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92596
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4期
     【摘要】 目的:探究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试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住院床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逐瘀活血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試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hs-CRP、MMP-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黏性银子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黏性因子水平均降低,患者预后良好,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逐瘀活血汤; 脑梗死; 炎性因子; 黏附因子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4-00-02

    临床中,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脑梗死的发生与脑部血流动态学有关,脑血管壁狭窄因而使动脉发生粥样动脉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相关报道显示,疾病的发生均与患者体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黏性因子有关,如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P)、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能够对患者代谢功能产生影响,使患者的代谢紊乱,从而能够导致疾病的发生,并能够使脑梗死进一步恶化[1]。近年来,中医治疗脑梗死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使脑梗死的患者血清中的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应次本文主要对逐瘀活血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影像学诊断,均确诊为脑梗死;(2)患者的年龄大于50岁。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2)存在严重心衰的患者;(3)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以患者的住院床号奇偶性为分组依据,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患者年龄55~86岁,平均(71.64±3.1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5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16例;患者年龄56~87岁,平均(72.84±3.3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患者均使用肠溶型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148,生产单位: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盐酸川芎嗪粉针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608,生产单位:贵州拜特制药有限公司),阿司匹林给药方式为口服,每天服用剂量为100 mg,2次/d,盐酸川芎嗪粉针剂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将12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1次/d,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患者降压、降糖治疗,治疗14 d。

    试验组患者在西医尝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活血汤治疗,药方组成为川芎6 g,桃仁10 g,当归10 g,红花10 g,黄芪30 g,赤芍10 g,针对肢体瘫痪的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地龙40 g,白芍30 g,针对腑气不畅通的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大黄6 g,枳壳10 g,针对痰盛阻络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胆星10 g,半夏10 g,针对汗多畏风的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黄芪,并加重剂量为黄芪50 g,针对头晕目眩的患者,应在药方中加入牛膝10 g、天麻10 g,上述药物应浸泡20 min后,煎服,煎至500 ml,分两次温服,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极为明显;有效:患者的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改善,但是改善的不是十分明显;无效:患者的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改变。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行SPSS 17.0软件处理,炎性因子、黏附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字2检验,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MMP-P、IL-6、sICAM-1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hs-CRP、MMP-P、IL-6、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s-CRP、MMP-P、IL-6、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的发生,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进而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脑梗死临床中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2]。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基础疾病有关,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能够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概率得到提高,脑梗死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3]。, 百拇医药(黄凯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