置入微创瞄准器,在股骨颈下1/3区域平行于股骨颈下缘及前皮质打入导针,经C臂机明确导针固定良好,测量主钉长度,开口、攻丝并拧入主钉,钢板自该切口向下滑动插入,逐孔经皮固定螺钉。正侧位透视检查,无异常关闭切口,不放置引流。
, 百拇医药
    1.2.3 LCP组 患者同样使用牵引床,于大转子斜坡向下做一长约100~140 mm的皮肤切口,探查骨折情况后进行复位,如遇分离的骨折块,先用钢丝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如有冠状面骨折可用拉力螺钉固定。待骨折复位满意后用解剖型钢板固定。解剖型钢板上端的3枚松质骨锁定螺钉分三个不同的方向固定于股骨头颈部,用C臂机透视正侧位检查股骨头内的螺钉满意后,用皮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远折端。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 d后开始行床上功能锻炼。并根据术后X线片结果,PCCP组术后1周在步行器保护下下床行走,术后4周左右拄单拐下床行走,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DHS及LCP组根据X线片情况,术后4~6周在步行器保护下负重行走,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
, 百拇医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CCP组2例患者失访,4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0.5个月(8~15个月)随访;DHS组3例患者失访,5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2个月(10~17个月)随访;LCP组1例患者失访,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8~17个月)随访。并发症的发生:三组手术伤口均无感染发生;DHS组有1例患者股骨头螺钉切割,经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DHS组和LCP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于溶栓治疗后好转。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典型病例1,患者,女,94岁,术前诊断: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高血压病。伤口长度3.8 cm,另开孔一个,详见图1。典型病例2,女,85岁,术前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口长度3.5、3.2 cm,详见图2。典型病例3,女,82岁,术前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口长度13.8 cm(5.5英寸),详见图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这三种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没有明显区别。但由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以下特点:(1)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骨的物理强度显著降低,骨折固定的可靠性也明显降低,术后易发生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2)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肺、脑、肾等全身疾患,身体耐受性较差,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创伤。因此,最简单的手术、最小的创伤、最少的出血是最安全、有效的[2-3]。因此,笔者认为针对高龄老年患者来说,PCCP和微创DHS是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百拇医药(王烨 李丁 朱浩明 张钦 王超)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折 > 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