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26
编号:13633464
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6
     【摘要】 目的:分析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5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声像图资料。结果:良性淋巴结病变多为椭圆形,纵横比>2,彩色能量多普勒示多数良性淋巴结见血流信呈中央型,淋巴结核血流信号多数是周边型和无血流信号型;恶性淋巴结肿大,近似圆形,纵横比<2,其中恶性淋巴瘤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明显,其表现为多个部位淋巴结肿大,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恶性淋巴瘤血流分布较乱,在淋巴结中央或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多为周边型或中央型。结论:超声对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良性; 恶性; 淋巴结; 超声; 图像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08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6.041

    浅表淋巴结一般分布在头颈区、腋窝区、腹股沟区等浅表位置。多种疾病均可以引起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彩超高频探头可以观察到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判断淋巴结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分布,并且能够测量其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提供参考。为临床医师的正确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5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其中男16例,女42例,年龄6~86岁,平均(50±9)岁。临床多因局部触及包块、疼痛等症状而就诊,其中化脓性炎症、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使用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进行确诊,其余患者行抗炎治疗后治愈。依据超声诊断淋巴结的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HD11XE、philipsHDI-5000、GE-LogiQ9和麦迪逊SA80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15 MHz。检查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调节探头频率、增益、聚焦区域、壁滤波、血流速度标尺等。嘱患者平卧,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然后进行多个切面详细扫查。若发现有淋巴结肿大,需测量其长径和横径,仔细观察其边界、包膜、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观察其内血流情况。根据Adler[1]半定量法分级,0级:病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Ⅰ级: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级:中量血流信号,可见1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信号,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网状血流信号。另外,根据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分为:中央型、周边型、混合型和无血流信号型。(1)中央型:即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的中央部位(大多是淋巴门位置)。(2)周边型: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的周边部位。(3)混合型:即淋巴结的中央及周边部位均可见血流信号分布。(4)无血流信号型:即淋巴结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可利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

    2 结果

    本次病例良性淋巴结患者47例(81.03%)、恶性淋巴结患者9例(15.52%),误诊2例(3.45%)。良性淋巴结病变多为病灶所在的淋巴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多呈扁椭圆形,大多数纵横比>2,本组淋巴结最大径约为39 mm×10 mm。其中腋窝及腹股沟区炎性及反应性增生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回声多表现为髓质增宽、回声稍增强、皮质相对细窄、皮髓质回声均匀,但颈部肿大的淋巴结髓质较窄、回声增强,而皮质相对较宽,淋巴门均存在;化脓性淋巴结炎其淋巴结内局部可见无回声液化区和密集点状回声漂浮;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其淋巴结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分布多不均匀,可见局部液化或钙化点,部分失去淋巴门结构;本组误诊病例中1例是淋巴结核,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因为这两种疾病的淋巴结内均有可能出现液化的无回声区,所以有时声像图表现比较相似,需结合病史等其它资料相鉴别。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除淋巴结核外,多数为中央型血流信号,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集中在门髓部,而淋巴结核血流信号多数是周边型和无血流信号型;脉冲多普勒示动脉主支收缩期峰值速度偏低,阻力指数约0.45~0.62。

    恶性淋巴结肿大,多呈类圆形,纵横比<2,其中恶性淋巴瘤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明显,本组淋巴结最大约为57 mm×32 mm。转移性淋巴结早期结构尚正常,晚期结构破坏,失去正常形态,淋巴门结构消失或髓质变细;本组1例转移性淋巴结误诊为良性淋巴结,因其在转移的早期,淋巴结内部结构尚未被完全破坏,所以声像图类似良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瘤者表现为多个部位淋巴结的肿大,大部分表现为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以腹膜后淋巴结为著,其内部结构破坏,髓质消失,皮质回声减低;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多为周边型或中央型,恶性淋巴瘤血流分布较乱,在淋巴结中央或周边可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动脉主支收缩期峰值速度偏高,阻力指数约0.60~0.78。

    3 讨论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当引流区域组织内有细菌、病毒等感染时会引起淋巴结肿大;当癌细胞沿着引流区域的转移时,淋巴结会肿大;当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为肿瘤细胞所取代时,其正常淋巴结构被破坏而发生肿大。一般病变的淋巴结都肿大,但其大小不等,长径的变化范围较大,而短径的变化率较长径小,注意短径的改变,有助于判断正常与异常的淋巴结 [2]。另有研究报道70.2%的恶性淋巴结以短径增大为主,呈圆球形或类圆球形,纵横比<2,根据纵横比及淋巴门结构判断淋巴结良、恶性质较为敏感[3]。由此可以看出,短径的测量非常重要。当短径≥5 mm,可作为判断其肿大的标准,若短径≥10 mm,应怀疑淋巴结为恶性病变[4-5]。急性淋巴结炎可发生于多个部位,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域均可见肿大的、有触痛的、活动度良好的淋巴结。慢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常位于上颈段,以颈内静脉周围多见;中、下颈段和锁骨上窝是淋巴结转移癌的好发部位[5]。淋巴结核常好发于颈部,多表现为结节间相互融合的低回声区,部分融合成团;恶性淋巴瘤常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腹膜后等多个部位见到肿大的淋巴结[6]。转移性淋巴结多位于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如乳腺癌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甲状腺癌多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对于浅表淋巴结的检查,超声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临床触诊。, http://www.100md.com(张秀丽 王秀娟 刘小静 李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