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1期
编号:12864871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1期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基础治疗,即:静滴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腺甘蛋氨酸+维生素K1+门冬氨酸鸟氨酸。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详细如下:(1)方剂根据患者的舌脉象以绵茵陈30 g,大黄10 g为君药,辅以丹皮、厚朴、桃仁等通腐泄浊之品。(2)用药方式:加水浓煎,取药汁100~200 ml,晾凉至39 ℃~41 ℃。灌肠前,告知患者排便亦或者是对患者进行1次排便性灌肠(目的为清洁肠道、减轻腹压、利于药物吸收)。于患者临睡前,先协助取左侧卧位,后对其实施中药灌肠操作。操作后将枕头置于臀部,抬高臀部15°~30°,保留药液>1 h。灌肠时,严格遵循六原则,即:细(肛管细)、深(插入约15~20 cm)、少(灌肠液约100~200 ml)、慢(流速慢)、温(灌肠液温度保持

    39 ℃~41 ℃)、静(灌肠后静卧)[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情变化并行肝功能检测,检测项有:TBIL(血清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1.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黄疸疗效标准》[5],评估两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之后的效果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