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2982152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眩晕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闭目数分钟后便可缓解,病情严重者则出现胸闷呕吐、头重昏沉,甚至昏倒等[5-6]。因此,对于该病症患者,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有助于减轻眩晕症状,降低疾病发作频率。

    在中医学内,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归结为“眩晕”病症范畴,认为由于患者受到瘀、痰、风、火、虚、外感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导致该病症的发生。临床上在采用中医治疗时,以益气活血、健脾补肝益肾、祛风化痰为主[7]。协定方眩晕停药方中包括葛根、川牛膝、泽泻、甘草、黄精、天麻、钩藤、法半夏、当归、红花、黄芪、丹参、磁石及珍珠母,其中葛根具有解肌热、清风寒、止烦渴的功效;泽泻则可利湿消浊;钩藤用于清热平肝;法半夏有助于患者平燥化痰;磁石具有安神、平喘、聪耳明目的功效;天麻则可祛风通络、平肝潜阳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7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