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9期
编号:13218464
免疫抑制剂配合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64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配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12月收治的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云克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ACR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试验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关节压痛、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及炎性指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过程中,云克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关节的肿胀、压痛、晨僵及炎性指标,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 云克; 免疫抑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9.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9-0060-0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目前,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法,其并不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根治,仅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运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治疗RA的临床效果逐渐得到人们肯定,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并未在临床得到统一定论[2-3]。本研究以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云克与免疫抑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6-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81例;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平均(53.12±9.76)岁;病程最短为0.5年,最长为7年,平均(2.85±1.45)年。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将12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6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硫酸羟氯喹(别名:纷乐,上海上药中医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63),1次/d,以400 mg/次为起始剂量,待症状改善后,以200 mg为维持量,1次/d;甲氨蝶呤(生产公司: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每周口服1次,10 mg/次。

    试验组:云克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以对照组为基础,辅以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成都云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0218]治疗;用法:5 ml云克A剂与5.5 mg云克B剂混合,静置5 min后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3套/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停15 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连续治疗3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关节压痛、肿胀、晨僵及炎性指标)。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显效:基本恢复关节功能,消除所有临床症状,且ESR、CRP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内,RF呈阴性;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关节疼痛及肿胀症状,同时改善了关节功能并明显下降了ESR、CRP水平;无效:临床症状、关節功能及ESR、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所有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ACR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如关节压痛、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及炎性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复发率较高,且目前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患者造成的副作用往往较大。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治疗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对患者的关节肿痛症状进行有效缓解,但是其并不能对患者的骨关节破坏进行有效阻止;激素类药物则可能加重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不利于患者治疗[4-5]。

    目前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对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及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6]。甲氨蝶呤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其抗炎作用比较明确,且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7];羟氯喹4-氨基喹诺酮类抗疟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其可对患者纤维细胞的增殖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并有效降低了炎性物质的渗出。而当联合应用时,两种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进而发挥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但是二药合用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且具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进而限制了临床应用[8-9]。

    近些年,作为临床新合成药物之一的云克(简称MDP)引起人们重视,其主要包含锝、亚甲基二膦酸盐等成分,其为在结构上经过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一种化合物,且该同位素相对比较稳定,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10]。云克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利用微量元素锝(Tc)的价态变化,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不断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保护,从而抑制病理复合物的产生,防止自由基对组织的破坏,同时对炎性介质、炎性因子、免疫因子白介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和组胺的产生和释放,发挥消炎镇痛作用[11],且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模型中和的PGE1和PGE2水平在应用云克后则显著降低,这就说明,云克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则主要是通过对前列腺素的释放进行有效抑制来实现的[12]。此外,有研究显示MDP具有较小的毒性及极低的感染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百拇医药(刘莎 张志毅 宫笑微 李荣滨 宋丽萍 朱辉 冯乐恒)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