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8842
中西医结合抢救38例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黄运强
第1页

    参见附件。

     绝对评分包括6项[2]:(1)上睑肌力、上睑疲劳试验;(2)眼球水平活动程度;(3)上肢疲劳试验;(4)下肢疲劳试验;(5)面肌肌力;(6)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共60分。

    相对评分为治疗前后差值跟治疗前绝对评分之比。相对评分≥95%为痊愈,80%~94%为基本痊愈,50%~79%为显效。25%~49%为好转,<25%为无效[3]。观察治疗后两组危象持续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资料所得到的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比较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绝对评分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危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在临床上病死率比较高。临床证实,引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呼吸困难,其肺活量不断降低、机体出现低氧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体征[4]。但是,近几年正压呼吸机在临床上的不断应用,使得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因此,在正压呼吸机的运用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生命抢救具有积极的意义[5]。

    国内学者邓中光认为,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应依据张锡纯所提出的“大气下陷”理论进行临床治疗。“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6]。也就是说,患有此病的患者实质是脾胃比较虚弱,吞咽功能比较低,危在顷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