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21期
编号:12865159
综合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护理组患者术肢皮温为(33.2±1.02)℃,下肢周径增长率为(3.06±1.14)%,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35.1±1.14)℃、(5.27±1.26)%、6.7%,护理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护理; 皮温; 下肢周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1-009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1.053
, http://www.100md.com
    骨折是最常见的创伤类型,绝大部分下肢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多需要长时间制动及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瘀滞,而且术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创伤自身导致的炎症反应容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是骨折术后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1],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骨折术后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其中股骨干骨折67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髋关节骨折21例,年龄24~72岁,平均(37±6.50)岁,其中男91例,女29例,并排除既往合并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中枢及外周神经病变患者,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卧位,垫高患肢以及指导患者早期临近关节活动等,按医嘱给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定期检查患者术后卧位,避免腘窝或小腿下垫垫子,患者术后第1天即开始指导患者3次/d进行30 min踝关节的跖曲、背伸、外翻及内收等动作[2],足趾的屈伸运动及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髋关节骨折患者可辅助患者进行膝关节小范围被动活动。短腿石膏固定者可定时按摩小腿肌肉,促进血液回流。指导患者作息,避免睡眠不足,同时严格禁烟,避免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及血管收缩。定时皮下注射肝素抗凝,饮食较差患者给予适量增加液体输入量,避免因体液缺乏引起血液浓缩,粘滞度增高,依据患者骨折情况尽量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护理期间观察患者肢体肿胀情况、皮温等。

    1.3 疗效评价指标

    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下肢皮温(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测量下肢踝关节上10 cm胫骨前皮肤温度,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下肢周径增长率[踝关节上10 cm,平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下肢周长增长率=(1周后周长-术前周长)/术前周长×100%)]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 http://www.100md.com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周下肢皮温和下肢周径增长率比较

    护理组术后1周下肢皮肤温度、下肢周长增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6.7%(4/60),护理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病例,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能够引起下肢肿胀,影响术后肢体的功能,甚至遗留功能障碍,而且在围手术期容易发生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甚至引起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因此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3]。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多种原因,手术部位创伤引起的组织肿胀对静脉的压迫容易引起静脉回流缓慢,术后卧床失去肌泵对血管的挤压作用,也不利于静脉回流,同时患者术后由于机体的适应性改变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液容易瘀滞凝集形成静脉血栓,导致回流区域的组织张力进一步增高,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在术后早期即应开始给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3-4]。

    在护理组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给予皮下注射肝素等抗凝药物,依据患者的情况术后早期即进行手术下肢远端关节的主动及被动活动以及肌肉的按摩,通过肌泵的作用促进静脉的回流,减轻血液在血管内的长时间淤积[5],同时在垫高下肢的过程中注意对腘窝静脉走行区域的保护,避免垫枕等物品压迫静脉[6]。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对患者饮食饮水状况的询问及观察,对于进食较差的患者,注意适量增加补液量,避免血液浓缩导致粘滞度增高,增加血栓的风险[7]。对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的患者,尽量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术后皮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增长率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结果发生情况也证实护理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改善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提高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成香.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03-105.

    [2]王凤英.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4):1081-1082.

    [3]吴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28-229.

    [4]王晓玲.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40-1241.

    [5]张金荣,王东辉,王秀丽,等.骨科术后卧床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4):101-102.

    [6]宋宗梅,郭雪梅.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5,28(10):130-131.

    [7]郁静.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72-74., 百拇医药(薛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