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25
编号:13535665
常规开颅减压和控制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25
     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常规开颅减压组实施常规开颅减压手术:结合颅内血肿和出血情况,从颞顶部切口,将骨瓣去除6 cm,彻底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实施硬膜腔内减压缝合。

    控制减压组实施控制减压手术:静脉滴注250 ml 20%甘露醇注射液(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67,批准时间:2015-08-11),静脉推注40~80 mg呋塞米[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12],给予过度换气和增加吸氧浓度,促使颅内压降低。去除骨瓣后用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在硬脑膜下发蓝部位依次剪开若干小切口促使血肿缓慢放出。在外侧裂附近硬膜上做弧形切口,将颅内压监测探头从外侧裂置入颅底,深度>2 cm,促使外侧裂部位血肿和脑脊液缓慢释放,控制颅内压降低速度为10 min降低10~15 mm Hg,在颅内压降低20 mm Hg以下后,可逐渐将硬脑膜放射状剪开,将坏死脑组织和颅内血肿清除,再次减压,必要时实施内减压,将部分颞极脑组织切除。用人工硬膜给予减张缝合修补,并给予引流管留置在侧裂处硬膜下,实施关颅处理。若颅内压先降低后升高,需要警惕脑肿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给予头颅CT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等发生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