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334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巫水周?袁国伟?朱才雄?郑丽芳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评价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 方法 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46例患儿为传统治疗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46例患儿为经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 经腹组小切口手术的切口大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经腹小切口手术较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而言更安全、美观、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经腹小切口手术;小儿腹股沟斜疝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2-186-02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中腹股沟斜疝占到绝大多数比例[1]。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是由于腹股沟区浅筋膜和壁层腹膜之间软组织相互移行时形成的腹股沟管是相对薄弱的区域,再加上小儿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等保护作用较弱,肠内容物易由腹股沟管突出体表[2]。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一般方法是疝囊高位结扎,传统手术方法是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但是由于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较多等弊端,经改良为经腹小切口手术。现笔者选择医院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患儿46例,并与同期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6例)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入院治疗腹股沟斜疝的92例患儿,纳入标准:均为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仍为腹股沟斜疝者,根据腹股沟部或阴囊部间歇出现能还纳入腹腔的肿物,即可作出腹股沟疝的诊断。排除标准:排出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睾丸肿物等。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经腹小切口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经腹组)的患儿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1~9岁,平均(5.1±2.1)岁,双侧3例,单侧43例;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的患儿46例,男43例,女3例,年龄2~10岁,平均(5.3±2.4)岁,双侧2例,单侧44例。

    1.2 手术方法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