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306308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患者的综合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脑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患者传统术式(开颅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鉴别组患者则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与存活率,并同时比较其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和心绞痛分级评分量表(CCS)评分情况。结果:鉴别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14%,优于常规组患者的80.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低于常规组的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08、6.25,P<0.05)。治疗后,鉴别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ADL、CC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70、3.50,P<0.05)。结论:与传统性术式相比,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综合疗效和患者的存活率,进一步改善其神经功能、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脑肿瘤; 开颅肿瘤切除术; 导向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2.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2-0071-02

    医学界将生长于人类头颅内的肿瘤统称为脑肿瘤[1]。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分为原发性肿瘤(由脑实质引发)和继发性肿瘤(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两种,多以脑膜、脑垂体、颅神经及脑血管等为主要发病部位,且发病机制和病因病理复杂多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2]。因此,为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该疾病的综合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本文就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經临床研究相关部门许可后,在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下选择70例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治疗的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医师确诊为脑肿瘤且需进行手术治疗者;(2)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身体各项器官和功能不全者;(3)意识不清醒或精神病患者;(4)不愿配合试验者。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严格遵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别分为常规组和鉴别组,每组35例。其中,常规组女15例,男20例;年龄35~76岁,平均(56.77±5.62)岁;病灶部位:额叶13例,顶叶10例,颞叶8例,丘脑4例。鉴别组女14例,男21例;年龄36~75岁,平均(56.75±5.60)岁;病灶部位:额叶14例,顶叶11例,颞叶7例,丘脑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采用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由主治医师在尽可能确保相关组织与神经完好性的基础上,仔细切除患者肿瘤及周围病变组织,并将其送至病理检查室进行检查,而后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2.2 鉴别组 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见表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行局部麻醉后安装头圈并进行头颅CT扫描[3];准确计算手术靶点的坐标,以坐标所显示的数值为依据逐步安装导向系统和调节定向仪系统,以进一步明确手术操作轨迹,减小手术误差[4-5];在导向针的作用下于患者头皮部位作一长约3~6cm的手术切口,在钻开颅骨后依次剪开硬膜并暴露肿瘤组织[6-8];彻底切除肿瘤及病变组织后进行止血,逐层缝合硬膜并还纳骨瓣,妥善缝合头皮后于皮下引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分为显效、好转、失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肿瘤几乎完全消失且ADL评分与CCS评分改善幅度在70.00%以上;好转:患者肿瘤体积缩小50.00%左右,且临床症状有所改善,ADL评分与CCS评分的改善幅度在50.00%~70.00%;失效:患者肿瘤体积未出现明显缩小迹象且病情日益恶化。总有效=显效+好转。(2)由笔者所在医院特别成立的临床观察小组严格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利用ADL(总分为100分,得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相关指标越良好)与CCS(总分为45分,得分值越低则说明患者相关指标越良好)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并观察记录其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总分为45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鉴别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鉴别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经不同手术治疗后,常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86%,鉴别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鉴别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后,鉴别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ADL与CCS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鉴别组瘤患者ADL与CCS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复发率与存活率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鉴别组患者接受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存活率分别为5.71%、94.29%,明显优于常规组的34.29%、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tp://www.100md.com(林成达 蔡奋忠 林艳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