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4
编号:13656061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4
     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等气道开放方法是确保重症脑外科患者有效呼吸的重要措施[5]。但是开放患者的气道之后,患者呼吸道的湿化作用以及载膜滤过作用都会随之降低,因为呼吸道中的水分会从气管导管的缝隙处大量流失,气道会逐渐变得干燥,因而更加容易形成痰液与痰痂阻塞患者的管腔,进而引发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6]。具体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逐渐加快并变浅,每分钟超过30次,心率可达100~160次/min,同时出现口唇发白、面色潮红以及躁动等症状,血氧饱和度达不到正常值,血压升高以及无法顺利排痰等[6]。基于这样的情况,除了于脑外科重症患者开放气道之后通过加强翻身拍背以促进患者的排痰与吸痰外,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患者气道的湿度与呼吸的顺畅,对肺不张以肺部感染问题予以积极预防[7]。具体气道湿化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发生变化,相关的报道研究也比较多[8]。其中雾化吸入是近年来发展较快以及应用广泛的一种湿化呼吸道的方法,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的作用让具有湿化气道作用的药物从液态转变为雾化状态,在不损伤患者机体组织以及正常机能的前提下湿化患者的气道,确保呼吸顺畅[9]。
, http://www.100md.com
    本次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重症脑外科患者均于气道开放后进行雾化吸入,结果显示,采取持续雾化吸入的观察组患者,其痰液稀释效果更好,血氧饱和度为(99.5±0.6)%,肺部感染率为6.25%,与对照组结果相比明显更优,提示持续雾化吸入与间断雾化吸入相比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恢复并发挥稀释痰液作用,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问题,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推测原因在于持续雾化吸入可以让湿化液更有效的在患者的呼吸道深部中发挥湿化作用,让患者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以及肺泡等都可以得到湿化,进而有效避免了气道干燥的情况,防止了痰液在患者呼吸道中的形成。此外,持续雾化吸入可以维持患者稳定的呼吸循环,确保呼吸顺畅。湿化液中的盐酸氨溴具有溶解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促进黏液的排除等功效,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分泌物以及黏液在患者呼吸道中的滞留,防止痰液的形成[10]。庆大霉素则具有抗感染作用,有效防止了患者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出现。持续的雾化吸入强化了湿化作用,患者开放呼吸道的湿润性更好。此外,在氯化钠作用下,患者受到刺激会咳嗽,附着于小气道内以及气管壁上的痰液就会随着咳嗽的振动作用而松动并脱落,达到促进排痰的目的,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以因此得到加强。
, 百拇医药
    笔者对痰液粘稠度逐渐降低患者做进一步检查之后发现,痰液的颜色均逐渐由黄变深,并且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出现炎性改变。基于此,笔者针对患者的炎性反应予以对症治疗,以此对炎症进行缓解和消退。治疗之后,患者痰液的颜色变为正常,这一情况说明痰液由稠转稀这一变化与患者肺部的炎性反应以及炎性渗出液的增多之间有重要关系。

    综上所述,于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进行持续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强化气道的湿化效果,降低患者呼吸道形成痰液与痰痂的几率,避免发生肺部感染,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文芳,周蓉.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1(2):1452-1453.

    [2]刘晓荣.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4):371-373.
, 百拇医药
    [3]甘柳萍.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9):1769-1770.

    [4]景卫平.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26):2413-2414.

    [5]薛超,张欣,刘俊.国内临床气道湿化应用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44-46.

    [6]夏丽芳,杨文霞,姜为爱.雾化吸入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47-48.

    [7]刘洪,卢小红,巫淑芬,等.气管切开后持续雾化吸入气道湿化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67-268.

    [8]伍静.人工气道温湿化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6(24):3939-3940.

    [9]秦霞.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ICU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

    [10]黄典清,顾梅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711-712.

    (收稿日期:2014-08-05) (编辑:金燕), http://www.100md.com(董广佩 沈斌 陶俊 方九强 孙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