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85360
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0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其不断激活断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毒酪氨酸激酶,形成恶性骨髓增殖[1-2]。其典型特征是费城染色体、断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毒蛋白,可以活化下游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3-4]。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其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随着医药技术不断进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断发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也在不断提高。笔者通过分析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78例临床资料,拟探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7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标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标准,即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例小于20%,原始细胞比例<15%,骨髓增生现象明显[6];通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对其随访时间>18个月,呈现Ph阴性。排除标准:既往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史患者,非慢性期患者。依据治疗药物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22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