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7期
编号:13371148
改良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15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和改良组(7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改良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综合护理,并比较不同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安全评分。结果:改良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常规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效果较好,不仅能明显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儿护理安全及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 新生儿院内感染; 改良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7-0-02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48 h后患者所获得的感染。新生儿期指的是胎儿自母体娩出和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 d的时间段,新生儿因其各器官和免疫功能不完善,其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一旦感染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将引起休克或败血症,这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鉴于此对新生儿加强院内感染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证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2-3]。本研究对改良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150例新生儿。纳入标准: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足月且正常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患儿无家族遗传病史,新生儿住院时间>1 d。排除标准:胎膜早破时间>24 h,宫内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合并先天性心肺并发症的患儿,临床有关资料不完善,护理措施无法实施或家属有沟通障碍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5例)和改良组(75例)。改良组中男40例,女35例,日龄1~26 d,平均(18.0±2.0)d;常规组中男44例,女31例,日龄2~28 d,平均(18.2±1.8)d。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前协助检查、办理住院手续、遵照医嘱予以口服和静脉给药、加强心理和饮食指导等。改良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综合护理管理小组,小组负责人为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主要负责安排相关护理工作,同时安排一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在新生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填写评估量表,根據高危因素及结合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拟定预防感染的措施,同时跟踪护理措施实施效果,每隔2天评估1次,直至新生儿出院。(2)建立并完善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各个区域保洁、消毒和隔离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规程,同时不断完善新生儿感染预防措施,定期检查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整改。(3)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彻底清洁病房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卫生,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防止新生儿毛巾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期间需严格执行规定流程;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配奶间消毒卫生工作,定期清洁配奶间,严格区分普通和奶具清洁池;配奶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污染。(4)强化设备消毒管理,按照制定的流程清洁消毒暖箱;对患儿进行输液时做到一人一垫和一人一带,每天对新生儿温箱进行消毒,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新生儿需每周对其更换温箱,当新生儿出院后使用消毒湿巾对温箱床单元实施终末消毒。(5)加强科室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在科室病房、治疗车和护理车旁放置快速消毒洗手液,医务人员与不同患者接触前后及时予以洗手消毒,对患儿使用的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和体温表同样进行消毒;另外科室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无菌技术和手卫生规范实施定期培训,排除可能潜在的感染因素,提高工作人员控制院内感染意识,进而最大程度减少感染发生率。(6)护理人员通过各种专栏、纸质材料、讲座及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加强疾病知识讲解或介绍,对患儿家属进行院感知识宣教,使患儿和家属能正确认识到疾病知识、治疗方式、护理方式及健康的院内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2)根据科室特点制定护理安全工作评估量表,由责任护士根据该量表对患儿护理安全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患儿一般资料、既往史、疾病诊断、躯体状况、治疗措施、潜在危险、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各个项目制定相应分数,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护理安全越高。(3)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护理质量、护理态度和护理方法等,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比较不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改良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3%(1/75),常规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9.3%(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54,P=0.029)。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安全评分比较, 百拇医药(连芳艳 谢云清 陈赛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