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2016
编号:13837029
子宫内膜癌治疗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6
     有研究认为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包括淋巴脉管浸润、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建议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应尽可能地达肾静脉水平[9]。但有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PAL)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相比能否提高生存率,将1 015例行PL的患者与1 015例行PPAL的患者相匹配,结果显示高危复发患者的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相似,对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在高危复发患者中,PPAL与PL相比没有降低死亡风险,提示对于高危复发的患者,淋巴结切除术的范围不影响疾病特异性生存率[10]。有研究表明,在子宫内膜癌中进行前哨淋巴结作图可能成为系统性淋巴结除术的替代方法,可用于检测肿瘤有无转移[11-12]。有文献评估前哨淋巴结作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可行性,研究了3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对286例(80.1%)患者进行了完整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此外,在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有117例(32.8%)患者完成了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检测淋巴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性[13]。Basaran等[14]将245例子宫浆液性癌患者分为仅接受前哨淋巴结作图的患者和进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