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24012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6期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动脉脂质沉积会导致动脉出现局限性变性、钙化和坏死,同时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平破坏动脉壁正常三层结构,甚至导致动脉壁正常三层结构消失[4-5],以上现象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动脉硬化,其会导致血管内壁出现增厚的情况,并导致斑块的形成。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良好的预测,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针对脑血管疾病的特异性为78%,敏感性为83%[6-7]。在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中,一般都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斑块一般表现为混合斑和软斑,因此鉴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血管疾病的高度相关性,临床上经常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脑梗死的预报检测。通过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血管内-中膜是否存在增厚的情况,可以查看患者是否出现斑块,并且能够准确定位斑块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大小,也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的情况,并评估狭窄的程度,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血管闭塞的情况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