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4291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梁雨虹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中医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

    临床上由感冒引起的咳嗽较为常见且顽固,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容易对脾胃产生一定影响[4]。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对此类病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显著。在治疗时应从4个主要方面进行诊治。宣肺:通过宣肺以疏散外感风寒、风热和燥气,从而达到祛除邪气,消除病因,调理肺脏功能等作用,使肺主气、宣发肃降的功能恢复正常后,咳嗽自除。清肺:因感受风热温燥之邪或外邪入里化热,均可导致热邪内留,痰热郁结于肺,使宣降功能失常,从而达到清肺效果。肃降肺气:肺脏本身具有肃降功能,运用肃降之品来加强其自身功能,同时配以清肺化痰之品来祛除余邪效果较好。运脾消积:脾常不足,冷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若积滞不化,留中碍脾,脾失健运,水湿失于运化,聚而上泛于肺,肺失清肃,气道受阻,则咳嗽、痰鸣顿作。此时应佐以运脾消积之品,防其生痰[5]。

    3.3 泻白散方剂组成及主要作用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其方剂主要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等中药组成[6-7]。桑白皮可泻肺热,止咳平喘,又因其不刚不燥,而不伤娇脏,故为君药;地骨皮可入肺、肾经,既能泻肺中伏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